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茶葉,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南方的八大名茶—— 西湖龍井茶、蘇州洞庭碧螺春、太平黃山毛峰、安溪鐵觀音、安溪鐵觀音、岳陽君山銀針、云南普洱茶、九江廬山云霧。 這些名字在品茶者當中也是耳熟能詳。 如今陜西茶葉市場,也大多被外地茶占據了主要地盤,陜茶逐漸的被“邊緣化”。
陜茶 曾是中華第一貢茶 陜西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輝煌燦爛卻鮮為人知,甚至許多人不知陜西是最古老的產茶區之一。提起茶,人們首先會想到江浙、閩滇等地,很少有人知道陜西產茶,“漢茶”更是鮮為人知。 陜西曾是全國最早的茶區和茶葉種植中心,曾是全國茶文化的鼎盛地區和傳播中心,為中國茶文化的形成、傳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李三原撰寫的《中華茶的始祖文化論》中,詳細論述了陜西在茶文化發展的每個歷史節點都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茶祖神農氏在陜西開創了“茗飲之風”;陜西出產了中華第一貢茶、出現了最早的園栽茶、形成了最早的吃茶習俗;陜西把“茗飲之事”推廣至大江南北,形成了舉國飲茶之風;陜西創制了中華第一茯茶、無與倫比的絕代茶具等等。 陜西茶經歷過唐前巴蜀茶、唐宋山南茶、明代漢中茶和清后紫陽茶、漢中茶幾個歷史階段。陜西茶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過去,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漢茶”逐漸被人們遺忘。 提起陜西茶葉,人們最快想起來的就是“紫陽毛尖”和“陜青”,20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出現了鎮巴縣的“秦巴霧毫”、南鄭縣的“漢水銀梭”、西鄉縣的“午子仙毫”、平利縣的“三里埡毛尖”以及紫陽“富硒茶”等品牌。隨著種植茶園縣的增加,又出現了寧強縣的“寧強雀舌”、勉縣的“定軍茗眉”、城固縣的“城固銀峰”、略陽縣的“靈巖仙茗”、商南縣的“商南泉茗”等陜西名茶。 現在我們就來搜尋陜茶的足跡 走進 11個陜西著名的茶葉品牌: 1、午子仙毫 午子仙毫產地:產于陜西西鄉縣高中山區五萬畝無污染的科技示范茶園內。這里產茶歷史悠久,始于秦漢,興于盛唐。曾有“午子云霧茶,龍泉洞中水。仙境鳳棲亭,品茗清明人”之佳許流傳。 午子仙毫歷史:西鄉在明初是朝廷“以茶易馬”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午子仙毫創于1985年。 產區位于陜西南部,漢中地區東部,北阻秦嶺,南塞巴山,漢水流經此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茶園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處,富含鋅硒,無污染。 鮮葉于清明前至谷雨后10天采摘,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干茶每公斤需6.2萬個芽頭。 午子仙毫是午子綠茶系列的代表產品。形似蘭花,色翠顯毫,香氣持久,爽口回甘。以玻璃杯沖泡,下沉者如初春嫩芽,上浮者若初綻之蘭花,十分美觀。 2、紫陽毛尖
“無憂何必去飲酒,清靜常品紫陽茶”,賈平凹先生以此評價昭示世人。 紫陽毛尖鮮葉采自紫陽種和紫陽大葉泡,茶芽肥壯,茸毛多。清明前10天開采,至谷雨前結束。標準為一芽一葉。 成茶外形條索圓直緊細,肥壯勻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嫩綠清亮,滋味鮮爽回甘。 紫陽毛尖產地:產于陜西紫陽縣漢江兩岸的近山峽谷地區,為著名歷史名茶,清朝已在名茶之列。制作工藝在近年有所變化,曬青改為半烘炒,品質有所提高。 產區層巒疊嶂,多云霧,冬暖夏涼。土壤多為花崗巖和片麻巖發育而成的黃沙土和薄層黃沙土,礦物質豐富,土質疏松,是茶樹生長的適宜地區。 漢水銀梭
漢水銀梭產地:產于陜南漢中地區南鄭縣洪山丘陵區,由王國志、鐘繼紅等人創制。為陜西省南鄭縣新創制的名茶,1986年研制成功。因外形扁平似梭有白毫,產于漢水上游,故名。 茶區地處秦嶺以北,巴山南麓,漢水上游,為陜西古老茶區。境內丘陵起伏,茶園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300米處,鮮葉品質優異。 成品扁平似梭,翠綠批毫;嫩香持久并帶花香,湯色淺綠,清澈明亮,滋味鮮出、耐泡回甘;葉底柔嫩、芽頭肥壯、黃綠勻亮。湯色澄碧而清冽,氣息馥郁而沁芳,數滴入喉,如蘭的清香味充滿齒頰。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飲,后味甘甜,怡情悅性。大口飲之,回腸蕩氣,頓覺置身翠綠深處,猶如回歸自然,神清目朗。 秦巴霧毫
秦巴霧毫 產地:產于陜西省漢中地區的鎮巴縣。境內氣候溫和,“盛夏無暑,寒冬不凜”,雨量充沛,云霧多,日照少,空氣濕度 大,土壤肥力好,蘊育了該茶區嫩芽肥壯,持嫩性強,葉肉厚,茸毛多的鮮葉原料。 秦巴霧毫為高山云霧富硒名茶。秦巴霧毫扁平光滑勻整,色綠,該茶產于高山云霧之中,故取“霧”字,秦巴霧毫的采制技術十分精湛。秦巴霧毫,條扁壯實,毫尚顯,色油潤;內質香氣具有熟板栗香,濃郁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和回甘,葉底鮮嫩明亮,成朵。 三里埡毛尖
![]() 三里埡毛尖 產地:產于陜西省平利縣三里埡村,以地名茶。為歷史名茶,也是陜西地方名茶,久負盛名。三里埡毛尖,歷史悠久。 清代已是向朝廷進貢的佳品。其傳統制作方法是一芽一葉,通過“三炒三揉”加工而成。 ![]() 干茶蜷如朵,色澤黃綠顯毫,開湯清香持久,湯色黃綠清亮,鮮醇爽品,回味苦甘,葉底嫩黃,朵朵均勻。由于采摘時講究芽葉壯實,芽尖顯露,帶梗帶魚葉,其重心在下半部,沖泡時,芽尖向上,立于杯中。其特點是:條索緊細卷曲,大小均勻,白毫顯露,色澤翠綠,香嫩持久,鮮爽回甘,湯色黃綠,葉底完整,嫩綠明亮。如果泡上一杯“三里埡毛尖”,便見茶芽在杯中懸空豎立,有的芽尖于水中三起三落,最后全部垂落杯底,仍是針尖上刺,葉柄下垂,恰似群筍出土,秋菊盛開,堪稱“杯中茶景”。色、香、味、形俱佳,博得了人們的贊美。 紫陽富硒茶
![]() 紫陽富硒茶產地:產于中國陜西省南部紫陽縣境內天然富硒區,紫陽茶屬歷史文化名茶,在唐代即為宮廷貢品“每歲充貢”,在清代屬全囯十大名茶之一,當今為世界上首次通過科學鑒定的天然富硒茶,是我國唯一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的天然富硒茶產品。 ![]() 紫陽富硒茶天然富硒,芽葉肥嫩壯實,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湯色嫩綠明亮,栗香濃郁持久,滋味濃而不澀,醇厚囬甜,回味雋永,營養豐富,補硒保健,耐沖泡等特有品質,具有抗衰老、防癌、抗癌、抗輻射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具有抗人體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腫瘤,阻斷n亞硝基化合物作用,是國內外少有的一種延年益壽的特種優質保健茶。 寧強雀舌
![]() 寧強雀舌產地:產于陜、甘、川三省交界的陜西省寧強縣漢江源 水流域,位于秦嶺、大巴山之間,是我國北緣茶區。 其外形微扁挺秀,形似雀舌,色澤翠綠,銀毫披露,香氣高長馥郁,滋味醇爽甘甜,湯色綠亮,葉底嫩綠成朵,內含有效成分豐富。 寧強雀舌茶于清明前后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要求不采紫葉、病蟲葉、展開葉、對夾葉,不帶鱗片、魚葉、茶蒂、茶果、老葉及其他夾雜物。制作分殺青、理條做形、烘培、搖剔四道工序完成。 定軍茗眉
![]() 屬條形烘炒綠茶,因其產地分布在久負盛名的三國古戰場定軍山,定軍茗眉系采摘福鼎大白茶、龍井長葉等茶樹幼嫩芽葉精制而成。 定軍茗眉屬高山綠茶,沖泡時宜用上投法。其芽葉飽滿,外形細秀如眉、嫩綠顯毫且嫩香持久,滋味醇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定軍茗眉因其外形似少女之秀眉而得名,色、香、味形俱佳,實為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商南泉茗
![]() 榮獲陜省優質產品稱號,與省內名茶“漢水銀棱”、“秦巴霧毫”、“紫陽毛尖”齊名,成為商洛一枝奇葩。 該茶外形細嫩顯毫,具有嫩栗香、滋味鮮醇、葉底黃綠明亮,屬半烘半炒的高檔優質綠茶。 陜南茶的總稱叫“陜青”,其成品經過殺青、蘊華、顯美、焙香、精化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用火炒干的叫“炒青”,用火烘干的叫“烘青”。
![]() 陜南人歷來有在茶館調解民事糾紛的習俗,爭執的雙方邀請明白事理、德高望重的人作調解人,共同進入茶館,一邊飲茶,一邊述說事實經過,并講清各自的道理,由調解人評理,調解人作出仲裁后,茶錢全由輸理的一方支付,這叫“吃講茶”。 八仙云霧
![]() 原名“八仙茶”,產于陜南平利縣八仙區松牙鄉一帶,因其地云霧繚繞,故名八仙云霧。八仙云霧茶,是80年代平利縣茶技站科技人員和當地茶農創制的新名茶。1984年開始研制,1986年7月通過省級鑒定,1987年被評為陜西省優質產品,1988年獲“陜西省優質名茶”稱號,1990年在中國西部名茶研討會上獲“陸羽杯”獎,1991年榮獲中國優質保健產品金獎,成為中國和陜西名茶的后起之秀。 條索緊秀挺直略扁,呈燕尾狀,翠綠顯毫;嫩香持久,湯色嫩綠,清澈明亮,滋味鮮嫩,醇爽回甘。主銷北京、西安、濟南、達州、襄樊,少量銷往香港、臺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