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以來,山東產金銀花價格基本穩定在每千克30~40元之間,目前(2010年4月),價格每千克170~180元。擴展閱讀
(二)植物特征與品種簡介
1、植物特征:藤長可達9米,莖中空,多分枝。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長3~8厘米,寬1~3厘米,嫩葉有短柔毛,背面灰綠色。花成對腋生或生于花枝的頂端,苞片2枚葉狀,花梗及花都有短柔毛,花冠初開時白色,經2~3天變為金黃色,故有金銀花之稱。花萼短小,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稍呈二唇形,長3~5厘米,筒部約與唇部等長,上唇4淺裂,下唇不裂,外面被柔毛和腺毛;雄蕊5,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均伸出了花冠外。漿果球形,熟時黑色,有光澤。

(1)大毛花俗稱毛花,墩形矮大松散,花枝頂端不生花蕾,花蕾生于葉腋間,花枝壯旺,花蕾肥大,枝條較長,易纏繞,開花較晚,根系發達,抗旱耐瘠薄土壤,適于山嶺田間地堰栽培。
(2)雞爪花花蕾生于花枝的頂端,集中叢生,猶如雞爪,枝條粗短直立,墩形緊湊,開花期早于大毛花,但花蕾較小,適于田間密植。
(三)生長習性:根系發達,細根很多,生根力強,插枝和下垂觸地的枝,在適宜的溫濕度下,不足15天便可生根,十年生植株,根冠分布的直徑可達300~500厘米,根深150~200厘米,主要根系分布在10~50厘米深的表土層。須根則多在5~30厘米的表土層中生長。根以4月上旬至8月下旬生長最快。一年四季只要有一定的濕度,一般氣溫不低于5℃,便可發芽,春季芽萌發數最多。幼枝綠色,密生短毛,老枝毛脫落,樹皮呈棕色,而后自行剝裂,每年待新皮生成后老皮脫落。
喜溫和的氣候,生長適溫為20~30℃,喜濕潤的環境,以濕度大而透氣性強為好。但土壤濕度過大,會影響生長,葉易發黃脫落。喜長日照,光照不足會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枝嫩細長,葉小,纏繞性更強,花蕾分化減少,因此,-應種植在光照充足的地塊,不宜和林木間作。 .
金銀花生命力較強,耐旱、耐寒、耐瘠薄、耐鹽堿。葉子在-10℃下不凋落。種子在5℃左右發芽,并可在含鹽量0.3%左右的地區生長。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金銀花對土壤要求不嚴,荒山、地堰均可栽培,以砂質壤土為好,pH在5.5~7培均適合金銀花生長。最好是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質地疏松的沙質土壤,種植前每公頃施圈肥30~45噸,耕深25~30厘米,耙組,整平,澆透水,做畦或不做畦。
2.繁殖方法:用種子和插條繁殖。以插條繁殖成活率高,收益快,為產區普遍采用。
(1)種子繁殖:11采摘果實,放到水中搓洗,去凈果肉和秕粒,取成實種子晾干備用。翌年4月將種子放在35~40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取出拌2~3倍濕沙催芽,等種子裂口達30%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前選肥沃的沙質壤土,深翻30~33厘米,整成65~70厘米左右寬的平畦,畦的長短不限。整好畦后,放水澆透,待土稍松干時,平整畦面,按行距21~22厘米每畦劃3條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里,覆細土1厘米。播種后,保持地面濕潤,畦面上可蓋一層雜草,每隔兩天噴1次水,約十余天即可出土。實生苗當年可長到1米高。秋季停止生長后,將上部枝條剪去,留30~40厘米,初冬或第二年春移栽。每公頃用種量約15千克。
(2)插條繁殖:又分為直接扦插和育苗扦插兩種。
①直接扦插:水利條件好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一般在雨季進行或初冬結合剪枝進行。選擇壯旺、無病蟲害、開花多的1~2年生枝條截成30~35厘米,摘去下部的葉子作插條,隨剪隨用。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距165厘米、株距150厘米挖穴,穴深16~18厘米,每穴5~6根插條,分散開斜立著埋于土內,地上露出7~10厘米左右,栽后填土踩實。遇干旱年份,栽后澆水,以提高成活率。具體行株距可以依地形而異。平原栽種可于冬季小麥苗后,結合剪枝,將健旺的帶2、3個分枝的枝條剪下,按每公頃4 500株開穴插于麥壟內,栽后立即澆水。
②育苗扦插:為了節約金銀花枝條,便于管理,常采用育苗扦插。其方法是:選擇澆水方便的地塊,深翻整平,用土雜肥作基肥。7~8月間按行距23~26厘米開溝,深16厘米左右,株距2厘米,把插條斜立著放到溝里,然后填土蓋平壓實。栽后澆一遍水,以后若天氣干旱,每隔2天要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半月左右,即能生根發芽,第二年春季或秋季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