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教育卻認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2、概括地說,成功教育是追求學生(潛能發現和發展)的教育,是追求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是追求(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
3、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就是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4、成功教育的運行機制的三個階段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其核心就是從(教育)逐步走向(自我教育),從(他律)走向(自律)。
5、第一階段教師幫助學生成功的特點是(教師幫助)、(觸發學生)。
6、第一階段教師幫助學生成功的目標是(誘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7、第二階段教師創造條件,學生嘗試成功的特點是教師幫助的(成分)減少,學生嘗試成功的(力度)加大。
8、第二階段教師創造條件,學生嘗試成功的目標是(推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
9、第三階段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的特點是以學生(自我開發)為主,但仍需要教師繼續給予(幫助指導)。
10、第三階段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的目標是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
11、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標)的意義,又有(改革教育思想)的意義。
12、成功教育尤其主張,在教育過程中,把培養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功心理)和(內部學習動力機制)作為教育目標之一。
13、教師由("掌控者")變為("點撥者"),實現了(角色)的轉換,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14、"自主成功"這一教學模式將可能是包括(網絡化的)、(交互式的)以及遠程教學在內的("超級課堂教學")的模式。
15、學習困難學生眾多問題的背后存在著一個主要問題:即存在著一種(失敗者心態),學習內部動力機制發展水平低。
16、成功教育改革基本要素和運行機制: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成功教育的(運行機制)。
二、簡答
1、什么是成功教育?
答:所謂成功教育,是改革教育觀念和方法,通過老師幫助學生成功,提高學生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形成學生成功心理和積極的內部動力機制,成為學習的成功者,進而為其成為社會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質的準備。
2、成功教育的"成功"指什么?
答:成功教育的"成功"是指:
(1)成功的下限是達到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
(2)成功意味著超越自我,超越他人;
(3)成功的本質是不斷發展,不斷提高;
(4)成功總是相對于原有基礎而言,沒有終極意義的,是無止境的;
(5)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體獲得自己爭取成功的能力。
3、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1)積極的期望要求。遠景性的期望是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潛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近景性的期望,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出學生努力后能達到的目標和要求。
(2)成功的機會。就是要遵循"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原則,為學生不斷創造成功的機會。
(3)鼓勵性評價。強調幫助學生學會評價、發現和民展自己,堅持以找優點為評價的出發點,堅持以個體為主的評價標準,堅持以鼓勵表揚為主的評價方式。
4、成功教育的運行機制的三個階段。
答:第一階段:教師幫助學生成功;
第二階段:教師創造條件,學生嘗試成功;
第三階段:學生自己爭取成功。
5、成功教育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一)不斷實現學生、家長和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二)強化和適當增加與提高學生素質有關的內容
(三)培養學生的成功心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以幫助學生成功、創設成功機會為核心,改革教育教學方法。
6、以學生將來能適應社會作為教育成功的目標,確立了學生基本素質的四個主要方面。
答:(一)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二)基礎的文化知識;
(三)基本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四)良好的適應心理素質。
7、"嘗試成功"教學模式具體內涵是什么?
答:"嘗試成功"教學模式具體內涵是:學生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探索和嘗試,獲得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學習、探索與嘗試的"成功"體驗,形成學生更為自覺的、積極的自我意識與主體評價,通過更為積極、主動的主體性探索與嘗試,不斷爭取新的成功。
8、嘗試成功教學模式的實質構成主要概括。
答:嘗試成功教學模式的實質構成主要概括為: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一個核心;以"減少傳授模仿,增加嘗試體驗"為兩個要義;以"激發成功心理,培養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益"為三個目標;以"定向(目標導向,準備性訓練)一研讀(鉆研例題、課文、資料等)一試練(嘗試練習,積累經驗)一鞏固(反饋、強化,掌握規律)"為四步運行方式;以"想(遇到問題先想一想)、試(嘗試獨立解決問題)、議(反思嘗試過程,討論正誤得失)、練(驗證性練習)、做(付諸實踐)"為五項基本措施。
9、"嘗試成功"的基本教學程序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嘗試成功"的基本教學程序由五部分組成:
(1)準備練習。練習的內容應起到溫故和知新兩方面的作用。
(2)提出總是提出的總是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事物本身發展的規律。
(3)學生嘗試。學生通過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練一練、做一做,自行學習新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其間,教師對學生的濃度活動要有所點撥。具體操作時可分為自學課本和嘗試練習兩步。
(4)效果評價。通過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互補作用。當學生嘗試成功時,教師要給予指導性評價。
(5)教師講解。教師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和教材的關鍵之處有選擇、有重點地講解。
10、自主成功的教學模式是指什么?
答:所謂自主成功的教學模式,特指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領先自己對整體教學內容與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自主地規劃設計學習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三、論述題
1、成功教育的教育改革意義是什么?
答: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標的意義,又有改革教育思想的意義。
(一)成功教育重構了傳統的教育目標
閘北八中從學習困難學生相對集中的實際出發,以學生將來能適應社會作為教育成功的目標,確立了學生基本素質的四個主要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基礎的文化知識;基本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良好的適應心理素質。成功教育追求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個性的全面民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通過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成功者,進而為其成為社會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質的準備。
成功教育尤其主張,在教育過程中,把培養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功心理和內部學習動力機制作為教育目標之一。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很多是源于他們多次遭遇學習挫敗而逐漸形成的失敗者心態。成功教育主張積極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誘導學生嘗試成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動機等成功心理,啟動和形成學生自身的內部動力機制。成功教育認識到成功心理、學習動力等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但把這些因素看作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也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內在目標。
(二)成功教育更新了已有的教學方法
成功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改革意義體現在它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經從外部強壓式的"加班加點"、"管頭管腳"的強制教育轉變為學生內部調控式的自我教育。通過教師幫助學生成功、學生自己嘗試成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的內部動力機制,從而大大地提高教育和學習的效率。為此,劉京海校長提出了"嘗試成功"和"自主成功"兩種教育模式。
(1)"嘗試成功"教學模式
"嘗試成功"教學模式具體內涵是:學生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探索和嘗試,獲得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學習、探索與嘗試的"成功"體驗,形成學生更為自覺的、積極的自我意識與主體評價,通過更為積極、主動的主體性探索與嘗試,不斷爭取新的成功。嘗試成功教學模式的實質構成主要概括為: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一個核心;以"減少傳授模仿,增加嘗試體驗"為兩個要義;以"激發成功心理,培養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益"為三個目標;以"定向(目標導向,準備性訓練)一研讀(鉆研例題、課文、資料等)一試練(嘗試練習,積累經驗)一鞏固(反饋、強化,掌握規律)"為四步運行方式;以"想(遇到問題先想一想)、試(嘗試獨立解決問題)、議(反思嘗試過程,討論正誤得失)、練(驗證性練習)、做(付諸實踐)"為五項基本措施。
"嘗試成功"的基本教學程序由以下五個部分組成:
①準備練習。練習的內容應起到溫故和知新兩方面的作用。
②提出總是提出的總是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事物本身發展的規律。
③學生嘗試。學生通過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練一練、做一做,自行學習新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其間,教師對學生的濃度活動要有所點撥。具體操作時可分為自學課本和嘗試練習兩步。
④效果評價。通過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互補作用。當學生嘗試成功時,教師要給予指導性評價。
⑤教師講解。教師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和教材的關鍵之處有選擇、有重點地講解。
(2)"自主成功"教學模式
所謂自主成功的教學模式,特指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領先自己對整體教學內容與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自主地規劃設計學習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這一教學模式將可能是包括網絡化的、交互式的以及遠程教學在內的"超級課堂教學"的模式。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教師則依據預定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提供學習活動的各類資源,學生根據學習需要自主判斷、選擇、尋找和使用相關的學習資源,并充分激活已有知識、發揮個人主體能動性對這些資源進行分析、提煉、整合,最終得到結論,形成新的知識、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由"掌控者"變為"點撥者",實現了角色的轉換,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2、簡述以幫助學生成功、創設成功機會為核心,改革教育教學方法。
答:閘北八中多年來實行了"低、小、多、快"的教學方法改革。"低、小、多、快"是教學改革的基本方法。它為學生在學習中成功提供了具體保證,在實施中受到教師、學生的歡迎。
"低"即"低起點"。通過問卷、談話、診斷性測試、預習檢查、口頭或書面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水平,摸清學生相關準備知識、基礎、能力和心理準備的實際,把起點放在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水平上,使新舊知識產生聯結,形成概念網絡。
"小"即"小步子"。教學的步子要小,把教學內容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分解成合理的層次,然后分層漸進,把產生挫折事件的頻率減至最低程度,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處有成功。"多"即"多活動"。針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注意力時間短、記憶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要過多灌輸,而要調動學生大量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我表現在機會,學生的自信心得到鞏固。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活動時間最好要達到1/3-1/2,教師一次持續性講課控制在10分鐘之內。
"快"即"快反饋"。在每一層次的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的"講",也有學生的"練",還有教師的"查"。這種快速的反饋,既可以把學生取得的進步變成有形的事實,使之受到鼓勵,樂于接受下一個任務,又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總是及時矯正乃至調節教學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