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的配方 已進入三伏節氣,正是三伏貼冬病夏治的時候,那么,三伏貼的配方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三伏貼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姜作為基本處方,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麻黃、肉桂、小茴香等。 藥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采用道地藥材,且均用生藥,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強對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膚發熱、發紅,甚至起泡。臨床上可以適當調整白芥子在藥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證臨床療效,又可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歷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如果中伏為20天,間隔10天可加貼1次)。在三伏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 療程: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后,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貼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臨床應用中可以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氣管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 虛貼方:黃芪、蒼術、沉香、肉桂、補骨脂等。 溫陽驅寒方:白芥子、細辛、甘遂、干姜、仙靈脾、延胡索、小茴香。 藥材炮制:上述藥物均采用道地藥材,藥物均采用生藥。藥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確定。 實施時間:頭伏開始,隔7天貼1次,至末伏止,連貼3年。 實施方法虛貼方:屬肺虛、脾虛、腎虛患者選用。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心俞(雙側)、定喘(雙側)。肺虛者加太淵穴(雙側),脾虛者加足三里(雙側),腎虛者加太溪(雙側)。 溫陽驅寒方:脾腎陽虛患者可選用。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膈俞(雙側)、氣海(雙側)。 三、小兒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其比例為4∶4∶2∶2∶1 。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三伏天進行,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兩天,1個療程共貼10次。 療程:每年貼敷1個療程,連續貼敷3年。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六個穴位。臨床可根據辨證,肺氣虛者加膏肓、膻中;脾氣虛者加脾俞、關元;腎氣虛者加腎俞、定喘。 四、咳喘靈膏藥三伏貼配方 。 藥物組成:蘇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貝、冬蟲夏草等生藥。 功能:止咳祛痰、解痙平喘、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 適用范圍:對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哮喘、肺氣腫、肺心病、易感冒。 特點: 貼敷穴位,起到針刺穴位引藥透里,直達病灶。增強抗過敏,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貼敷本膏藥不影響其它藥物療效。 有當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預防作用。 貼敷力強,四季適應療效持久,有較好地近期與遠期療效。 貼敷方法: 將膏藥放在能加熱(轉載自中國健康網http://www.,請保留此標記。)的(鍋或壺)蓋上面加熱至軟,擠壓均勻,揭開貼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洗澡可揭下,洗完后再照原位貼上)。前胸豎貼覆蓋(膻中、華蓋)穴位,后背橫貼覆蓋肺俞(雙穴)、定喘(雙穴)穴位。前后同時貼敷。藥效可持續三至六日,連用三次為一療程,一般一至三療程可康復。 五、哮喘餅天灸法三伏貼配方 。 取穴 :肺俞、百勞、膏肓 。 藥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適量。 治法:將前四味藥共研成細末,麝香另研末侯用。使用時將藥末加入鮮姜汁調勻,做成六個藥餅備用。于夏季三伏天進行敷貼,臨用前將麝香末0.3克放于每個藥餅的中間,然后將藥餅放于肺俞、百勞、膏肓六穴,外加膠布固定,約兩小時,局部皮膚灼辣,發紅而未起水泡時除去。每伏貼一次,三年為一個療程。 備注:沒有麝香時可用公丁香替代。 六、虛寒性便秘三伏貼配方 。 取穴:神闋、足三里、氣海 。 藥物: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許。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為細末,與姜汁調和如泥膏,制成小圓餅三個。將藥餅放于火上烘熱。分別敷貼于穴上,外用繃布固定。藥餅冷后再烘再貼。一般12--24小時氣通便下即愈。揭藥后局部出現水泡,緊需涂以紫藥水,任其自行吸收。 七、風濕性關節炎三伏貼配方 。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關、陽陵泉、絕骨藥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獨蒜頭任選一種。 八、高血壓三伏貼配方 。 取穴:神闋、涌泉 。 藥物:吳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適量。 九、過敏性鼻炎三伏貼配方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 藥物:白芥子5克,細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適量。 注意事項: 1、貼敷對象為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 2、敷貼期間,忌煙、酒、生冷、油膩、辛辣之品; 3、貼敷之后可能在皮膚上留下中藥的沉著,用濕毛巾擦拭即可; 4、貼敷時間:成人4—6小時,兒童1-2小時; 5、謹遵醫囑。貼敷的適應癥主要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復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腸炎,慢性胃炎,胃痛,潰瘍病,慢性腹泄;小兒厭食、遺尿;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經等虛寒性的疾病亦可貼敷。 不適宜貼敷的情況有: 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 貼敷后的反應主要有: 1.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2.貼敷后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涂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皮膚科就醫。 三伏貼是中醫治疾病瑰寶,通過三伏貼可以預防和治療冬天發生的疾病,請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三伏貼。 您可以訪問中國健康網(www.)查看更多與本文《三伏貼的配方》相關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