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在感到腰膝酸軟、健忘失眠、情緒不佳、尿頻等癥狀時提到“腎虛”一詞。腎虛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中國傳統醫學所講的“腎虛”中的“腎”,不僅指解剖學上的腎臟,它還是與人體生殖、生長發育、消化、內分泌代謝等都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重要臟器。人們對于“腎虛”存有不少誤區,“補腎”還要辨別情況對癥下藥。
3月14日是第八個世界腎臟日,今年腎臟日活動的主題為“防治急性腎臟損傷”。
1、別把腰痛當腎虛
很多人誤以為腰痛就代表著腎虛,腰痛與腎虛之間絕對不能畫等號。腰痛是腰部有疼痛之癥的總稱,病因有許多。腎虛腰痛,只是腰痛的病機之一,而且有一定的臨床體征表現。肝腎虧虛,則氣血運行乏力,筋骨失去濡養,進而活動受限,隱隱作痛。腎虛腰痛,其痛綿綿,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此類腰痛可分為陰虛及陽虛兩種:如兼神倦肢冷、滑精、面色白而無華、四肢不溫、舌淡、脈沉細者,為腎陽虛腰痛;如伴有虛煩、咽干、手足心熱、舌紅、脈細數者,為腎陰虛腰痛。
腎虛腰痛多發生在年老體衰、久病體虛、體質素弱的人群中,同時具備腎陽虛腰痛或腎陰虛腰痛的癥狀。從腎虛腰痛的臨床癥狀中發現,這些人群大多有氣血基本運行不暢或虧損的內因,加之外因,而產生腰痛。
2、腎虛并非腎臟病
中醫的“腎”,除了包含西醫泌尿系統的腎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生殖系統的功能。有的患者感覺腰膝酸軟、畏寒、精神不振或者頭暈耳鳴、失眠健忘,中醫說是腎虛,有的人就以為自己得了腎臟病,其實不然。只要做一個簡單的尿常規、腎功能方面的檢查,若是尿中有蛋白或紅細胞、白細胞,或存在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升高,才能斷定是腎臟病,同時需要診斷清楚具體是什么病。因為在西醫里,腎臟病包括各種原發及繼發性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腎盂腎炎、腎功能衰竭等。
如若患者尿常規、腎功能檢查正常,則可以斷定患者并未患有腎臟疾病。之所以中醫說是腎虛,是因為中醫認為腎虛是一個證候,多種疾病都可能出現腎虛證,不僅包括西醫的腎病,還包括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血液病等,或者根本無器質性病變,僅表現為功能的失調。只有腎臟病的腎虛證可出現尿常規和腎功能的異常,其它疾病的腎虛證尿常規和腎功能是正常的。所以,“腎虛”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腎臟病。
許多腎虛的中青年患者是生活不規律、過度疲憊、壓力過大、缺乏鍛煉引起的,許多有所謂腎虛表現者,多是一些功能上的紊亂,不伴有內臟器官的損害。調理腎虛,要在營養、調節生活規律和體育鍛煉上多下工夫,不要迷信藥物或保健品,更要防止濫用藥物引起腎臟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