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肥胖 50%以上患者肥胖(體重指數≥25),且呈腹部肥胖型(腰圍/臀圍≥0.8)。肥胖與胰島素抵抗,雄激素過多,游離睪酮比例增加及與瘦素抵抗有關。 3.5 黑棘皮癥 陰唇,頸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溝等處皮膚皺褶部位出現灰褐色色素沉著,呈對稱性,皮膚增厚,質地柔軟。
4.輔助檢查 4.1 基礎體溫測定,多表現為單相。 4.2 B超檢查 子宮小于正常;典型的項鏈征:即雙側卵巢增大,包膜回聲增強,輪廓較光滑,間質增生回聲增強,見多個2~8mm直徑的無回聲區圍繞卵巢邊緣。未見主導卵泡發育及排卵跡象。 4.3 激素測定 4.1.1 促性腺激素:血清LH升高,FSH降低,LH/FSH≥2~3。 4.1.2 甾體激素:①睪酮升高。②血清雌激素測定:雌二醇為正常或稍增高,水平恒定,缺乏周期性變化。③尿17-酮類固醇:正常或輕度升高,正常提示雄激素來源于卵巢,升高提示腎上腺功能亢進。 4.1.3 催乳素(PRL):約25~40%患者PRL升高。 4.4 診刮和子宮內膜病檢 凡≥35歲患者,應作常規診刮和內膜病檢,以了解內膜組織學變化,并排除內膜癌。 4.5 內窺鏡 包括陷窩鏡和腹腔鏡,以直接觀察卵巢形態學或施以活檢、穿刺、楔切、電烙等治療。 5.治療 5.1 一般治療
減肥及生活方式的調整,肥胖的PCOS患者減肥后,癥狀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故對肥胖的PCOS患者,在其他促排卵治療前,可先嘗試通過低熱量飲食和增加運動量來減輕體重,以提高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改善雄激素過多癥,促進排卵,并且可減輕該類患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性。生活方式的調整如規律的鍛煉和平衡飲食對發育前期PCOS患者尤為重要,減肥可作為PCOS患者的最有效的一線治療方法,能大大提高患者治療的反應性。 5.2 西藥治療 5.2.1 口服避孕藥:是目前最常用治療PCOS月經紊亂的藥物。作用為:①調整月經;②減少子宮內膜過度增生甚至癌變風險;③雄激素分泌減少;④降低游離睪酮水平;⑤改善多毛及粉刺。 5.2.2 醋酸環丙孕酮(CPA):有較強的抗雄激素活性,可減少游離睪酮,如達英-35。 5.2.3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 (GnRH—a):通過中樞抑制作用,減少卵巢合成雄激素。常用于有生育要求而LH水平高的患者。 5.2.4克羅米芬(CC):有促卵泡生長,引發排卵的作用,為無排卵的多囊卵巢婦女的首選藥物。治療期間可監測雌孕激素水平,B超監測排卵,基礎體溫測定。該藥物有多胎妊娠的風險。 5.3 手術治療 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LOD):包括卵巢電灼打孔、切割、激光治療、超聲刀卵巢打孔以及經陰道注水腹腔鏡卵巢打孔術等。PCOS不孕癥經LOD手術后,內分泌異常得到明顯改善,血清T、LH水平降低,LH/FSH比值下降。術后排卵率及妊娠率顯著提高。LOD具有創傷小,盆腔粘連發生率低,治療后妊娠率高的優點。 5.4 中醫治療 在中醫辨證治療基礎上佐以活血化瘀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癥的三種類型,即痰濕阻滯型、腎虛夾瘀型、肝經郁熱型。 5.4.1 痰濕型:補腎健脾、化痰活血,基礎方選蒼附導痰丸加減:蒼術、香附、陳皮、黃芪、茯苓、當歸、仙靈脾、川芎等。 5.4.2 腎虛夾瘀型:益腎調沖活血,基礎方選歸腎丸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菟絲子、杜仲、枸杞子、熟地、當歸、山藥、川芎、桃仁、紅花等。 5.4.3 肝經郁熱型:瀉肝清熱、活血調經,基礎方選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山梔子、生地、當歸、白芍、茯苓、柴胡、桃仁等。 5.5 其他療法 5.5.1 針刺促排卵:卵泡期取關元、中極、子宮、三陰交,每天1次,共3次,每次留針30分鐘,平補平瀉;或用電刺激30分鐘。 5.5.2 艾灸:取穴關元、中極、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每次取2~3穴,每穴灸5~7壯,7次為一療程。 5.5.3 穴位注射:取氣海、關元、腎俞、脾俞、三陰交、足三里、太溪等穴,用維生素B1或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入0.2~0.5ml,每次選用3~4穴,隔日1次。 5.5.4耳針:取腎、腎上腺、內分泌、卵巢、神門等穴,可用耳穴埋針、埋豆,每次選用4~5穴,每周2~3次。 6.遠期并發癥的防治 由于PCOS 患者體內存在異常的激素環境,使患者對一些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包括2 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GDM、妊高征和一些惡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癌等。后者由于PCOS 患者長期無排卵,子宮內膜長期受雌激素刺激,發生子宮內膜過度增生而致病。因此,抑制子宮內膜的過度增生是十分必要的。周期性應用安宮黃體酮或口服避孕藥,可減少由于長期雌激素刺激而無孕激素對抗引起的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
|
來自: Kellyreader > 《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