每個讓人流連的古鎮鄉村,都有著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北極村的木刻楞、白哈巴(的小木屋、平遙的古城墻、水鄉的石板街、苗寨的吊腳樓……滿足人們對世外桃源的渴望。
中國最北的村鎮 漠河北極村
北極村
北極村也叫漠河村,是我國大陸最北端的臨江小村。北極村位于大興安嶺山脈北麓的七星山腳下,緯度高達53°33′30″,站在“雄雞之冠”下就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伊格娜恩依諾村隔江相望。每年夏至前后,北極村進入極夜狀態,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這里有最北哨所、最北人家、最北郵局、最北氣象站、最北沙洲……北極村有著諸多“最北”,或許就是這些“最北”才吸引了無數人不懼嚴寒,萬里迢迢地來到這里。
夏至前后,在北極村可以看到極晝,卻不一定看得見極光,這要看你的運氣。
貼士:
地址:黑龍江省漠河縣北極鄉
旅游季節:5月中旬為春季旅游的“黃金季節”。6月21日夏至節時,這里有“白夜”現象出現。9月15日~10月5日為秋游最佳時段。12月10日~次年3月20日為冬游最佳時段
交通:由哈爾濱乘火車至漠河。漠河縣距北極村80公里,有往返的旅游大巴,夏季每天3班,冬季每天1班。趕不上大巴可包車前往,冬夏價格不同。
西北第一村 白哈巴
在從布爾津縣城去喀納斯的路上,會經過一個叫白哈巴村的地方。白哈巴村在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界河哈巴河東側,在喀納斯湖西邊約28公里處,是中國地理位置最西的村莊,稱為西北第一村,居民主要以圖瓦人和哈薩克族為主。白哈巴村是一個幽靜的小山村,民風淳厚。村邊有一座高高的建筑物,那就是邊防軍的瞭望哨,有著“西部第一哨”的美譽。
白哈巴
白哈巴村坐落在阿爾泰山中的山谷平地上,西北遙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界河,南面是高山密林,村民們住著與喀納斯一樣的木頭屋,白樺樹與西伯利亞杉樹點綴周圍,兩條小溪蜿蜒流過村莊。村子中圖瓦人的居所小木屋建在小溪之間的狹長臺地上,屋內各家各戶的炕上都鋪著花氈,墻上掛著刺繡的壁毯,屋子中央是精制的火爐,整個房間如同一間工藝品陳列館。如果說喀納斯是古樸的世外桃源,那么白哈巴就是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白哈巴最美的季節就是秋季,此時白哈巴被紅、黃、綠、褐色的五彩點綴,層林盡染,就像一塊巨大的調色板,映襯著阿爾泰山的皚皚雪峰,猶如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
原始的美景和神秘的傳說打動了許多背包客,向東去禾木鄉的線路以及向西去白哈巴村的線路都成了國內戶外徒步的經典線路。從白哈巴村到喀納斯全程28公里,是喀納斯很多徒步路線中最輕松的一條,路況是鄉村的柏油公路,適合年紀稍大的旅行者輕裝出行,而且沿途有區間車,實在走不動可以坐車。
貼士: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鐵熱克提鄉
旅游季節:白哈巴村的秋天,河谷內全是金黃的楊樹葉,山腳下是火紅的樺樹葉,山岡上一片褐紅的草甸,還有白雪皚皚的山峰做背景,猶如一幅印象派畫家的油畫作品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平遙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 (公元前827~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平遙古城較為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同時,平遙古城還因文化遺存數量多、密度高、跨度時間長而被稱為山西省的“文物大縣”。
作為明清時期重要的縣城,平遙被稱為“中國現代金融業”的發祥地。這里是中國近代金融業的心臟,也是中國近代最有影響的票號總部所在地、金融業總部所在地以及金融業總部機構最集中的縣城。
平遙古城
平遙的古城墻最為有名,其原為夯土城垣,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因軍事防御的需要,在原基礎上擴建為磚石城墻,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墻。明清兩代都進行了補修,基本維持了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墻歷經600余年的風雨滄桑,至今雄風猶存。
城墻為方形,墻高約12米,外表全部為磚砌,墻上筑垛口。墻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南為迎薰門,北為拱極門,上東太和門,下東親翰門,上西永定門,下西鳳儀門。東西城門外又筑以甕城,以利防守。東南城墻上還有一座奎星樓,八角形的小樓高24米,全部為琉璃瓦覆頂,精巧挺拔。城墻共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象征著孔子3000弟子及72圣人。
民間又稱平遙城為“龜城”,因其方形城墻形如龜狀,南門為龜首,北門地勢最低為龜尾,東西四座城門為龜的四肢。城內4大街、8小街、72條胡同構成龜甲上的八卦圖案。
由金融價值轉為旅游價值的日升昌票號,對平遙城而言,意義重大。日升昌票號是一座由晉中民居與晉中商鋪相結合的建筑,既考慮到使用功能,又充分體現了晉中民居的建筑水平。日升昌共包括21座建筑,正院沿南北縱軸線興建,東院為狹長的南北小跨院,西院為日中新票號。日升昌舊址如今已開辟為“中國票號博物館”。
除此,古城內還有城隍廟、明清一條街、清虛觀、文廟、縣衙等景點。
貼士:
地址: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
旅游季節:夏季為宜。每逢傳統農歷節日,平遙都會舉辦一些傳統的慶祝或祭祀活動
交通:若搭乘火車至平遙,出車站直行不遠往東拐就可看到古城城墻。一般都是從鳳儀門即西門進入城內
中國第一水鄉 周莊
在眾多的江南水鄉古鎮中,周莊是最負盛名的一座,素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美譽。藝術家吳冠中先生曾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周莊是真正意義上的水鄉澤國,北接白蜆湖,南通南湖,一灣活水貫穿全鎮,因此在周莊的第一感覺是水質比較好。周莊有著長達900余年的歷史,古鎮之內有古典宅院近百座,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時期的建筑,磚雕門樓六十多個,古橋十四座。房屋沿河而筑,古橋街道相連,水鎮一體,井然有序,明凈幽潔。
周莊
比起眾多空有水鄉之名的古鎮,周莊的格局最為完好,古石板街上十分整潔,晨昏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靜謐的美。此處的水鄉氣韻幾無可匹敵,無數的影視劇在周莊取過外景,例如人們熟知的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而周莊的一座名叫貞豐橋的古橋從此也被人們叫做“外婆橋”。周莊里面有一座張廳,為明代中山王徐達之弟徐逵的后裔所建,年代在明代正統年間,清初此宅賣給張氏,后世稱張廳。張廳里面有一副有名的對聯:“橋從前門進,船自家中過。”這是張廳的真實寫照,當然周莊的民居很少有張廳這樣的格局和規模,這副對聯形象地反映了古鎮的風貌和水鄉人傳統的生活方式。除了張廳外,還有匯聚了明代富豪沈萬山故事的沈廳、水鄉佛國全福寺、葉楚傖故居等人文景觀非常值得一游。
周莊的美食在蘇州地區的水鄉中也比較出類拔萃,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萬山蹄膀”,這是明代富豪沈萬山招待座上客的名菜,故名萬山蹄膀。在周莊眾多的熟食店中,蹄膀是最受人注意、最暢銷的特產。萬山蹄膀的主要佐料是糖和醬油,整只鹵制,紅油發亮,肥而不膩,入口香甜,是典型的蘇幫菜。周莊水資源十分豐富,南湖、白蜆湖盛產河鮮,魚、蝦、蟹、河蚌、田螺等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此地有一種跟河豚外貌酷似的鱖魚,只是個頭略小,也沒有河豚的劇毒,號稱魚中之王,其味絕美。周莊產一種阿婆茶,以當地的土茶和數種茶花隨意搭配而成,樸素而清香。在河邊有許多茶座,幾張藍印花布鋪就的簡單桌椅,泡上一壺阿婆茶,提神解乏。
貼士: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周莊鎮
旅游季節:四季皆宜。但最好避開節假日,這時往往游人如織
烏鎮柔柔的水、濃濃的歲月,伴隨著江南水鄉的靈氣,經過千年洗滌,有著一種從容不迫的淡定。古老與滄桑是它的基調,青石板、小石橋、烏篷船、馬頭墻、老房子、古街市,都在用黑與白的方式展現著烏鎮的悠悠歲月。一條千年的老街蜿蜒曲折地緩緩延伸于水鄉古鎮里。水閣是烏鎮的靈氣所在,有了它,烏鎮的風貌更有韻味,氣質更為優雅,為烏鎮增添了一份溫婉。
烏鎮夜景
無須匆匆腳步,隨心轉悠,盡享古鎮日與夜的多姿風情。找一間隱藏在老街里的酒吧,呷一口三白酒,細細品味特屬烏鎮的味道;又或是租一艘小船,沿西市河泛舟,聽一曲江南特色的水鄉戲曲;還可以去看一場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黑白老電影,感受黑白光影的奧妙……走累了,隨意找間古街邊的飯店,吃一上頓地道的私房菜,或坐在水閣上,支一張小桌,泡一壺菊花茶,聽著來往船只的欸乃之聲,讓身心徹底沉醉在這古鎮的萬千風情里。
烏鎮是中國江南水鄉古鎮的典型,擁有1300多年建鎮史,素有“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譽,完整地保存著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
烏鎮在歲月滄海桑田的變遷中并不像別的大多數古鎮一樣湮沒,難能可貴的是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演越精彩。在河流縱橫交織、篷船咿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的西柵晚上,烏鎮華麗得如同一位貴婦,讓人陶醉而著迷,白天那歷史厚重的優美又全新地顯現在小橋,流水,與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中,令人回味。
烏鎮現今有東柵與西柵兩個景區。東柵景區以其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主體,主要有民俗館、江南木雕館、余榴梁錢幣館、匯源當鋪、百床館、茅盾故居等景點。西柵不僅有完整的江南古鎮特色,還被改造成集吃、住、購物、娛樂為一體的水鄉生活休閑區,主要景點有草本染色作坊、三寸金蓮館、敘昌醬園、橋里橋、白蓮塔寺等。
貼士: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鎮
旅游季節:春秋兩季最宜游。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清晨薄霧彌漫,仿佛夢境;傍晚夕照歸人,別具意境
交通:杭州汽車站東站有直達烏鎮的大巴車烏
碧蓮玉筍世界 陽朔
陽朔的峰林,是熱帶巖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平地拔起、氣勢超群、造型奇特的特征,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譽為“碧蓮玉筍世界”。從唐代高僧鑒真到現代繪畫大師徐悲鴻,都對陽朔風光贊嘆不已,深深為之留戀。這也恰好印證了那句話“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如神”。
陽朔山水畫
如今,陽朔已經成為自助旅行者的集散地。這里是攀巖愛好者眼里的圣地,也是喜愛浪漫的年輕人心中的唯美世界。對于富于激情、精力和時間卻有些囊中羞澀的背包旅行者來說,當地便宜的物價也是吸引他們前往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攀巖愛好者們來說,陡峭的巖壁是他們的激情所在。對于陶醉于浪漫情調的“小資”們來說,可口的比薩和香濃的咖啡是他們的最愛。而對于個性背包客而言,最高的性價比無疑正合他們的脾氣。陽朔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人們所需要的,這里全都有。
西街是由青石板鋪就的一條老街,已經歷了1400多年的風雨滄桑。青磚碧瓦的房屋,飛檐高挑;刻有鏤空雕花的門窗,雅致精巧,仿佛都在訴說著古往今來的故事。古玩字畫店、飯店、酒吧、咖啡廳、網吧和工藝品店林立在街道兩旁。在這中國西部偏遠的小城鎮里,這條五六百米長的小街,吸引了眾多的外國游客,他們背著碩大的行囊,來來往往。你會發現,這里外國人的密集程度要比北京的使館區還高。英語是西街的通用語言,無論是古玩字畫店的大叔、西餐廳酒吧間的小妹,還是騎三輪、租單車的大嬸,甚至賣水果的老婆婆,都能用英語與老外交流,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難以相信陽朔“國際化”的程度如此之高。每當夜色降臨,陽朔酒吧街便活躍起來。街的一邊,是兜售古玩和紀念品的小店,普通話、廣西話、英語彌漫在潮濕的空氣中,小販的巧舌如簧,讓陽朔的夜晚平添了幾分生動。另一邊,濃郁熱烈的陽朔酒吧街在光影中婉轉流動,帶著迷人的韻味。
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的,西街的開發時間較早,目前已經很難將“清凈”這個字眼與這個城市聯系起來了。即使是淡季,陽朔也被滿街的商業氣息包裹,很難再找回幾年前的美好氣氛,很多最早因為熱愛陽朔而來這里做生意的人也因不滿這里的喧囂而相繼離開。大街基本被旅行社的小旗子擠滿了。在黃金周來這里的人,很多都會失望而歸,所以最好能錯開這段時間。
貼士:
地址:廣西省桂林市陽朔縣
旅游季節:每年的5月~11月中旬是陽朔縣最適合旅游的季節,此時天氣晴朗、雨水較少,適合旅游觀光及各種戶外活動
理坑是整個婺源縣境內古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村子, 也是北線的精華所在。從外界到理坑,一般都是從清華鎮搭車到沱川,沿途都是山路,不過這些山都不高、不險,屬于很秀氣的那種。如果是雨后,空氣清新而濕潤,一路之上山澗相伴,澗上有用竹木搭起的“從”字形小橋,不時還可以看到白練般的瀑布從綠色的山體上飛瀉而下,一切如畫般美麗而充滿詩意。有人說只有走在山路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婺源山水的美麗,誠哉斯言。
沱川是鄉政府所在地,分為河東村與河西村,其中河西村景致不錯,河東村則平平。由沱川去理坑尚有10分鐘左右的步行路程。有兩條路可通達,建議走古人修的青石板路,不僅可以更好地領略田園風光,而且路本身也比現代修建的公路要好得多,尤其在雨后,走在青石板路上可以不沾泥濘。
理坑
理坑村口有一“理源橋”,也是一座廊橋,雖然有些破舊,感覺卻比彩虹橋要有味道得多,橋上有“山中鄒魯”、“理學淵源”字樣的眉批,讓人馬上感覺到這個村子濃重的文化氣息。進得村來,只見一條小溪貫穿而過,整個村落就沿小溪鋪陳開來。
理坑雖然遠處山中,但人杰地靈,歷史上出過不少達官顯要,這些官宦功成名就之后少不得要在家鄉大興土木,因此造就了這一片頗具規模的古建群。與縣境內其他地方不同,這里的古建筑更有官家氣派,整個村落的建筑有統一的規劃,細節上也很繁復。漫步村中,看著兩邊高大的院墻和整齊的青石板小巷,感覺明顯要比婺源的其他村落更嚴謹、更有氣勢。村中的主要古建有明代吏部尚書余懋衡修建的“天官上卿府第”、明末廣州知府余自怡修建的“駕睦堂”(又叫“官廳”)、清初兵部主事余維樞修建的“司馬第”以及以精美木雕著稱的“九世同居樓”等。看這些古建筑最好請個導游替你講解,否則你可能會錯過很多精彩的細節。
理坑及周圍的一些小村莊據說是當年秦檜的后人逃到山中所建,為求避禍,他們將“秦”姓去頭,改為余姓,因此這些小村莊大都以余姓為主。這一帶的村子風光都不錯,值得一看。其中篁村據說是當年秦氏后人最早落腳的地方,也是理坑的發源地,小村內老建筑不多,但很有靈氣,布局輕盈不零亂。村口有一棵倒長的羅漢松,傳說篁村的創立者初到此地時,曾將羅漢松的樹枝倒插入土,以查看風水,若成活,此地才宜居住,結果羅漢松不但成活了,而且越長越茂盛,植樹人的子孫也就在此地世代生息繁衍下來了。進村的路上有一座明代廊橋,簡單而古樸,同樣古老的還有橋畔的老樹。坐在古橋上,伴著古樹,遠眺著古村,不由人不發思古之幽情。
貼士:
地址: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
旅游季節:3月中旬~4月初是婺源最熱鬧的時節,理坑亦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開,美不勝收
交通:外界只能通過公路進入婺源,一般以南昌、九江、景德鎮、上饒、衢州為中轉站的居多。婺源汽車站有發往理坑的中巴
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
這里是凱里周圍規模最大的苗寨,約有1300多戶人家,所以稱為“千戶苗寨”。這里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腳樓,都是用楓木搭成,依山勢向兩邊展開,暗紅色的楓木板壁在夕陽照射下一片金黃。西江苗寨的街道和建筑保存十分完好,站在汽車進入古鎮的入口處制高點,可以看到千戶苗寨的全貌。
帶著廣角和中焦鏡頭到南門的長亭制高點,9點鐘以前你能看到古民居群在山坡和變幻莫測的云霧景觀中若隱若現,稍稍變換幾個角度,這座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地的表現力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屋檐下亮起老式馬燈,晚上12點以前可以拍到漂亮的苗寨建筑夜景。這里的苗族同胞是黑苗的一支,走在古老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盤著苗族發式、頭頂一朵大花、身著黑色民族服裝的苗民。當地苗民比較淳樸,非常友好,還比較害羞,所以在給他們拍照的時候要動點腦筋,可以使用長焦在遠處拍攝。
苗族姑娘
在古鎮中央的一處露天廣場,每天有免費的歌舞表演,還有苗族盛裝出租給游人拍照留念。老遠聽見歌聲,還以為是誰家播放的民歌專輯。伴隨著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清透的嗓音,欣賞著華貴的苗族盛裝,令人心曠神怡。如果你喜歡攝影,此時帶一支大光圈的人像鏡頭,一定會有很多驚喜的收獲。此時你還能欣賞到神奇的吹樹葉表演,由不同的樹葉變換出不同的音色和音調,其精湛的表演令人大開眼界,不敢相信如此美妙的曲子竟是由幾片普通的樹葉演奏出來的。稍加留意,這個寨子處處都能體現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在走進古街幾十步的地方,有一家名為戲坊的DIY工藝品小店,里面有貴州標本式的木雕儺戲面具,都是上了年頭的民間古董,大大小小掛滿了墻壁,喜好民俗文化的朋友一定可以從中淘到中意的紀念品。旁邊有一條通往小山坡的臺階,往上走幾步便是一家名為西江998的音樂酒吧,由原始民居改裝而成。店主能畫一手好畫,吉他水平也很不錯。在晚上來這里喝酒品茶看夜景,是個挺不錯的消閑去處。在靠近北門的街道上有家老房子酒吧也可去坐坐,在那里可以結識來自各地的旅行者。遇見這些年輕人,自會一見如故,開懷闊論,分享各地旅行見聞和人生感悟。街道上還有一段是專門的銀飾店鋪,可以見到本地的苗家銀飾。在山上還能找到學習蠟染和刺繡的農家。很多背包客把西江千戶苗寨與麗江古城進行對比,兩地的共同點是生活比較閑適,節奏緩慢,但西江沒有太多的商業化痕跡,地處農耕文化之中,而且更適合講求情調的藝術青年,外國游客也對苗族文化比較認同。
貼士:
地址: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
旅游季節:這里風景最好的季節在6月、7月,時有帶狀的霧氣盤桓于山坡,古民居掩映其間,有如水墨山水畫
鳳凰是湘西除張家界以外的另一大標志性景區,成名已久。一代文豪沈從文先生的名著《邊城》使得這座小城譽滿天下,吸引了無數游人來此觀光。
在國內眾多的風情古鎮中,鳳凰至少可排進前五位。歷史悠久,建筑完好,名人輩出,景色優美,風情獨特,氣候宜人,幾乎占盡一流名勝所有該具備的條件。歷經多年的開發,使得鳳凰古城顯現出一種包容性:本地人靠著旅游收入過著閑適的生活,外地生意人不斷涌進,隨之帶來的是一系列現代生活元素,還有為數不少的邊緣畫家和樂手。本土少數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使得小鎮的生活顯得格外熱鬧。
吊腳樓
東門城樓至鳳凰廣場一段是東正街和道門口兩條連在一起的古街,當地人稱之為“老街”,這里能找到許多原生態的古鎮商鋪,淘到各式心儀的紀念品。沱江南岸虹橋以東,是回龍閣古街,人氣稍遜。回龍閣對岸是沙灣風景區,這是古鎮最寬闊的一片水域,也是游人泛舟最好的地方,此處有古鎮標志性建筑萬壽宮和萬名塔。游人最多的地方是古鎮的中心——跳巖,跳巖是由高低兩排穿江而過的方形石柱建成的小橋,石柱間隙約80厘米,每根石柱僅有立足之地,人走在上面需要格外小心,一不留神就掉進沱江了。尤其是在晚間,燈光昏暗,往來游人成群,時有游人在跳巖上停滯拍照,造成“交通堵塞”。跳巖旁邊另有一條1米寬的小木橋,不過大家更喜歡走跳巖。跳巖兩岸是眾多流動的紀念照攤位和售賣花燈的小朋友,吸引了無數游客來此留影放燈。在跳巖兩端和虹橋南端,是幾處酒吧集中地,這里幾乎就是喧囂的不夜城,在這個古老的小城里顯得格外搶眼。
每年的4月~11月,是鳳凰古城的旅游旺季。游客多得摩肩接踵,從早上8點至午夜,往來游人絡繹不絕。若是要在鳳凰進行拍攝創作,最好的時間是清晨7點以前和晚上18點左右,此時游人相對稀少,可拍攝到極佳的晨景和夜景。其中最好的游覽季節在春季,穿過鳳凰城的沱江在清晨經常會升起一道極美的薄霧,宛如仙境一般。如果在冬季進入鳳凰,趕上下雪,那就是上天的恩賜了,從眾多的鳳凰攝影佳作中可以一睹其芳容。據當地人講,因為地處西南,氣候溫暖,鳳凰的雪不過兩天就會融化。
貼士: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
旅游季節:春季最美
交通:鳳凰沒有火車站,附近的火車站有吉首、懷化和銅仁。下火車后要再轉乘汽車才能到達
西南邊陲的書香名里 和順僑鄉
和順古鎮又稱“和順僑鄉”,用以形容這座古鎮的僑民之多。這里是西南最大的僑鄉,早在400多年前,這里的村民就開始“走夷方”。和順鄉位于騰沖縣城西南約3公里處,是西南絲綢古道上一座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百年古村,因有小河繞村而過,所以得名“河順”,后來演變為“和順”。西南絲綢古道就是從這里一直往西,最終連接西亞和南亞的。
和順人杰地靈,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有“書香名里”之稱。這里擁有國內藏書量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還誕生了艾思奇、寸樹聲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在2005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魅力名鎮評選活動中,和順以六大魅力:面向南亞的第一鎮,火山環抱的休閑勝地,大馬幫馱來的翡翠之鄉,漢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六千居民和諧生活的古鎮景區,一舉征服了評委和觀眾,獲得唯一的年度大獎。
僑鄉
和順是一個寧靜古樸的小鎮。鎮子環山而建,房屋密集,一條條小巷幽深綿長。文昌宮、元龍閣、中天寺、圖書館、照壁、牌坊,以及河畔的一座座洗衣亭和八大姓宗祠均保存完好,體現出和順豐富多彩的文化特色。鎮子中有不少院落,因為主人僑居他鄉,只托了親友照管,所以顯得有些冷清。傍晚時,一群群鴨子在洗衣亭邊上岸、排隊歸家的有趣場景,給這座古鎮增添了許多活潑的氣息。為了謀生,一代代和順人都曾遠走他鄉,足跡遍及全球。他們雖然身在異鄉,心卻永遠牽掛著故土,他們創立了云南最古老的跨國公司,創辦了著名的益群中學與和順圖書館。商業與文化交互熏陶,使和順形成了儒商一體的獨特僑鄉文化。
現在和順古鎮內主要有陷河、艾思奇紀念館、千手觀音古樹群、洗衣亭、雙虹橋、龍潭、雙杉、滇緬抗戰博物館、元龍閣、中天寺、魁閣、彎樓子民居博物館、百歲坊、大月臺、劉氏宗祠、文昌宮、和順圖書館等景點。
貼士:
地址:云南省騰沖縣和順鄉
旅游季節:4月中下旬氣溫適宜,風光最好,不過紫外線較強,需做好防護
嘉絨藏族是藏族的一個分支,主要生活在歷史悠久的丹巴縣。丹巴藏寨是嘉絨山寨中最具特色的,其中又以甲居、聶呷、梭坡、革會扎鄉的藏寨最為著名。因這里的景色猶如田園牧歌般的童話世界,因此享有“童話世界”的美稱。丹巴人將碉樓和寨房兩種風格迥異的建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藏寨既有寨房特征,又有碉樓的形態。丹巴藏寨墻體也是用石頭砌成的,一般為三至四層,底層是倉庫和圈養牲畜的地方,二層為客堂、廚房,三層為居室,頂層常設為經堂。所有頂層外沿都涂有黃、黑、白三種顏色,這也是嘉絨藏寨的一大特征。
丹巴藏寨
這里是民俗游的絕好去處,有著榮登中國最美六大鄉村古鎮排行榜的甲居藏寨。甲居,藏語的意思是“百戶人家”。甲居藏寨位于丹巴城外的金川河邊,錯落建在相對高差近1000米的山坡上,從河谷到山脊都有分布,一幢幢坐落在綠樹叢中,雪白的外墻映著耀眼的日光,色彩對比十分鮮明。嘉絨藏族每年藏歷冬月十二日都要用石灰漿將墻壁粉刷成白色以迎接新年的到來。丹巴的餐飲除有與成都相似的地方外,還有當地很多特色風味美食,如酥油糌粑、純天然的牛羊肉,以及高山蘋果、梨子、核桃等。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找一個地方,躺著也好,坐著也好,一邊看滿天的繁星,一邊聽自己的心跳。如果說九寨溝是童話的仙境的話,那么甲居藏寨就是童話世界的城堡。甲居藏寨面朝墨爾多神山,背靠雅拉神山,海拔在2000多米,這里有著高原明顯的氣候特征,卻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每個月初一或者十五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煨桑”。煨桑就是先點燃松柏枝,然后加青稞等。之后會飄出一種有獨特香味的白煙,此時寨子里面升起繚繞的桑煙,寨子背后的神山云霧繚繞,寨子和山、云、煙結合在了一起,整個寨子仿佛飄在了空中。
貼士: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
旅游季節:春夏秋各有不同的美。春天里繁花似錦,夏季清涼避暑,秋季藏寨和紅葉極美
交通:成都有到丹巴縣城的直達班車,但去甲居沒有公交車,包車的話在15元左右
小橋流水的納西人家 麗江古城
人們常說的麗江古城,指的是大研古鎮,它是麗江境內三大古鎮之一(另外兩個是束河古鎮和白沙古鎮)。
古城中的小樓最高不過三層,一般都為木質結構,納西建筑傳統風格保存完好。道路以彩石鋪成,因此拉著拉桿箱在古城里走的話,是挺辛苦的一件事。道路旁伴隨有潺潺溪水,水中的游魚悠然自得。用“小橋、流水、人家”這原本用來描述姑蘇民居風貌的詞句來形容麗江古城,也是非常貼切的。云南空氣透明澄凈,坐在露天咖啡座或是客棧院中的搖椅上,曬曬太陽發發呆,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來麗江最愜意的一件事。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是建在一片三面環山、南面開闊的平壩上的古城,古城面積約有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約有800年的歷史。古摩梭人的一支將自己的統治中心從白沙古鎮搬出來,當時木氏的先祖阿良阿胡選址于此,并開始建造一座以土木結構為主的城池。大研鎮所有的房屋在建造時都不使用一枚釘子,完全利用穿斗式的木結構固定。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是大研古鎮的一大創舉,玉泉河的水流到玉龍橋時,被分成了東、西、中三條分流進入城中,形成了繞城而流的城市水系,每家門前都有河水流過。而處于中心位置的四方街則中間略微凸起,周邊凹下,當水閘合起的時候,漫過地面的水就會流向每一條街道,把鋪在地面的五彩石沖洗得干干凈凈。
據說四方街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動沖洗功能的廣場,可惜在修復舊城時這一功能被破壞了。大研鎮與中國其他古老城鎮的一個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圍墻,是一座開放的城。對于這一點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說法認為建造大研鎮的世襲土司姓木,如果修了城墻就等于將木圍困住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種設計與納西族人民的性格有關。
古城中道路曲折往復,雖然每個路口都有指示牌,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管你在哪里,逆著流水的方向而上,最終你會回到四方街。
水就像麗江古城的血液,它不僅滋養了這里的人,也給這座古城帶來了無限的靈動與活力。很多到過麗江的人都認為,玉龍雪山是麗江古城的主要水源。其實古城的水源與雪山無關。早先麗江古城的水都來自城區北邊的黑龍潭,而黑龍潭的水源是九子海,黑龍潭的水源曾多次干涸。20世紀90年代,麗江地區為解決古城水源的問題,將清溪水庫的水引到古城,還有一部分水來自拉市海調蓄水工程的北干渠,由此保證了城內的流水潺潺。
1997年12月4日,麗江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遺產。2003年8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咨詢委員會將東巴古籍文獻列為世界記憶遺產。
貼士:
地址:云南省麗江市
旅游季節:冬暖夏涼,四季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