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山東省德州市實驗小學開展了優秀教案展評活動。此次教案展評活動,對教師的教案格式與規范提出了明確而嚴格的要求,學校力爭通過教案展評促進教師將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做得更好。通過這項活動,教師對教案的規范性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學到了其他教師的優點。圖為該校青年教師在翻看優秀教案備課本。 高向陽 攝 一味追捧優質課是否違背了教學規律?一些教師在對所謂優質課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丟失了教學中最可貴的平常心,就像總是幻想轟轟烈烈浪漫愛情的人沒法去過普通的婚姻生活一樣。 ■鄒曉平 陳江 時下,所謂優質課在各地備受推崇,它甚至成為教師評職晉級的重要標準之一。一方面,客觀而言,在優質課競賽中獲獎的教師在教學方面各有所長,或許都不是等閑之輩。另一方面,我們聽過一些所謂的語文優質課后,也發現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促使我們思考:什么樣的課是真正的優質課?是不是所有的優質課都能對教師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優質課中還潛藏哪些問題? 優質課真的優質嗎 什么樣的課是真正的優質課?許多語文教師對此感到困惑。一些所謂的優質課我們不能說它不優質,但如果說優質課都十分優質,我們也不敢茍同。目前一些語文優質課中存在以下問題: 華而不實。這是很多優質課的通病,花哨、華麗的外衣下,鮮見實在的內容與豐厚的文化底蘊。課堂上聲、光、電立體交織,仿佛一場視覺的盛宴。教師使盡渾身解數,賣力而又吃力地表現自己,目的在于取悅學生和評委,仿佛演員在取悅觀眾。妙語連珠也好,廢話連篇也罷,活躍的氣氛成了唯一的標準。華麗過度的包裝下,是蒼白空洞的內容,舍本逐末,買櫝還珠。 標新立異。這是優質課的第二個通病,因為是賽課,教師通常不按傳統套路出牌。比如,能開門見山的,卻要來個曲徑通幽;能戛然而止的,非要處理得“回味無窮”;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卻要學生合作探究……總之,標新立異成了優質課的主流。但真理是樸素的,任何事情都過猶不及。 貪多求全。課堂時間與教學容量是有限的,但教師常常以量為目標,追求所謂高效,于是課堂被一個接一個的教學環節擠得滿滿的。教師生怕因教學內容不全或者知識深度不夠而被人找到漏洞,教學中恨不能把十八般武藝全部用上。教學目標都是從三維目標入手,總想兼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似乎不能全部達成就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從課程標準角度來看,三維目標的實現應該因課而定,因需而定。在一堂課中過分追求完滿是不可能的,有過分形式化之嫌。 靜動難和。在某些優質課上,教師極不愿意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安靜地與文本接觸,靜靜地思考,因為這樣很難展現教師的功力。在優質課上教師最怕的是冷場,冷場的標志就是靜,所以,優質課的表象常常是動,甚至是熱鬧非凡,課堂在躁動中推進,學生此起彼伏地爭相發言,盡管有時講得很膚淺。其實,“動以養身,靜能養心”。學生需要在動中質疑、爭論、表達;同樣,學生也需要在靜中思考、品味、體悟。一堂好課應當張馳有度,動靜結合。 優質課對教師的導向正確嗎 優質課對教師的益處或許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升教師的自信心,讓他們以此為契機提高對語文教學的鉆研興趣。二是知名度的提高。優質課獎項帶來的平臺和社會效益,將某些教師推到一個更好、更能展現自己的位置。除此以外,其他幫助不大。優質課確確實實造就了一些優秀教師,但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要么泯然眾人,要么走上了歧路,最為典型的是染上了優質課情結。聽過一些在市縣優質課比賽中獲得過較好獎項的教師的課,發現他們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一上課就想出彩,這對于常規教學而言是致命的。樸實的常規教學哪來那么多的精彩?有這樣情結的教師往往比一般教師少了幾分平和與實在,多了一些浮躁和虛榮。更可怕的是,這些教師自己沒有意識到問題和癥結所在,讓他們的專業發展和成長受到嚴重制約,一些人甚至最終迷失了自我,丟失了教學中最可貴的平常心,就像總是幻想轟轟烈烈浪漫愛情的人沒法去過普通的婚姻生活一樣。 從這個角度說,優質課對教師的導向并不一定好。其一,所謂優質課提升的并不是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和課堂教學設計能力以及綜合的教學能力,反倒是作秀的本事和弄虛作假的表現能力。華而不實的教學設計對其他教師誤導嚴重。其二,教師的關注點和著眼點通常不在學生,而在所謂的精彩課堂設計和流暢教學過程。一些教師為了展現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有時甚至竟如T型臺上表演的模特,只想全方位展現自己的美。這種不關注學生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課堂,也是沒有價值的課堂。其三,促使教師產生“畢其功于一役”的錯誤思想。優質課評選時很多教師心里想,只要上好這一堂課就可以了,把所有的著眼點和精力只放在這一堂課上,課前、課后相關教學安排都被忽略了。然而,語文教師都知道,語文課,成在課堂,功夫卻在課外。有效鏈接課前與課后,才是課堂真正優質高效的關鍵所在,而這些要素在優質課的評獎體系中卻往往被忽略不計了。綜上所述,語文優質課對教師的導向是有偏差的。優質課與常態教學宛若“兩張皮”,優質課成了教學中的“貴族”,而常態教學則是“平民”,貴族難以融入平民的生活,平民也難以接受貴族的高高在上。這或許是語文優質課難以在整體上帶動教師專業成長并引領常態教學的主要原因。 優質課的出路在哪里 在筆者看來,優質課的出路在腳下,而不是在云端,要學會向下看,要腳踏實地。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要把握好定位。優質課的定位要依據教學內容并最終服務于教學。主辦者要有主題意識,一次圍繞一個主題,一次解決一個大的問題。這個主題應當確實源自區域教學現階段發展的迫切需求。要有沿續傳承的意識,舉辦優質課活動應當循序漸進,每一次活動應該是前一次活動的提高與發展,是有目的的改進,更是有價值的充實。要有全局和合作意識,每一次活動應該是一個大的整體目標的一部分。 其二要設定好標準。評價是風向標,評價是催化劑,評價是推進器,優質課的評價標準很重要。要辦好優質課比賽,必須有恰當、導向明確、清晰簡潔的評價標準。執行標準的評委也十分重要,評委的水準優劣決定比賽的最終走向和結果。 其三要監管好過程。主辦者應該關注在比賽的過程中,或是通過這次比賽提倡了什么,摒棄了什么,產生了什么,改進了什么,成就了什么。而不是頒了多少獎,或是發掘了幾個優秀教師。 其四要注意應用推廣。優質課要真正有助于廣大教師的常態教學,應用推廣是關鍵。如何通過優質課來影響參賽的以及未參賽的教師,用優質課來推廣成功的、有價值的、有創新的教學理念、舉措和方法,對整體的課堂教學改革非常重要。優質的課程資源要充分運用,賽是為了用,而不是頒完獎后就煙消云散。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教體局教學研究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