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具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等諸多功效 杜仲知識介紹:本品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杜仲由于藥用價值高,并且用途廣,所以杜仲又被人們譽為“植物黃金”。杜仲的特征是表皮草質,內有韌性較強的狀白絲相連,剝皮后又生。只要保護好母樹,便可以經常剝皮,一年一次。 杜仲藥材呈板片狀或兩邊稍向內卷,大小不一,厚至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或縱裂槽紋;有的樹皮較薄,未去粗皮,可見明顯的皮孔;內表面暗紫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氣微,味微苦。以皮厚而大,粗皮刮凈,內表面暗紫色,斷面銀白橡膠絲多而長者為佳。 杜仲適合人群:適宜高血壓患者、習慣性流產婦女、小兒麻痹后遺癥患者、腎氣不足者。 陰虛火旺者慎服。(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杜仲食療作用:本品味甘、微辛,性溫。歸肝、腎經。氣和潤降。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尿頻,小便余瀝,陽亢眩暈,風濕痹痛,陰下濕癢,胎動不安,漏胎小產。 杜仲做法指導:可以用來泡茶,泡酒,或在烹飪時作為輔料添加于菜品中。 凡肝腎不足,腰膝酸痛,或足膝痿軟無力者,可與補骨脂、胡桃仁、金狗脊、萆薢、牛大力、千斤拔等配伍;本品常用于沖任不固所致的胎動不安或習慣性隨胎。可單用煮棗肉為丸服;或配伍續斷、桑寄生、熟地黃等,以增強補腎固胎作用;對于妊娠下血者,則可與人參、阿膠、當歸等合用。 陰虛火旺 英文名稱: 定義: 陰虛,陰不制陽,陽相對亢盛而致虛火熾盛的病理變化,可見到煩躁易怒,兩顴潮紅,性欲亢進等癥。 陰虛火旺是指陰陽失調、陰虛則陽亢并生熱化(成)火,出游陰虛內熱現象外,尚有面紅,目赤、咽干、喉痛、出血、心煩、苔少、舌質紅瘦、脈細數等證。 陰虛火旺是指臟腑陰分虧虛,失于滋養,虛熱內生的表現。心、肝、肺、脾、腎均可出現此種情況。臨床以腎陰虛較為常見,癥狀包括潮熱盜汗、心煩、失眠,或男子早泄、遺精,女子經少或經閉,或骨蒸發熱、腰膝酸軟、耳鳴等。 陰虛火旺屬虛火,多由精虧血少,陰液大傷,陰虛陽亢,則虛熱虛火內生。一般來說,陰虛內熱多見全身性的虛熱征象。而陰虛火旺,其臨床所見,火熱征象則往往較集中于機體的某一部位。如陰虛而引起的牙痛、咽痛、口干唇燥、骨蒸潮熱、顴紅,大便干結,小便短赤等,均為虛火上炎所致。 陰虛火旺往往病勢緩慢,病程較長,其臨床主要特征為五心煩熱、午后顴紅、失眠盜汗、口燥咽干、眩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陰分的主要功能,除了滋養、濡養各臟腑組織外,還負責制約陽氣,以免陽氣外露。陽氣是以熱、動、升為特點,陰分則以寒、靜、降相對應。若陰分虧虛,無力制約陽氣,人體會出現陽氣偏盛的虛熱狀態,所謂「陰虛則生內熱」。《內經》:「年過四十,陰氣自半」,隨著年紀長大,或熱病之後,或房事不節等,均易耗損真陰。 陰虛則不能制陽,致使陽相對亢盛發展而成陰虛火旺證。陰虛火旺證可偏重于不同的臟腑,臨床所見,以心、肺、肝、腎為主。 一主癥 咽干口燥,心煩易怒,轟熱升火,舌質紅絳。 二臨床表現 咽干口燥,轟熱升火,心煩易怒,舌質紅絳,脈細數。或夜寐多夢,心悸,舌碎,小便短赤心火,或頭痛,面紅,目干澀痛,口苦大便干結,脈弦肝火,或干咳少痰,痰中帶血肺火,或骨蒸潮熱,顴紅升火,男子遺精,甚則陽強易舉,女子夢交腎火。各臟的火旺可以交叉出現。 三癥情分析 本證產生各種癥狀的機理,一是陰虛有熱,陰虛則燥,陰虛則靜少動多,二是一個或幾個臟腑的火旺。 四本癥的發展及影響 本癥大多表現為慢性過程。其進一步發展,陰愈虛則火易旺,火更旺則陰更傷,形成惡性循環,病情日益加重,往往導致腎陰、腎精耗竭,甚至出現陰竭陽越的危象。 午后潮熱,或夜間發熱,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發熱,或骨蒸潮熱,心煩,少寐,多夢,顴紅、盜汗、體溫比常人高,血熱;口干咽燥,大便干結,尿少色黃,舌質干紅或有裂紋,無苔或少苔,脈細數。或伴有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疼痛,伴頭昏,腰酸乏力等。 口腔潰瘍的發病是由于“心脾有熱”,也和陰虛火旺有著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復發性、習慣性的口腔潰瘍,一般都是腎陰虛、心脾熱引起的。也就是說,調理陰虛火旺的同時,可以治愈口腔潰瘍。 陰虛火旺無特定某一種疾病,相反常見於不同的疾病當中,如更年期綜合癥、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後遺癥、耳鳴及失眠等。患者一般以女性為多,因女性月事易耗損陰血。如女性更年期以潮熱、盜汗、心煩、失眠為主癥,就有明顯的陰虛火旺癥狀。 有時在患病及治療過程中,會出現體質的轉變。數年前治療一位血癌患者,原本屬正氣不足的體質,經化療後出現晚上大汗出、自覺身熱、雙手心、足心熱、失眠等陽亢陰虛之癥。 )節制性生活,一般陰虛火旺都是由于陰精虧損所致。 ()禁食溫燥的水果、調味品等,如荔枝、龍眼、榴蓮、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熱量等油膩的食品,麥當勞、肯德基的東西還是戒了的為好。 ()禁食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可以少喝一點綠茶。平時也可以以綠豆湯解渴,但綠豆性寒,脾胃虛寒滑泄者忌之。 ()晚飯少食。 具有清熱敗火作用的食物種類較多,跟我來吧養生坊針對上火時不同癥候把食物以及藥食同源的藥物分為下列幾類: ()清熱解毒類:如菊花、黃瓜、板藍根、番茄、竹筍、綠豆、豆腐、芹菜、荸薺、菱角、馬齒莧、金針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適用于各種實火癥候。 ()苦寒制火類:如苦瓜、苦菜、厥菜、絲瓜、茄子、小米、蕎麥等,可以寒涼之性化熱降火,多用于實火癥。 ()利濕瀉火類: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麥、莧菜、甜瓜、赤小豆、萵筍、綠豆芽等,適用于各種實火癥候。 ()攻下實火類:如大黃、知母、黃連、黃芩、香蕉、芹菜、馬鈴薯、桃仁、白蘿卜等,適用于小便短黃、大便干結、口干口苦、腹脹納差等癥候。 ()涼血斂血類:如蓮藕、梨、荸薺、生地、木耳、糯米、藕粉、薺菜、玉米須、芒果、竹葉、白茅根、馬齒莧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齦出血等血熱妄行的情況。 ()甘溫除熱類:如黨參、白術、白菜、荔枝、栗子、大棗、胡桃仁、百合、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櫻桃、石榴、烏梅等,適用于氣虛火旺的病況。 ()滋陰降火類:如海帶、紫菜、菠菜、紅糖、南瓜、銀耳等,多用于陰虛火旺、五心煩熱、潮紅盜汗、夜不能寐等癥。 ()補臟熄火類:如黑豆、山藥、花生、薏仁、白木耳、桑椹等,適用于因臟腑虛弱、陽氣不舉所致的各種虛火癥候。 對癥中藥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玉女煎等。具體是否需要服藥、需服何種藥,請經中醫師診斷后由醫生確定。 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的名方,市面也容易買到中成藥,若合陰虛火旺證型的均可服用,但感冒期間不宜服用。除了服藥外,最好的育陰方法當然是健康的起居生活,因過度勞累、夜眠、思慮過多心力消耗都是損傷陰份的。可見《內經》:「不妄作勞」確是育陰養生的重點。 陰虛火旺引起的口腔潰瘍可以用熟地歸芪湯治療。 .藥物組成:熟地女貞子山藥丹皮生黃芪當歸川芎牛膝山茱萸茯苓 .制劑用法:上方加水煎至,每日劑,分次溫服,連服周為療程。 .適應病證:口腔潰瘍,肝腎陰虛,虛火挾瘀型。證見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疼痛,伴頭昏,腰酸乏力。 .病案舉隅:王某,女,歲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口腔潰瘍反復發作年余,每年發作余次。診見舌尖及兩頰粘膜多處潰瘍,疼痛劇烈,伴頭昏、腰酸乏力,舌質暗紅有瘀斑,脈沉細。診斷為口腔潰瘍,證屬肝腎陰虛,虛火挾瘀。治以滋養腎陰、活血散瘀。用上方連服劑后,部分小潰瘍開始愈合,疼痛緩解,又原方繼服劑,口腔潰瘍痊愈。為鞏固療效,原方再服劑,隨訪半年未發。 .治療機理:《圣濟總錄?口齒門謂:“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沖上焦,重發口舌,故作瘡也。”本病初起在心脾,但久病不愈或久治不愈者,其病變在腎。或因心脾積熱,熱盛傷陰,久病及腎;或因治療時濫施苦寒瀉火之品,攻伐太過,耗氣傷陰,則虛火愈熾;或因酒色勞損,素體肝腎虧虛。故本病雖與全身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但主要以腎虛為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氣機失暢,氣滯血瘀為基本,故治以滋補腎陰為主,佐以活血散瘀以促進血液循環。方中熟地、山茱萸、女貞子、山藥、丹皮、茯苓滋補腎陰,滋補而不留邪,降泄而不傷正;加黃芪益氣托毒,斂瘡生肌活血;加當歸、牛膝、川芎以養血活血散瘀,引火下行。該方功在滋補腎陰、活血散瘀、斂瘡生肌。應用本方時應注意,兼心脾積熱者加炒山梔、川連、淡竹葉;兼中焦虛寒者加黨參、白術、干姜;兼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陰虛火旺型失眠與體質關系密切,好發于經常熬夜的“夜貓子”及老年人群。陰虛火旺型失眠患者,除有上床后難以入睡、早醒或中間間斷多醒,或多夢、噩夢、似睡非睡,或通宵難眠等主要癥狀表現外,往往還同時兼有心煩、心悸、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干、口舌糜爛、舌質紅、少苔、脈象細數等俗稱上火的癥狀。而這惹禍的“火”,卻不是那種單純喝點涼茶清清熱就能解決的“實火”,而是中醫所說的“虛火”。 陰虛火旺型失眠累及的臟腑主要是心和腎。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心屬火,腎屬水,水能制火,在生理情況下,腎水上濟心火,使心火不至于偏旺而擾亂心神。經常熬夜、房事太過、老年腎氣漸衰等,導致腎水不足以制火,心火就會亢盛起來,擾亂心神,腎陰虛而心火旺,陰陽不相和諧,因而發生失眠。可見,此型失眠,總的病理機制足陰不足而陽有余。 失眠是慢性病,中藥、針灸等具有安眠藥所沒有的、既不成癮也不產生依賴性的特點,故失眠癥者選用中醫中藥進行辨證治療,效果明顯。符合陰虛火旺型的失眠患者,可嘗試中醫保健療法。 陰虛火旺失眠屬虛證,臨床證候:心煩不寐,頭暈耳鳴,口干津少,五心煩熱,健忘,心慌不安,腰酸夢遺,舌質紅,脈細數。辨證分析,腎陰不足,水不濟火,心火獨亢,故心煩失眠,心慌健忘,腰酸。陰虧于下,火炎于上,故口干津少,五心煩熱,舌質紅,脈細數,均為陰虛火旺之象。肝腎陰虧,相火易動,故頭暈耳鳴,夢遺。也可以說,陰虛火旺,肝氣失于條達,疏泄功能失常而呈亢進狀態。肝藏血,肝氣升發大過,血隨氣逆,并走于上,以至于躺下,感覺腦子熱烘烘的,胡思亂想,一刻也靜不下來,故而難以入睡。如果出現失眠癥狀,連續時間兩周以上,經過以上療法治療仍不緩解,并且有頭暈脹痛、心慌心煩等癥狀明顯影響白天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功能時,那就要采用中藥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