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作戰中的我軍狙擊高手傳奇
老山第一殺手向小平 向小平,生于1966,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太華鄉人,戰斗英雄,全國“十佳”青年。 1984年,高中畢業的向小平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受他所在團的老團長——神槍手魏國來先進事跡的影響,向小平決心“要像魏國來那樣,做一名神槍手?!睘榱司毢檬种袠?,向小平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在雪地里練瞄準,他一趴就是3個小時;為了練臂力,他在槍管上掛上磚頭練瞄準。他早晨練,晚上練,練了窩姿練跪姿,練了跪姿練立姿,執著與苦練,使向小平成了一名彈無虛發的神槍手,每次實彈射擊,他都是全連第一;在全團、全師的射擊比賽中,他也是第一。 1988年,向小平所在部隊奉命赴云南前線作戰。為了反擊敵人的挑釁,保衛陣地的安全,上級決定派一名狙擊手,到盆地后側的39號陣地開展冷槍殲敵活動。向小平積極向領導要求,爭取到了這個任務。39號陣地是個小山包,上面怪石林立,到處都有敵人埋下的地雷。向小平來到這里,迅速熟悉了戰斗環境,先后排除了60多顆地雷,精心確定了7個觀察點和11個射擊位置,然后投入了戰斗。 他一天到晚都在尋找殲敵目標,常常像壁虎似的一動不動地趴在地上大半天,甚至一整天。身下的亂石頂得他疼痛麻木,成群的蚊子輪番向他進攻,但他全然不顧,只是專心致志地搜尋目標。一旦發現敵人,他槍機一扣,那敵人就腦袋開花沒命了。 向小平獨自一人戰斗在39號陣地上,寂寞、疲勞、緊張、危險包圍著他,但他以頑強的斗志和大無畏的精神戰勝了一切困難,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戰斗。凡他發現的目標,無論是坐著的站著的,還是跑著的走著的,沒有一個逃脫他的神彈。 有一次接連下了幾天雨,向小平仍然伏在觀察點待敵。由于淋雨過久,他一連4天發高燒,渾身沒有一點力,連手也抬不起來。這時我軍電臺給他送去了目標信號,向小平一下子來勁了,跳起來跑到射擊位置,一槍結果了一個正在朝我方陣地窺測的敵軍偵察員。當向小平往回走的時候,迷迷糊糊地一下子跌到兩米多深的崖下。他醒過來后又艱難地回到棲身之地,想喝水,水沒有了,想吃罐頭,又沒氣力打開,于是他爬到洞外啃起了芭蕉樹,然后又昏了過去。在40多天里,向小平以31發子彈,擊斃敵人30個,擊傷敵人1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被稱為“老山第一殺手”。 1988年5月,當時的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授予向小平“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1989年,向小平被評為全國 “十佳”青年。 英雄神槍手鄭鈺
鄭鈺甘肅省莊浪縣人,生于1964年12月,1986年4月,參加老山地區對越防御作戰任務。 鄭鈺一人交替使用沖鋒槍、狙擊步槍、40火箭筒、60迫擊炮、班用機槍、重機槍六種武器,殲敵29名。1986年11月,集團軍黨委給他記一等功。1987年5月,中央軍委授予他"英雄神槍手"榮譽稱號。 英雄狙擊手劉小毛 對越作戰某部六連2排5班班長叫劉小毛,他是安徽安慶人,1983年入伍。1985年在老山參戰。自“5?31戰斗打響后,在短短五天時間里597團2營6連5班長劉小毛共擊斃越軍6人,擊傷越軍四人。至于劉小毛在后來的戰斗中共擊斃了多少越軍沒再進行戰果統計,只知道在“6?11戰斗”結束后不久《解放軍報》還登載了有關他的英雄事跡。戰后,這名那拉口子上大顯神威的英雄狙擊手榮立一等功,受到黨和人民的隆重表彰。 戰斗英雄狙擊手張克強 對越自衛反擊戰后期我軍使用的79式狙擊槍 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初,我軍從戰場上繳獲到少量前蘇聯制造的德拉戈諾夫7.62mm狙擊步槍(CBД),該槍于1963年正式裝備蘇軍,在當時是一種先進的狙擊武器。越軍使用這種狙擊步槍給我軍造成了相當的威脅,前線迫切需要同樣的武器來壓制敵人,國內有關廠家迅即根據繳獲的樣品進行仿制,于1979年下半年試產出樣槍并完成工裝準備,當年生產出第一批產品供給前線,這就是79式狙擊步槍。 步兵163師狙擊手在陣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