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們提到的肚角,也是小兒穴位當中比較獨特的一個,在臍下2寸(石門)旁開2寸大筋。 操作的時候是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稱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稱按肚角。一般次數是3到5次。主治腹痛、腹瀉。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應用,特別是對寒痛,傷食痛效果更好。本法刺激較強,一般拿3到5次即可,不可拿的時間太長。為了防止患兒哭鬧影響手法的進行,可在諸手法推畢,再拿此穴。 操作時家長將雙手的大拇指放在肚角上然后慢慢用力下按,再慢慢減力松開,這樣一輕一重來回數次。肚角屬脾胃經,經常按之,對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小兒腹瀉、腹痛有一定作用。如果家長在按過肚角后,再用手掌按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按摩腹部,效果會更加明顯。 小兒腹瀉久治不愈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繼發感染等惡性循環,對患兒的危害極大。小兒推拿手法簡單易學,穴位也相對好找,家長不妨學一學。每天給寶寶按幾次,不僅對治療腹瀉大有好處,還可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下面是除了拿肚角之外配合的穴位,大家一并進行記憶?!?/span> 圖中下小圓為龜尾穴,往上約4寸即是七節骨 揉龜尾 龜尾穴位于人體臀部的尾椎骨處。中醫認為,揉龜尾穴能通調督脈之經氣,有調理大腸的功能,對止瀉、通便有一定效果。揉龜尾時家長用大拇指指腹輕按于龜尾穴上,然后做輕柔緩和的回旋轉動,以300次左右為宜。在龜尾向上約4寸(四指)的地方是人體的七節骨。家長如果能把龜尾與七節骨之間的部位再從下到上推百余次效果更好。在七節骨與龜尾一線,家長自下而上推可溫陽止瀉,自上向下推可治便秘。 圖中的八個小圓為內八卦穴位 運八卦八卦,又稱內八卦,是指圍繞掌心周圍的八個穴位的總稱。運八卦對由傷食引起的脾胃虛弱有一定療效,如饑飽無度、過食生冷等造成的腹瀉、嘔吐、食谷不化等。具體做法是:家長用右手中指托住患兒的手背中央,把大拇指放在寶寶手掌的八卦穴上,以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進行摩擦約300次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