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它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二戰士兵。身高1.8米,體重113公斤,力大無窮。它曾在意大利戰場協助波蘭軍隊搬運炮彈支援盟軍。逝世后,人們為它建造了雕像和銘牌。一本講述它英雄事跡的書也即將出版,好萊塢制片人打算將它的故事拍成電影。受到如此多的關注,是因為這位英雄并非人類,而是有著“熊大兵”稱號的棕熊“沃爾泰克”。鳳凰網華人佛教今天編發此篇真實的二戰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頭棕熊士兵的二戰傳奇,我們將會從中體會到人與動物在心性本質上并無差別,由此,我們當深切地思考:人類一直以來為了口腹之欲而對其他生命的殘酷屠殺是否有違心靈法則,我們何時才能真正懂得尊重生命不去屠戮吞啖它們就是在守護我們自己的人性。
二戰熊大兵:棕熊“沃爾泰克”。(圖片來源:資料圖)
偶遇孤兒熊
士兵們給了他一聽罐頭肉充饑。當孩子狼吞虎咽時,大家驚訝地看到,一只毛茸茸的小熊從他身旁的麻布袋里探出了頭。
故事要從1942年的中東說起。當年4月,伊朗開放邊境,接收了數萬名剛剛從西伯利亞的勞工營獲釋的波蘭公民。由于很多人身體虛弱,他們被允許在伊朗境內停留三年,不過其中的青壯年男子被送往黎巴嫩加入波蘭軍隊,協助盟軍作戰。
在伊朗哈馬丹的崎嶇山路上,一輛載滿波蘭士兵的卡車突然停了下來。因為路旁有一位背著麻布袋的小男孩,他看上去又累又餓。士兵們給了他一聽罐頭肉充饑。當孩子狼吞虎咽時,大家驚訝地看到,一只毛茸茸的小熊從他身旁的麻布袋里探出了頭。
雖然士兵們都不懂伊朗語,他們還是從孩子的手勢中明白了由來:這只8個星期大熊崽的母親已經被一群獵人打死。小男孩在一個山洞旁發現了它。小熊也和小男孩一樣很久沒吃東西了,再不進食恐怕就會夭折。心生憐憫的士兵們提出買下這只熊,有人拿出零錢、巧克力和牛肉罐頭,還有人給孩子一把軍刀。這只嗷嗷待哺的熊崽就這樣成為第二十二運輸連的一員,它被士兵們命名為沃爾泰克。
棕熊與它的戰友們在一起(圖片來源:資料圖)
軍隊中成長
這位士兵名叫彼得,他之后也成為小熊最親密的朋友兼“養母”。從伊朗、伊拉克到約旦,彼得一直把小熊藏在軍大衣里,夜晚摟著它入睡。士兵們把濃縮的牛奶加水稀釋,倒在空的伏特加酒瓶里,再用手帕蒙在瓶口當奶嘴。小熊一飲而盡后,偎依在一位士兵的懷里,很快便進入夢鄉。這位士兵名叫彼得,他之后也成為小熊最親密的朋友兼“養母”。從伊朗、伊拉克到約旦,彼得一直把小熊藏在軍大衣里,夜晚摟著它入睡。
對于在西伯利亞歷經苦難的士兵們來說,這只充滿活力的小生物給他們增添了許多快樂。雖然沃爾泰克的個頭一天天長大,力氣很快超過了人類,成年后它的體重達到113公斤、身高1.8米。但它依然性格溫和,惹人喜愛。士兵們把它視為行軍的戰友,而不是寵物。他們和沃爾泰克一起分享食物,同睡在一個帳篷里。沃爾泰克最喜歡的游戲是和士兵們摔跤,每次要三四個人才能勉強和它對抗。
和士兵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這只熊學會了許多人類習性,或許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人。士兵列隊行軍時,沃爾泰克會像人一樣直立行走跟在后面;連隊驅車前進時,它會乖乖坐在汽車前座。這樣一幕常會引來路人驚愕的目光。回憶起和沃爾泰克在一起的日子,波蘭老兵奧古斯提·卡洛勒斯基說,它很容易相處,就像一條寵物狗一樣,沒有人害怕它,“它喜歡香煙,也喜歡啤酒。它會像人一樣喝完一瓶啤酒”。
在戰爭的間隙,已經長大了的棕熊與它的戰友們嬉戲(圖片來源:資料圖)
前線立功
1944年夏,波蘭軍隊被派往意大利,協助英軍攻打阿爾卑斯山的蒙特卡西諾修道院。當時英軍有嚴格的規定,不準把動物帶到戰場。為了能讓它隨部隊同行,波蘭軍隊將其正式“征召”入伍。沃爾泰克也因此和真正的士兵一樣有了自己的軍銜和士兵編號。看到一只熊的合法士兵證明文件齊全,英國軍官只好聳聳肩,無奈地允許它通過。
在戰場上,第二十二運輸連的主要任務是在山區運送彈藥。由于蒙特卡西諾修道院地勢險要,這成為一場長達4個月的漫長攻城戰。有一天,當士兵們正忙碌地搬運彈藥,呆在一旁的沃爾泰克忽然走到指揮官面前,直起身子把兩只前爪伸了出來,好像在說:“我也能做,讓我幫忙吧。”軍官試探性地給了它一個沉重的箱子,沒想到沃爾泰克居然毫不費力地把箱子搬到卡車上。
從此,第二十二運輸連就多了一名力大無比的“熊大兵”。它能比其他士兵抱起更多彈藥和軍需物資,相隔不遠戰場上激烈的炮火和爆炸聲也沒能把它嚇倒。每個彈藥盒平均重10公斤,有的甚至重達45公斤。但沃爾泰克一次都沒有把運送的貨物失手弄掉過,還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單調的搬運工作,直到最終盟軍攻克了蒙特卡西諾修道院。
為了表彰它的戰績,第二十二運輸連決定將沃爾泰克定為自己的吉祥物,士兵們甚至還制作了一枚抱著彈藥的“熊大兵”形象的勛章,戴在自己的袖口上,畫在連隊所有的車輛上引以為榮。
孤獨終老
二戰臨近結束時,第二十二運輸連到蘇格蘭南部駐扎,沃爾泰克也隨部隊來到了這里。它很快就在當地成為“名熊”。在格拉斯哥,成千上萬的市民走上街頭看沃爾泰克直立著跟隨波蘭軍隊行軍,藝術家們到動物園來為它畫像,它還經常成為BBC電視節目的嘉賓。不過,對沃爾泰克而言,相比起成為動物明星,它或許更希望回到朝夕相處的戰友身邊,繼續和他們在炮火中并肩作戰。雖然享有遠近聞名的英雄聲譽,沃爾泰克的晚景并不幸福。1947年,第二十二運輸連被遣散,返回波蘭。沃爾泰克則只得留在英國,被送往愛丁堡動物園。即使它當之無愧地成為動物園的大明星,沃爾泰克一直孤獨地生活著,只有當老戰友前來探望它時才是這位“老兵”最開心的日子。
老兵卡洛勒斯基曾回去探望過一兩次沃爾泰克。“當我用波蘭語喊它的名字的時候,它就會坐起身,搖著頭討要一根香煙。”
有時戰友還會翻過欄桿,在游客的驚呼聲中和它玩軍隊中的摔跤游戲。但隨著年齡增大,沃爾泰克性格越來越沉寂,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室內,不愿出門見游客。有人說這是因為它被所愛的人拋棄而陷入憂郁和憤怒,也有人說是由于它太老了。在野外,熊能活到30歲。1963年,沃爾泰克在愛丁堡動物園去世,享年22歲。
戰爭結束后,生死與共的昔日戰友經常來看望它(圖片來源:資料圖)
英“熊”的傳記
得知這頭熊的故事后,已經有好萊塢制片公司表示出興趣,有意將沃爾泰克的傳奇故事拍成電影。
沃爾泰克死后,公園為它打造了一塊紀念銘牌。在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和加拿大渥太華的戰爭博物館都有它的雕像。雖然保存有大量的歷史文獻、照片和雕像,戰爭過去半個多世紀后,沃爾泰克仍被大多數人遺忘,很多蘇格蘭當地人都沒聽說過它的名字。
但現在有人正在將歷史復蘇,蘇格蘭的一位教師蓋里·鮑林撰寫了一本講述沃爾泰克事跡的傳記———《熊大兵》,蘇格蘭當地也興起了呼吁修建沃爾泰克紀念雕像的運動。運動倡議者艾琳·奧爾說,她小時候聽身為蘇格蘭軍人的祖父說過這只熊的故事。她說:“沃爾泰克的故事讓人驚嘆,如果我們在蘇格蘭能有個紀念物來紀念它,那就太好了。”
奧爾還向媒體透露,得知這頭熊的故事后,已經有好萊塢制片公司表示出興趣,有意將沃爾泰克的傳奇故事拍成電影。奧爾稱,雖然它目前不能公開沃爾泰克故事的細節,但這頭熊很有可能在電影中“復活”。
好萊塢的一位匿名制片人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表示:“我完全被這個故事吸引住了。這樣的好故事我們不會錯過,現在它已經成為我們拍片安排中的頭等計劃。”他還表示,即將飛往蘇格蘭實地了解這位“熊大兵”的英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