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將軍的后代
中國建設報
2009-06-01
在河南省駐馬店地區的確山縣,有一個距縣城十分偏遠的山村,名叫李灣村。小村東頭有個小院,里面有三間土坯做墻的北屋。院子里有一棵歷經數十年風雨的柿子樹。每當樹的枝椏結滿了黃澄澄的果子時,土屋的女主人都會親手將黃柿子摘滿了筐,然后站在小院前不遠的一條通往村外的土路上,一站就是小半天。可是,那條小路上卻始終不曾出現她所熟悉她所企盼的身影。
這位女子名叫張君。
她是李灣村附近十里八村中最為賢惠的婦女。張君的娘家就住在鄰村,1926年當姑娘剛剛21歲的時候,有一天,她就是在面前這條小路上與他邂逅的。所以她時常來到李灣村來,這里不僅有她的姑媽,還有她心之所系的馬尚德。
后來,她姑媽看出姑娘鐘情于馬尚德,就有意從中玉成美事。終于在1927年春天,她從鄰村嫁進了李灣村東頭的那座柿子樹院。次年,她為馬尚德生下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取名馬從云。可是自從確山發生了10萬農民的大暴動,這位賢惠的農家女子驚喜地發現,她所景慕的馬尚德,原來早就是位在百姓中威望極高的共產黨人。張君對馬尚德在群眾中具有那么大的號召力既高興又害怕。她高興的是馬尚德可為窮人尋一條解脫之路,張君同時也憂慮他有一天會成為反動勢力的眼中釘。特別是馬尚德到大別山組織游擊隊后,張君心里的憂慮就越加增強了。她感到心愛的丈夫會因為無休止的外出而逐漸離她和這座柿樹小院。果然,就在他們的女兒馬錦云剛剛出生三個月的時候,一天半夜里,馬尚德忽然帶著滿身的寒氣回來了。他對張君說:“明天我要出趟遠門,也許幾年不能回來,這個家就交給你了!”
馬尚德離家一年光景,張君年邁的婆婆就因病故去了。從此這座柿樹小院變得越加寂寞,只有一個年輕女人帶著兩個尚未成年的孩子過活。一直盼到1945年日本投降了,望眼欲穿的張君仍然沒有盼來她的丈夫。這時積勞成疾的張君患了重病,在她臨死之前,將兒子馬從云和兒媳婦方繡云、女兒馬錦云及女婿都叫到床前,叮囑他們說:“日本鬼子投降了,你們的爸爸很快就要回來了,可惜我見不到他了,你們見了他要對他說:‘這些年來我們全家都在想著他啊!’記住,你爸爸叫馬尚德……”張君言訖,就撒手塵寰而去。
1949年,確山縣城不時有解放軍的大部隊經過,他們大多是從東北過來的第四野戰軍。當住在李灣村的馬從云和馬錦云兩家人聽說后,他們都認為在這些向南進的部隊里一定會有他們日思夜想的生身父親。他們根本就想不到父親馬尚德,早在九年前就壯烈犧牲在東北那冰天雪地里了!
馬從云和馬錦云兩家人,每天都從李灣村來到確山縣城的大街上。他們望著解放軍那車轔轔馬蕭蕭的大隊人馬,不時跑上前去攔住那些匆忙向南挺進的戰士,詢問道:“同志,你們部隊里有我們的爸爸嗎?他的名字叫馬尚德,小名叫順清啊!”
可是,那些從確山縣城經過的戰士們,大多只能報以困惑的苦笑,因為馬尚德這個名字對他們來說十分陌生。這使馬從云和馬錦云兩家人都非常失望。
1952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李灣村東頭那小小的柿樹院里,忽然來了幾輛小汽車。這是數十年來門庭冷落的馬家從未有過的景象,幾位大干部模樣的人來到馬從云面前,其中一位就是從黑龍江趕來的副省長馮仲云。他將坐在那里吃午飯的馬從云仔細打量了許久,終于對他身邊的人說:“不會錯,他就是楊靖宇將軍的兒子啊!你們看,這孩子的眼睛和楊司令簡直就一模一樣!”
馬從云和妻子都愕然地怔在那里,因為那時他們還不知道誰是楊司令。馮仲云將馬從云緊緊地擁在懷里說:“從云,你父親到南滿領導抗日以后,根據上級的指示,他已經改名叫楊靖宇了!”
“楊靖宇?”馬從云夫妻倆大吃一驚,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對楊靖宇這個英雄的名字有所耳聞。可是他們萬萬沒想到楊靖宇將軍竟會是他們的父親!當馬從云夫婦聽到父親當年抗聯時的老戰友馮仲云,講敘父親1940年在長白山密林深處打到彈盡糧絕壯烈犧牲的情景時,他們都抱頭痛哭起來。他們沒想到父親會死得那么慘,死后又被日本人給割去了頭顱!
1953年冬天,一列從中原大地駛來的客車在冰封的關東大地上馳騁。車里坐著馬從云、方繡云夫婦和他們剛3歲的兒子。他們是來哈爾濱參加東北烈士紀念館開館儀式的。在冰城哈爾濱,他們終于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楊靖宇!不過那是裝進一只玻璃瓶子中的頭顱標本。馬從云和方繡云夫婦跪倒在父親的遺骸前痛哭失聲!
在哈爾濱的日子里,馬從云夫婦受到眾多抗聯老戰士的歡迎。他們當中有楊靖宇的戰友、同志和下級。他們都把烈士的遺孤當成自己的子女了,有人甚至主張給馬從云夫婦就地安排工作。可是馬從云謝絕了,因為在此之前,河南省確山縣得知馬從云和馬錦云的確切身份后,分別給他們兄姝安排了工作。
5年以后一個大雪飄飄的冬天,馬從云再一次到東北,這一次他是在父親犧牲18周年的那一天來到吉林通化的。2月23日那天,馬從云出現在那片白雪皚皚的群山之中,那里就是楊靖宇當年只身突圍未果,在壯烈犧牲后又被日本人剖腹割頸的地方!現在,當父親死去18年后,中共中央決定在通化建立楊靖宇烈士陵園。當馬從云面對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和金日成等敬獻的花圈時,他的淚水模糊了雙眼。
頭顱可斷腹可剖,
烈愾難消志不磨。
碧血青蒿兩千古,
于今赤旆滿山河。
這是大詩人郭沫若親筆為楊靖宇敬題的挽詩。馬從云再一次面對著父親的陵墓灑淚了,他在心底暗暗發誓說:“放心吧,爸爸,我們后人不會給您丟臉的!”
馬從云說到做到,1964年8月,他因公犧牲,年僅37歲,他的遺骨被安葬在鄭州市烈士陵園!
摘自《中國故事》
出賣英雄楊靖宇的叛徒的下場
第一個漢奸就是程斌。程斌,原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曾跟隨楊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國投敵,就是他帶領的“討伐隊”,把一手將他培養起來的楊靖宇將軍逼入了絕境。
程斌從小跟隨楊靖宇,對楊靖宇本人了解很深,常常憑猜測就能知道楊靖宇的大致去向。據關東軍檔案記載,程斌投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帶領敵人摧毀了抗聯的補給生命線――密營,徹底切斷了楊靖宇的糧道。密營是抗聯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營地,儲存有糧食、布匹、槍械、藥品等賴以生存的物資。這是楊靖宇的一個獨特創造,更是抗聯孤軍對抗日寇長達十四年不敗的重要原因。兇狠的程斌將牡丹江縣境內的70多個密營破壞殆盡,一夜之間,楊靖宇將軍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程斌對楊靖宇十分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一聽槍聲就知道是誰了。過去日軍不敢在山林里過夜,所以抗聯白天再艱苦,晚上可以喘息、休整、轉移。但程斌卻帶部隊晚上連續追蹤,這使抗聯處境分外艱難,也是抗聯戰斗力大減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身經百戰、善于轉移的楊靖宇的部隊被打散,楊靖宇被窮追不舍難以脫身,如果沒有程斌,鬼子根本做不到。因此,程斌是禍害楊靖宇和其他抗聯戰士的第一大罪犯!
這個罪犯后來先后跟隨他的主子岸古隆一郎前往熱和、山西作惡。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身為偽山西副省長的岸古隆一郎用氫化鉀毒死全家人之后自殺。程斌在槍殺了幾個投降的日本俘虜后混入華北野戰部隊,并且當上了指揮員。
說起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1951年沈陽的一個雨天,程斌打著雨傘在街上行走,一個人為避雨躲到他的雨傘下,結果程彬發現,這個人是一個曾叛變的原抗聯干部。不知什么原因,兩個人分別都去舉報了對方,結果撞在正肅反的當年,都被槍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