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田雷)智能穿戴計算機已經成為公認的下一個IT界發展契機,在移動互聯網正蓬勃發展的時候,很多企業已經將目光轉投至更讓人離不開的產品中。無論是谷歌的眼鏡兒還是蘋果的將推出的手表產品,巨頭的動作通常是其他企業效仿追隨的目標。

當蘋果還在醞釀傳說中具有變革性的iWatch的時候,三星、索尼早已忍不住提前泄露了自己的手表產品。國內廠商自然也沒有落后,號稱國內首款智能手表的天霸表T-Watch在今年1月就面世了。此外,盛大果殼搭載FireFox系統的智能手表也越來越近,豐富的功能傳聞也撩起了極客們的好奇心。
谷歌也在遭遇著相同的狀況,在Google Glass還在一輪輪的測試和開發者培育階段時,對手們效仿的動作也在加快。傳聞稱,索尼與微軟都在積極研發智能眼鏡。國內杭州的一家名為藍斯特的企業宣稱其民用版智能眼鏡第二季度將會面世。更有趣的是,不久前有圖文爆料稱,百度正在研發類Google Glass產品“Baidu Eye”。這些消息的“曝光”為其前期開發吸引了大量的投資目光。

國產廠商欲做穿戴計算機,雖然看起來技術上沒有優勢可言,但在價格控制上他們卻是信心滿滿。據IT時報援引藍斯特的介紹稱,因為采用了與Google Glass不同的光學顯示技術,其產品的成本將大幅下降。雖然產品體積將因此大大增加,但考慮到光學部件的核心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25%·35%,他們還是采取了不同于Google Glass波導技術顯示的曲面反射技術。
不過據媒體研究發現,國內生產智能眼鏡的成熟需要光學技術能力與上下游產業鏈兩方面的支持。作為產業鏈的支持,系統的研發、API開放與開發者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開發者們對于增強現實應用的研發,智能眼鏡才具備實用性。這也就是谷歌正在做的事情。科技行業資深人士Tomi Ahonen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增強現實終端將成為第八類媒體(前七類媒體分別是紙媒、唱片、電影、電臺、電視、互聯網和移動終端)。
雖然負責谷歌眼鏡項目的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在一個月前剛剛表示,目前谷歌眼鏡距離成熟產品還有很遙遠的距離,但目前谷歌的為Google Glass所采取的行動表明,其產品研發的節奏在加快。
谷歌于今年三月對外展示了第三方應用的運行狀況,然后就推動風投公司與Google Glass的開發者們接觸。外媒分析指出,谷歌之所以加速智能眼鏡兒的制造及增強現實應用的投入,正是因為其他公司的追趕腳步已經臨近。除了蓄勢待發的蘋果、準備一雪移動互聯網失守之恥的微軟,谷歌還將面臨來自中國廉價產品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