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讀音一:wáng 名詞 ①天子,帝王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五蠹》) ——現在想用以前帝王的政策法令治理當代的百姓,都是守株待兔一類。 ②一國的君主,皇帝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捕蛇者說》) ——當初,太醫奉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條。 ③封建時候的最高爵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那些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 ④戰國時期,諸侯多僭稱“王”。 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莊暴見孟子》) ——我被齊王召見,齊王把他系好音樂的事情告訴我。 讀音二:wàng 動詞,稱王。指統治天下 沛公欲王關中。(《鴻門宴》) ——沛公想在關中稱王。 87.望,wàng (1)動詞 ①向遠處看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 ——下去看看那些車轍,又登上車,扶著扶手遠遠地瞭望齊軍。 ②盼望,期望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日夜盼望著您的到來,怎敢反叛呢? ③臨近 并、汾喬木,望秋先隕。(《采草藥》) ——并州汾州一帶的喬木,臨近秋天就先落葉了。 (2)名詞 ①希望,打算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十天(您)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的念頭。 ②名望,聲望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送東陽馬生序》) ——老前輩德高望重,學生多得擠滿了他的書房。 ③農歷的每月十五日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 ——我還記得周蓼洲先生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的十五日那天。 88.惡,讀音一:è (1)名詞 ①壞事,罪惡 不幸呂帥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指南錄〉后序》) ——不幸先有呂師孟和元軍暗中勾結做壞事,后來又有賈余慶向元軍討好。 ②壞人,惡人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諫太宗十思疏》) ——害怕讒佞奸邪就要考慮使自身端正來斥退惡人。 (2)形容詞 ①丑陋,樣子難看 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采草藥》) ——開過花后再采,根的顏色就暗淡難看了。 ②壞,不好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被子用了這么多年,像鐵一樣又冷又硬,我的愛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 ③險惡.兇狠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后序》) ——但是危險兇惡的境況層出不窮,不是在人世間所能忍受的。 讀音二:wù (1)動詞 ①憎恨,厭惡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魚我所欲也》) ——憎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有些災禍就不去躲避了。 ②嫉妒 表惡其能而不能用。(《赤壁之戰》) ——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能任用他。 讀音三:wū 以小易大,彼惡知之?(《齊桓晉文之事》) ——用小的牲畜換掉大的,他們怎么懂得您的心意呢? 89.微,wēi (1)形容詞 ①隱蔽,不清晰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上來客談論瀛洲,(大海)煙波浩渺,實在難以找到。 ②微小 嶺嶠微草,凌冬不雕。(《采草藥》) ——兩廣五嶺一帶的小草,嚴冬時節也不枯萎。 ③輕微 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庖丁解牛》) ——動刀很輕,嘩啦一下子就把整個牛分解開了,像土一樣散落到地上。 ④地位卑微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 ——我憑著卑賤的地位,卻擔任侍奉太子的職務。 ⑤不顯露的,隱藏其高貴身份的 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 ——帶領數名騎兵出來,改換身份出行,進入一座古寺。 ⑥精妙,深奧 其文約,其辭微。(《屈原列傳》) ——他的文章簡練,用詞精妙。 (2)動詞 ①沒有,一說“除了”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沒有這樣的人,我又和誰在一起呢? ②不是 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不只是趙國,諸侯中還有子孫繼續當權的嗎? ③衰敗,衰弱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已微矣。(《教戰守策》) ——天下分裂,唐王朝當然因此就衰敗了。 (3)副詞 ①表程度,稍微,微微,略微。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油翁》) ——看他放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的,只是略微點一點頭。 ②表情態,暗暗地,隱約地 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竊符救趙》) ——暗暗的觀察信陵君,信陵君的神情更加溫和。 90.悉,xī (1)動詞 ①盡其所有,總計 悉吾村精技擊者不過百人。(《馮婉貞》) ——總共我們村里精通武術的也不超過一百人。 ②詳盡地敘述 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報任安書》) ——(這封)書信不能完全表達我的意思,只是大略陳述一下我短淺的見識。 (2)形容詞,詳盡,全面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論積貯疏》) ——古代君王治理天下,是最精細最全面的。 (3)副詞,表范圍,卻、全部、完全 懷王乃悉發國中兵。(《屈原列傳》) ——懷王就全部調發國內的軍隊。 91.相,讀音一:xiàng (1)名詞 ①相貌 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孔雀東南飛》) ——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福相,幸而能得到這樣的媳婦。 ②扶助盲人的人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季氏將伐顓臾》) ——(盲人)走路不穩不去護持,跌倒了不去攙扶,那么為什么要用扶助他的人呢? ③古代主持禮儀的官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遇到祭祀,或者諸侯會盟,我愿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④官名,指宰相、丞相 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鴻門宴》) ——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宰相。 (2)動詞 ①觀察,審察 勝不敢復相士。(《毛遂自薦》) ——我不敢再審查鑒別人才了。 ②輔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 ——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惑的地方,如果沒有外物來幫助,也還是不能到達。 讀音二:xiāng 副詞 ①表彼此,互相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以為,老百姓之間交往尚且不會互相欺騙,何況大國呢? ②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可根據情況分別譯為“你”“我”“他”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 ——(現在)就可以去告訴婆婆,趁早把我打發回家吧。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 ——我已經和她恩斷義絕,絕對不會答應你。 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 ——希望你細心的奉養老母,好好地服侍她老人家。 92.謝,xiè 動詞 ①道歉,請罪 秦王恐其破壁,乃辭謝。(《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恐怕他打碎寶玉,就婉言道歉。 ②推辭,謝絕 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 ——母親婉言謝絕了媒人。 ③辭去,辭別 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信陵君竊符救趙》) ——侯生看公子的神色始終沒有改變,就和朋友告別上了車。 ④感謝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 ——樊噲下拜道謝,起身,站著喝了這杯酒。 ⑤告訴,勸告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多多勸告后代人啊,應該以此為戒,千萬不要忘記。 ⑥請問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否?”(《陌上?!罚?/P> ——太守接著問羅敷:“愿意和我同坐一個車子嗎?” ⑦凋謝,衰亡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芙蕖》) ——等到荷花凋謝以后,也可以算是對得住主人了。 93.信,讀音一:xìn (1)形容詞 ①言語真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真實的語言不華美,華美的語言不真實。 ②引申為誠實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 ——祭祀時用的牛羊豬和玉器絲綢,不敢向神虛報,一定要誠實。 ③可靠的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可靠的臣子率領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著來往的行人。 (2)名詞 ①信用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 ——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會保佑你的。 ②信物,憑據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荊軻刺秦王》) ——如果前往卻沒有什么信物,那么就不能接近秦王。 ③使者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孔雀東南飛》) ——你馬上去回絕那位信使(這里指媒人),我們慢慢地再說這件事吧。 ④音訊,消息 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祭妹文》) ——大概是說我在京城考中進士,信使來報信早晚之類的事情。 (3)動詞 ①相信 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懷王貪心,相信了張儀的話,就和齊國絕交了。 ②信任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屈原列傳》) ——疏遠了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 ③守信用 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指南錄〉后序》) ——就徑直上前怒罵敵軍統帥不講信用,列舉呂師孟叔侄叛逆的罪狀。 (4)副詞 ①表肯定,確實,實在,果真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上來客談論瀛洲,(大海)煙波浩渺,實在難以找到。 ②表不確實,隨意,隨便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低頭隨手連續的彈奏著,好像要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訴說出來。 讀音二:shēn,通“伸”。 動詞 ①伸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計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張正義。 ②伸出 狼欣然從之,信足先生。(《中山狼傳》) ——狼高興的聽從了他的話,把腳伸給了東郭先生。 94.興,讀音一:xīng 動詞 ①起,起床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詩經·衛風·氓》) ——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 ②起,掀起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赤壁賦》) ——清風輕輕吹來,江面上靜靜的,連波紋也不起。 ③發生,產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 ——積累泥土成為高山,風雨就會在那里產生。 ④興起,興盛 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 ——大楚興盛,陳勝稱王。 ⑤使……興盛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傳》) ——他思念國君,振興楚國,想要挽救危局使國家富強起來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來。 ⑥復興 中興機會,庶幾在此。(《指南錄后序》) ——復興國家的機會,大概就在此一舉了。 ⑦興辦,舉辦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岳陽樓記》) ——過了第二年,政事通暢,百姓和樂,所有荒廢的事情都重新行辦起來了。 ⑧發動,調動 遂發命,遽興姜戎。(《殽之戰》) ——于是發布命令,立刻調動姜戎的軍隊。 讀音二:xìng 名詞,興趣,興致 遇游僧澄源至,興甚勇。(徐宏祖《游黃山記》) ——趕上云游和尚澄源到來,(游玩的)興致很濃。 95.行,讀音一:xíng (1)動詞 ①行走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師說》)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就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P> ②運行 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察今》) ——所以查看房屋下面太陽或月亮照射的影子,就能知道太陽月亮的運行,陰陽的變化。 ③經,歷 行年四歲,而舅奪母志。(《陳情表》) ——又過了四年,舅父強行改變我母親守節的志向,(使她被迫改嫁。) ④離去,前往 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害怕秦王,想不去。 ⑤實行,施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我贊許他能夠實行古人從師的風氣,寫了這篇《師說》來贈送給他。 ⑥行酒,給客人斟酒 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訓儉示康》) ——客人來了,沒有不備酒招待的,有時給斟三次、五次酒,最多不超過七次。 (2)名詞 ①古詩的一種體裁。 《琵琶行》《兵車行》 ②行為,品行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君子廣泛的學習,并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而行為沒有過錯了。 ③動作 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罚?/P> ——眼神因此而專注,動作因此而遲緩。 (3)副詞,將要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赤壁之戰》) ——吳巨是一個很平庸的人,又在邊遠偏僻的州郡,即將被人吞并。 讀音二:háng (1)名詞 ①道路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詩經》) ——沿著那條小道,去尋找那柔嫩的桑葉。 ②古代兵制,二十五人為一行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陳勝吳廣都被編在這支軍隊里。 ③行列,隊伍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出師表》) ——全都和他商量,一定能使隊伍和睦融洽,好壞各得其所。 ④輩份 漢天子,吾丈人行也。(《漢書·蘇武傳》) ——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 (2)量詞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孔雀東南飛》) ——出門登車離去,痛苦的眼淚流個不停。 96.幸,xìng (1)動詞 ①寵幸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鴻門宴》) ——現在進關了,不貪取財物,不寵幸婦女,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小。 ②皇帝到某處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宮女們)長久的站立著,遠遠地凝望著,盼望著皇帝的駕臨。 ③希望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孔雀東南飛》) ——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我們不好就答應你。 (2)形容詞,幸運 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說》) ——那么我干這差事的不幸,遠遠不如恢復我的賦稅的不幸那么嚴重。 (3)副詞,僥幸、幸虧、幸而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鴻門宴》) ——現在情況緊急,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 97.修,xiū (1)動詞 ①修建,修造 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 ②修理,建造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過秦論》) ——在國內制定法律制度,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建造攻守的武器。 ③整治,治理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隆中對》) ——對外結交孫權,對內整治政務。 ④修養 臣修身潔行數十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我修養身心,使品行高潔已經有幾十年了。 ⑤修訂,修改 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馬諫議書》) ——議定的法律制度都要在朝廷上進行修訂。 ⑥編纂,編寫 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報任安書》) ——孫子受了臏刑,就編寫了兵法書。 ⑦學習,研究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五蠹》) ——所以圣人不求學習古人,不效法舊有的制度。 ⑧整飭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什么這樣呢?是為了尊重您這大國的威嚴,整飭禮儀表示敬意啊。 (2)形容詞 ①善,美好 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原毀》) ——因此事情辦好了,誹謗的言詞就出現了,品德高尚了,讒毀的事情也就來到了。 ②長,高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原來是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98.徐,xú (1)形容詞,遲緩 不徐不疾。(《莊子·天道》) ——不快不慢。 (2)副詞,慢慢地,緩緩地 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促織》) ——于是在亂草中側耳細聽,慢慢行走,好像在尋找細針或小草一樣。 99.許,xǔ (1)動詞 ①答應,聽從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衡量這兩個辦法,寧肯答應讓秦國承擔理虧的責任。 ②贊同,贊成 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③相信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諸葛亮)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沒有人相信他。 ④期望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 ——要做塞上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壯志未酬,)在鏡中看到自己的雙鬢已先斑白。 (2)名詞,地方,處所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數詞,表示不定數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核舟記》) ——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有二分左右。 (4)代詞,這,這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問它怎么能夠這樣清澈,是因為源頭有活水不斷地流來。 讀音二:hǔ,象聲詞 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口技》) ——(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子時喊口號的聲音,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不有的。 100.陽,yáng (1)名詞 ①太陽,陽光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夕陽照著綠樹青草,那普通的街巷,人們傳說就是宋武帝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 ②山的南面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因為它是在華山的南面而得名的。 ③古代哲學概念,陰的對立面 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察今》) ——所以查看房屋下面太陽或月亮照射的影子,就能知道太陽月亮的運行,陰陽的變化。 (2)形容詞 ①凸起的,刻印時,線條凸起為陽文 ②通“佯”,假裝 二子心計,公無從辦……皆陽應曰……(《記王忠肅公翱事》) ——(太監的)兩個侄子心里盤算,忠肅公無法辦到……就假裝答應說…… |
|
來自: 西納 > 《國學經典書庫(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