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案舉隅--9: 胡某,女 65歲,農民2009年11月10日初診: 患腰腿疼痛十多年,從去年開始,出現左側臀部以下骨頭疼痛流脹,跛行,不能任力,每走十余步即須休息,怕冷,飲食二便尚可。西醫診斷有腰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左側股骨頭壞死。察之面色不華,舌暗淡,脈沉緩無力。擬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茯苓丸、百損丸、陽和湯加減: 麻黃8克 附子10克 細辛5克 肉桂3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白芥子10克 炮甲5克 蜂房10克 鹿角膠10克 炮姜5克 土鱉蟲10克 三七片10克 雞血藤30克 七劑 2009年11月20日二診: 上方服后,療效顯著,流脹基本消失,痛稍減,擬用原方為蜜丸常服: 麻黃10克 附片15克 細辛5克 肉桂5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茯苓10克 干姜5克 乳香10克 沒藥10克 三七15克 琥珀10克 血竭10克 續斷15克 補骨脂15克 杜仲10克 骨碎補10克 雞血藤15克 炮甲10克 白芥子10克 全蝎10 蜂房10克 鹿角膠15克 土鱉蟲15克 白芍15克 自然銅15克 地龍15克 龜板膠15克 小海馬15克 二劑為蜜丸,每日2次,每次10克,大約可以服兩個月 2010年2月12日三診: 上方服完一料,疼痛大為減輕,跛行亦不明顯,腿腳有力許多,能夠行走幾百米,近日來天氣升溫潮濕,腰腿又覺得有些酸脹,擬用原方加蒼術15克、黃柏15克,為蜜丸續服。一年后隨訪,病情穩定,行走自如,未繼續檢查。 附記:2009年1曰29日,大年初四,我應邀赴上海為作家潘肖玨治病,潘女士患雙側股骨頭壞死第四期,只能坐輪椅,在服中藥的同時,堅持進行按摩、艾灸,積極探索食療、營養和各種自我保健的方法,經歷了一年多的綜合治理,終于獲得臨床治愈,能夠行走自如,經照片確認,原已凹陷的股骨頭壞死處,表面較為光滑,頭內長出了新的骨小梁,出現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她將自己求醫問藥以及自我診療的歷程,寫成了一部書《我們該把自己交給誰》(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書中收載了我給她開的第一張處方: 熟地10克 鹿角膠10克 干姜8克 桂枝10克 白芥子10克 雞血藤15克 紅景天10克 炙甘草10克 土鱉10克 穿山甲10克(研末沖服) 蜂房10克 骨碎補15克 仙靈脾10克 神曲10克 組方解讀: 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散寒,走經脈,桂枝茯苓丸通陽活血,走絡脈,兩方合用,對于寒客經絡、陽氣受阻、血脈不通引起的肢體疼痛,往往有很好的療效。然而對于這種或因寒氣入骨、或因跌打損傷導致痰瘀交阻、股骨頭得不到營養而壞死的頑疾來說,單憑以上兩方溫通的力量有所不遞。我從《蒲輔周醫療經驗集》中得到一首“百損丸”,據蒲老介紹,“此方為老中醫口授方,我得此方已六十余年,治跌打損傷,不論內傷臟腑,外傷筋骨,以及勞傷經絡。并治遺精、腳弱、腰膝酸痛,諸虛日損,久服自效。功專滋補肝腎、強壯筋骨,活血消瘀,續斷傷,補骨髓,純屬以通為補,而無滯補之弊。”從我的臨床閱歷來看,本方所適合的病機,應當是由瘀致虛、由虛致瘀、虛瘀夾雜的病癥,特別適合于骨頭的退行性疾病。原方取法于著名的“青娥丸”,以補骨脂、骨碎補、杜仲、續斷、肉蓯蓉補腎,強筋壯骨;當歸、黑豆、雞血藤、川牛膝補血、通經絡、利腰膝;沉香理氣,三七、血竭、琥珀活血止痛。全方補消兼施,藥性平和。我借鑒朱良春先生用動物藥的經驗,更將海馬、全蝎、土鱉、鹿角霜等融入方中,多年以前,用來治療中老年腰腿退行性骨病,取得普遍的療效。在本案中,我嘗試將兩首經方溫通的作用與此方治療骨病的效果結合起來,治療股骨頭壞死,初步積累了一點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