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黃鶴樓是在20年前從武漢到北京上學的時候,今年春節期間,送父母回江西老家,又途經武漢,于是順便帶父母到黃鶴樓做了半日游覽,讓老人感受一下這座中國名樓的魅力。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的蛇山之上,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相傳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到了唐代,因詩人崔顥那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而聲名大振。宋之后,黃鶴樓曾屢毀屢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但很遺憾因失火被毀,只存在了十幾年。改革開放之后,湖北省決定傾全省之力重建黃鶴樓,1981年10月破土動工,1985年6月落成開放。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為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樓高5層,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黃鶴樓內部層層主題不同,在布局、裝飾、陳列上都各有特色。樓外建有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 關于黃鶴樓的得名,有“因山”、“因仙”兩種說法?!耙蛳伞币徽f是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以得名。一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墻上畫了一只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后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但歷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樓名真正的由來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因為古代的“鵠”與“鶴”二字為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
樓的正面 正面一層近照 樓前的鑄銅黃鶴造型 黃鶴樓在牌樓中 黃鶴樓的背面 輔助建筑亭子 白塔 牌樓 底層大廳正面壁上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反映的是黃鶴樓來源的傳說故事 二樓大廳正面墻上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以及不同朝代的黃鶴樓模型 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陸游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
四樓大廳里的陳設 五樓大廳里的油畫 從黃鶴樓往下看,遠處是白云閣,1992年1月竣工,坐落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的蛇山高觀山山頂,閣高41.7米 ![]() 崔顥詩碑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