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是指人們心理對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行動的一種狀態。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是逃脫不了的客觀規律,但在各個階段采取什么樣的心態非常重要,尤其是人在生病以后,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對于病人來說是至關重要。 盡管我們每個人都不想生病,卻未必就不染沉疴。一旦生病以后怎么辦?是諱疾忌醫,悲觀厭世,還是樹立信心,積極治療,前后兩者不一的心態,其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很多人生病后,心情緊張,整天處于一種心靈壓抑之中,使病情得以加重,雖然藥吃了不少,但見效甚微。而有的患者,對生病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受益匪淺,通過配合醫生指導治療,身體逐漸得以康復。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健康是人人都向往的。身體強壯,沒有疾病是人類最幸福的標志。健康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健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健康的人生更是完美的人生。 人的一生和一切事物一樣,都會經歷從發生、生長、衰老直至滅亡這樣一個毫不留情的自然規律。年輕時,身體強壯,朝氣蓬勃。中年以后,生活壓力,生存競爭。上有老下有小,身體上的健康受到威脅,疾病在悄無聲息中隨之而來。到了老年,風燭殘年,年老體衰,這時一方面要主動求醫問藥,及時治療,另一方面也要沉著冷靜,心態樂觀。生病并不可怕,只要不是身患絕癥,也笑對人生,泰然處之,盡量要在世上留點有價值的寶貴時間。如果你的心理承受線被打破了,那么就是再小的疾病也會把你打垮。 所以良好的心態很重要。當然良好的心態必須與藥物共同作用才能獲得健康。藥物是一種病理藥劑,二者相柔互為里表,才能收意外的效果。 對于身體健康沒有生病的人來說,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樂觀無憂,不爭名利。心境坦蕩,不趨炎附勢。憑良心做人,不做虧心事。憑本事吃飯,不坑蒙拐騙。說每句話,做每件事,一切從愛自己、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的心態出發,心理上的健康就會促進身體上的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