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長壽:司馬懿享年七十三歲,在現代是常見的,在古代卻是高壽,要是按漢末戰亂人口平均壽命僅二十多歲比較,已經是非常罕見的。在三國英雄中只有他和孫權是高壽七十,甚至很多人誤以為司馬懿成功靠的就是長壽,忽略他政治、軍事上的成就。司馬懿成功主要靠得民心、善用兵,這點與他同樣高壽的孫權目睹司馬懿經歷,感受最真實,贊賞司馬懿用兵如神,盡管如此司馬懿的長壽仍值得研究?,F代僅方北辰研究過司馬懿長壽的問題,總結司馬懿守儒家節儉自律的生活,不縱欲好色,遇事能克制情緒不動怒,恪守孔孟之道,所以才長壽。司馬懿在守禮、克制節儉確實是儒家孔孟思想的“克己復禮”,但是卻不是他養生之道的全部,另外不縱欲也不是主要原因,孫權妻妾很多也是七十歲。司馬懿守禮自律,有嚴格生活習慣,在戰爭頻繁的緊張生活中很重要,這樣能避免過度操勞,精神紊亂而患病,曹操的頭痛、諸葛亮的勞病都是緊張軍事生活造成的,相比司馬懿嚴格的生活習慣讓他避免了操勞,再苦的生活一旦形成習慣就不會對身體有害。司馬懿能“制怒”控制情緒也很重要,生氣不僅傷身體,而且會造成牽連性危害,曹操生氣殺華佗也危害了自己的健康,劉備夷陵兵敗悔恨傷感病故,都是不能控制情緒的結果。曹操、劉備都六十多和司馬懿的享年差不多,曹丕盛怒殺鮑勛,僅十多天后就暴病去世,年僅四十,就明顯體現不能“制怒”的危害。能制怒往往需要有道家平靜和諧,謙恭自損的心理和習慣,這點司馬懿自己也表示過“盛滿者道家之所忌”,主張自損的道家哲學。司馬氏家教嚴格也是他重禮法生活節制的原因,父親也是高壽七十歲,弟弟司馬孚更是九十三歲,可見家庭環境影響。司馬懿生活本身就體現道家儒家相互統一,孔子師老子的特點。司馬懿生活不縱欲是他能承受艱苦軍事生活的重要原因,司馬懿妻妾僅數人,相互也能守禮,甚至給妻子賠禮道歉,對婦女更尊重,不歧視玩弄女性。司馬懿長壽還依靠重視飲食習慣,保持身體健康最重要靠食物,人是鐵飯是鋼。司馬懿能從諸葛亮每頓僅吃少量食物就判斷出諸葛亮身體壞了,就表明他重視飲食。司馬懿也重視醫療,現存他的書法作品也是他詢問別人病情的內容,曹睿重巫術喝符水,不看醫生是早逝的重要原因,飲食醫療是保護身體的重要內容,也是長壽不可或缺的因素。不能把長壽作為進步強盛的基礎,劉禪當皇帝時間最長六十五,孫權七十一,劉備和曹操享年比司馬懿僅少幾歲,應該把長壽僅僅作為性格特點、身體健康方面內容研究,如果政治、軍事不進步,人民不擁護,再長壽也會滅亡,古今歷史有很多例子。很多站在三國分裂立場的人不重視晉朝歷史,也不重視司馬氏進步的政策,甚至不重視司馬氏的生活習慣,最主要的是不重視人民擁護司馬氏的事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