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 - 思維寫作溝通應變解決問題的根本技巧>讀書筆記近年來做出的一些重大錯誤決定使得自我反省成為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正所謂“正本清源”,一方面積極攝取各方面的知識作為決策背景,一方面即要提高自身的思維水平,以前讀過《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第7版)》顯然更注重實戰案例,對理論方面論述不多,所以某些概念卻是有些模糊,正如系統的藕斷絲連,不牢靠,也忘得快。這次在verycd上下的<批判性思維-XXX>看過簡介后大喜,顯然很符合需求,遂摘錄若干片段為筆記,防止日后遺忘且備快速復習之用。 正文 p22 訓練有素的批判性思維會: - 提出至關重要的疑問和問題,清楚精確的進行闡明; - 收集和評估有關的信息,并且能有有效的對信息進行闡釋; - 得出建筑在合理推論基礎上的結論和解決方法,并用相關的標準來檢驗他們; - 在不同的思維體系中進行開放式思考,如果需要的話,認知和評估這些思維體系的假設、暗示和實際的結果; - 在尋找對于復雜問題的解決辦法時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簡言之,批判性思維就是自己把握方向的、自律的、自我監控和自我改進的思維方式。這預示著對于采用嚴格的優秀標準的認同,以及對于應用這些標注男的有意識控制。 p23 低級批判性思維者:詭辯家。 高級批判性思維者:公正性以及高層次的思維技巧。 - 態度謙虛 - 勇敢無畏:勇于挑戰信念,摒棄與現實不符的既有信念,只跟隨證據與推理。 - 理智健全:用同一標準來評判自己與他人。 - 堅持不懈:心理上的排除萬難。 - 篤信推理:認識到出色 的論證自有其價值。 - 意志自由:獨立的思考著,拒絕盲從。叛逆并非自由,只是從一種盲從轉變為另一種盲從。 P39 自發性思考(普通思考) 批判性思考 只是思考 分析自己的思維 具有自我中心傾向 詳細考察并揭示思考的自我中心根源 被根本不值得信賴的思維標準吸引 揭露其面目,用合理的思維標準代替它們 充斥著誘惑我們為特色的含義 提升到有意識的考察之下,避開由于本能思考造成的陷阱。 放縱頭腦和感情 在理性和情緒上清楚的控制生活:我們是什么人,在做什么,生活軌跡會延伸到什么樣的終點 被自己的思維統治 學習如何駕馭自己的思維。 第一階段:輕率魯莽的思考者 第二階段:面臨挑戰的思考者 P44 反思思維中存在的問題: - 做出可以的假設; - 使用虛假的、不完整的或者會引起誤導的信息; - 做出一些我們所擁有的證據并不支持的推論; - 無法認識到我們思維中所暗藏的含義; - 不能認識到我們身上存在的問題; - 培養錯誤的概念; - 運用偏頗狹隘的觀點推理; - 從自我中心角度/非理性角度思考。 趨于深思熟慮的跡象: - 發現自己努力的去分析和評估自己的思維; - 發現自己研究起使思考成為可能的思維結構了(如概念、假設、推理、暗示) - 發現自己在思考那些使得思維更為健全的品質:清楚、掙錢、精確、切題、邏輯。 - 發現在自己對自欺欺人在思維中扮演的角色開始感興趣了。 第三階段:初出茅廬的思考者 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水平不高,積極主動的決定接受努力成長為一個出色的思考者的挑戰。 逐步的認識到如何處理的思維運轉過程中起作用的結構層次(目的、問題、信息解釋等) - 分析所處環境情勢的內在邏輯和問題; - 提出清楚準確的問題; - 檢查信息的精確程度和是否中肯適當; - 區分原始信息與對之的解釋; - 識別出知道推論的假設; - 確定偏頗和有偏見的信念、不合理的結論、被無用的詞語以及遭到缺失的暗指; - 注意到何時我們的觀點受到私利的扭曲。 影響模式: 我們是在一系列不同的范疇之內進行思考的: 社會學、哲學、倫理學、智力、人類學、意識形態、政治、經濟、歷史、生物、神學心理學。 對初出茅廬的思考者的陷阱: - 教條絕對主義:真理通過超理性信仰得到; - 主觀相對主義:不存在判定是非的標準。 第四階段:實踐操練的思考者。 P50 要下決心制定一個認為自己力所能及的計劃。成功最終屬于堅持不懈并為自己做好戰略規劃的人。 抵御灰心喪氣的最好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認識到自己所進行的是對不同計劃的臨場試驗。準備好接受一些暫時性的失敗。 成功就是愿意在重重的相對失敗中殺出一條血路。 提高思維能力的策略: 開始的時候要緩慢,并且重視基礎。 p52 行動規劃: 1. 利用浪費的時間 回憶當天,評估自己的思維模式 - 今天我何時進行的思考最為糟糕? - 我何時進行的思考最為高明? - 我今天思考了哪些事情? - 我今天有沒有解決掉什么事情? - 我有沒有聽人消極的思考讓自己無謂的灰心喪氣? - 如果我不得不重復今天的活動,那么我在哪些方面會做的不同?為什么? - 我今天有沒有為促進自己的長期目標而付出過努力? - 我今天的行為是否符合自己宣稱的價值觀? - 如果未來的十年內我都像今天這樣過活,那么最終我是否能夠成就某些和這么長的歲月相稱的成就? 2. 一天解決一個問題 問自己:問題出在哪里?如何把問題加工成疑問的形式? 3 消化吸收頭腦標準:集中研究 4. 保持紀錄頭腦日記。步驟: - 僅描述重要意義的情況 - 每次描述一個情況; - 描述當時的反應; - 根據紀錄,分析該情況發生了什么事情,透過表面挖掘實質; - 評估你的分析蘊含了什么暗示(了解了什么?如果可以從頭再來一遍,會有哪些不同的舉措?) 5. 實踐頭腦戰略(CH17) 6. 重塑個性 7. 每日反思自己的行為(發現自我中心思維請見CH12) 8. 重新定義看待事物的角度。將生活中許多事物的負面定義轉換成正面的定義。列一個清單,找出根源,取代負面定義,并對新情緒和新反應做出規劃。 9. 和情緒取得聯系。到底什么樣的思維讓我產生了情緒,思維有什么缺陷?做了哪些假設?我的思考基于什么信息做出的?這些信息可靠嗎?(CH3 CH10) 10. 分析群體對生活的影響。E.G.信仰與禁忌(CH13) p58 人類以自我為中心思考的傾向意味著:我們通常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對自己思維和情感的本質進行洞察。鍛造了內心奴役自己的鐐銬。 e.g. 當害怕自己問問題而讓自己顯得愚笨,這時就必須瞄準作為恐懼來源的自我中心思想:問了這個問題別人會認為我愚笨。 可以用下面想法代替:我所提的任何問題都將對自己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可能回有利于其它學生的學習。進一步說,如果誰認為這是愚笨的問題,那是他們的問題,他們不理解發問作為一種學習方法的重要意義。 我不會讓自己的學習因為其他人的認識不足而受到阻礙。 p59 對自我態度的仔細考察揭示了我們都在無意識的用自我中心標準為自己的信念開脫。 1. “這是真的,因為我相信是真的?!?br> 2. “這是真的,因為我們都這么認為?!?br> 3. “xx,因為我想要相信它?!?br> 4. “xx,因為我一直以來都這么認為?!?br> 5. “xx,因為這么認為符合我的私利?!?br> p60 頭腦的三個功能: 1. 思維的功能是創造涵義。并歸類,為自己找到模式,即弄清楚“什么”。 2. 感覺的功能是監控或者評估思考功能所創造的涵義,評估它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 3. 需要的功能是當行動對于我們什么是中意/可能的定義保持一致的時候,把能量注入行動中,即驅動力。 <概念- 評估 - 驅動/禁止 > 思維 感覺 需要 理解世界 告訴我們該如何行事 驅使我們采取行動 判斷 快樂、悲傷、沮喪 目標、欲望 感知 焦慮、壓力 計劃、 評價、動機 分析 平靜、擔憂、興奮 闡明 決定 比較 綜合 思維 ---- 感覺 | \ / | | / \ | 行動 ---- 需要 積極念頭產生積極情緒,消極念頭產生消極情緒 (后果)根本上是由一個人面對環境時候的思考方式決定的,不同的思維與行動也產生了不同的情緒。 感覺 與 需要(欲望) 不會自行改變, 唯一的改變途徑就是思維。 p64 如果能夠在課堂中掌控自己的思維,就好仔細分析課程內容,以便決定哪些東西重要,值得學習。這樣,無論課程看起來多么的枯燥,都會催促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學好任何知識。 沮喪的時候,堅持不懈;困惑的時候,不恥下問;最佳思考者是那些對自己已知的領域和未知的領域有明確區分的人。 獨立思考: 認識思維三種功能之間的聯系 回想最近使自己遇到消極情緒(憤怒、沮喪、不安)的場景。 1. 詳細寫出場景中發生了什么,有何感想。 2. 發覺你在導致消極情緒的環境中的思維,并詳細記錄。 3. 寫下思考和感覺是如何影響行為的。(這樣的思考存在之后,會怎么做?) p65 如果你的學識總是付錢,應該仔細觀察,哪些念頭、情緒和欲望使得無法深入。需要找到理性思維,這是周密推理的強大力量所在。 歷史的思維方式可以避免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社會學的思維方式使得不易受到同伴的支配,哲學的思維方式有助于全面思考生活的導向和價值; 經濟學則幫助理解影響和決定我們所居住世界的巨大力量。只有真正認識到這些學科的價值所在,才會有動力去深入的學習他們。 只有當專業學科內容的邏輯在現實生活中也行得通時候,我們才會看重它,并有動力區多多學習、解決問題與研究。若想使得自己有學習動力 -- 須在專業學科內容和情感與價值觀之間找到共鳴。 如何將理性學習與感性學習結合?有觀點認為:每門學科都有一套有效的思維模式,它將有助于我們成為思考者。只有我們在學習中真正的使用這種思維模式時,才有可能被它強有力的驅動。 p67 最終我們只可能掌握哪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只是,只會去融會貫通哪些思維模式:它們對我們需求什么,看重什么,這正是我們自己決定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學習。 如果將所學知識與生活中所看重的事物進行越多強有力的情感聯系,學習起來就會越容易。找出所學知識中最基本的思想并以最樸素的方式表達,再將其與學科中最基本學習目標相聯系,最后將這些目標與個人目標結合起來。 p69 思維的組成: - 思維的衡量標準: 清楚、準確、切題、有邏輯性、廣度、精確、有意義、完整、公正、深度。 - 推理的組成部分:目的、推論、問題、概念、觀點、涵義、信息、假設。 - 思維的特性: 態度謙遜、堅持不懈、意志自由、篤信推理、理智健全、設身處地、勇敢無畏、公正無私。 正因為有推理的存在,我們才能對一切日常事物下結論,或者說對所有的事物下結論。 要做到合理推斷,我們需要仔細檢查整個過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需要哪些信息?是否已經具備?如何檢查推斷是否準確? 獨立思考: 更好的了解推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列出今天所做的事情,弄清楚每件事情的想法或者做事情過程中的知道思想。對每一個活動盡量從兩方面回答問題: 1. 我到底做了什么? 2. 我的行為的思維前提是什么? p71 推理的基本要素: 思維的全面組成 1. 只要我們思考,就是為了某種目的。 2. 帶著某種觀點(問題的關鍵 ) 3. 基于某種假設和前提, 4. 產生涵義和后果。 5. 利用數據、事實和經驗, 6. 做出推論和判斷。 7. 根據某些概念和理論, 8. 回答問題或者解決難題。 p73 有目的的推理,指的是:人類在研究世界時并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跟我們的目標,愿望、需求和價值觀相一致的。 這是批判性思維中的重要一環。 運用某種觀點推理:思維是有重點有方向的。一旦明白人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他們的整體觀點),那么他們響應的整套思維方式就很好理解了。 推理中的概念:解釋、分類或者匯總信息時所使用的總的范疇或者觀念。 根據假設來推理:為了得出別的結論,我們認為已知事實是成立的。 推理的涵義:推理所產生的其它結論。我們往往通過看一個人是否跟他自己所說的言行一致,來判斷他的可信度?!把孕幸恢隆笔桥行运季S中的有效原則。 理解了思維的組成部分,就可以針對下面部分提出重要問題:目的、問題、論據、概念、假設前提、觀點、推論、涵義。 1. 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什么? 3. 回答這一問題需要什么信息:論據? 4. 該問題中的根本概念是什么? 5. 在推理中使用了什么假設前提? 6. 我對這一問題的觀點是什么? 7. 我的根本推論是什么? 8. 如果推理正確,產生的涵義是什么? P77 思維要素之間的互相聯系: 掌握思維要素的要訣在于:以不同的方式表述這些觀念,知道你能夠直觀的認識到它們之間非線性的相互關系。相互關系如下: - 目的影響我們提出問題的方式; - 提出問題的方式影響我們采集到的信息。 - 信息決定我們解釋他們的方式; - 解釋方式決定我們如何使其形成概念; - 概念化的方式影響據此作出的假設; - 假設決定了推理有什么樣的涵義; - 涵義決定了我們看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觀點。 思考: 整理你的思維要素 選擇一個你作出的重要決定,如:上大學。弄清楚你的處境以及這一過程中作出的推論(如花銷和優點),說出涵義,已經產生和將要帶來的后果。 在決定上大學時所考慮的因素,描述問題的方式,對生活和將來的看法。試圖發現思維要素之間的聯系。 TO BE CONTINU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