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9月和2011年2月,在新西蘭南島最大城市基督城先后發生了里氏7.1級和6.3級地震。這其中,在2010年的7.1級地震中,共造成兩人重傷,但是,無人死亡。但是,依然在基督城,在時隔5個月后的一場6.3級地震中,卻奪去了185個鮮活的生命。

前后相隔不到5個月的兩場大地震都給基督城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尤其是2011年的大地震所造成的損失,是新西蘭建國80年以來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圖片展示的是:新西蘭城市基督城在大地震過后滿目瘡痍的凄涼景象)

在2011年發生的基督城大地震,那次地震的級別是里氏6.3級,但是由于震源深度距離地表僅有4公里,再加上當時正值午休時間(午間12點51分),很多人正在商業區就餐和休閑等,所以,在那次大地震中,185個鮮活的生命在地震中殞滅。而罹難者中,有23人來自中國大陸,1人來自臺灣。這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罹難者大多是到新西蘭的留學生。

下圖展示的是:新西蘭搜救人員在地震中救援時的景象。

下圖所示:受此次地震影響,靠近基督城的一座冰山由于被搖松而造成塌陷,以至于近三千萬噸冰塊涌入附近的湖泊中,可見,那次地震的威力真真的是巨大!
我在新西蘭親歷了基督城的上述兩次大地震。我所居住的城市惠靈頓和發生大地震的基督城幾乎是隔海相望,相距并不遙遠。尤其是2011年的那次基督城大地震中,我真真切切地親歷了來自大地的劇烈“搖晃”,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我被搖晃的幾乎從座椅上跌落。。

上圖:地震前的基督城景象。在新西蘭,“基督城”被譽為最具有英倫風情的“花園之城”。

上圖所示:基督城內美麗的“雅芬河”。

上圖所示:地震后,基督城的地標建筑“大教堂”在地震中全部被損毀。
一個事實是: 新西蘭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地震多發國家,平均每年發生地震近3000次。在新西蘭,抗擊地震已經成為了新西蘭民眾生活的一部分。那么,為此,新西蘭政府都采取了那些措施呢?
一,地震保險制度
1942年,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地區曾遭受過里氏7.2級地震的襲擊,造成大量房屋建筑嚴重受損,而且,在那次地震中,許多房屋在數年后都未能修復,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保險賠償金。為了汲取這一教訓,新西蘭政府于1945年成立了“地震及戰爭損壞委員會”,并向地震災民提供“地震巨災險”。后來又將其他自然災害包括在內,并取消了戰爭破壞險。目前,“地震巨災險”提供的保險范圍包括:地震、山體塌方、火山爆發、海嘯和地熱活動等,其宗旨是幫助新西蘭民眾在自然災害發生后盡快重返和重建自己的家園。
新西蘭對地震風險的應對體系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地震委員會、保險公司和保險協會,上述機構分別隸屬與政府機構、商業機構和社會機構。那么,一旦災害發生,“地震委員會”負責法定保險的損失賠償。這其中,房屋最高責任賠償限額為10萬新西蘭元(1新元約合5.2元人民幣),房內財產最高責任賠償限額為2萬新元;保險公司依據保險合同負責超出法定保險責任部分的損失賠償;而保險協會則負責啟動應急計劃。這其中,“新西蘭地震委員會”由國家財政部全資組建,在抵御巨災風險時發揮關鍵作用。該委員會于1994年1月1日重組時,政府無償撥付了15億新元。目前地震委員會已經積累了近50億新元的“巨災風險基金”?;鸬闹饕獊碓词牵簭娭普魇盏谋kU費以及基金在市場投資中獲得的收益。也就是說,每個新西蘭居民向保險公司購買房屋或房內財產保險時,會被強制征收“地震巨災保險費”。而“地震巨災險保費”為每戶每年60新元左右,由保險公司代為征收后再交給“地震委員會”。
除了建立“巨災風險基金”外,“地震委員會”還利用國際再保險市場進行分保,從而分散風險。當巨災損失金額超過地震委員會支付的能力時,政府將發揮托底作用,由政府負擔剩余理賠支付,而地震委員會每年會支付給政府一定的保證金。“新西蘭巨災保險”的核心是風險分散機制。首先,當巨災事件發生后,先由地震委員會支付2億新元。其次,如果地震委員會支付的2億新元難以彌補損失,則啟動“再保險方案”。而“再保險方案”分三層。第一層是:損失若在2億新元至7.5億新元之間,由再保險人承擔損失的40%,剩余60%的損失由地震委員會再承擔2億新元;第二層是:當損失額在7.5億新元至20.5億新元之間,則啟動超額損失保險合約承保;第三層是:如果損失額超過20.5億新元,則由巨災風險基金支付至耗盡;仍不足時,由政府承擔無限賠償責任。
例如,一棟普通住宅的地震保險費用約為每年60新元(1新元約合5.2元人民幣),那么,保險公司必須把這筆錢交給由政府主導的“地震委員會”,也就是說,由“地震委員會”管理和使用該資金,一旦房屋受到地震等自然災害等影響,房主會根據受損情況得到賠付。而“地震委員會”的賠付金額為:每棟房屋最高10萬新元,這其中,個人財產最高賠償限額為:2萬新元,如果你特別要求保高一些,再額外計算。如果居民的房屋地震中完全毀壞,此時商業保險公司會在“地震委員會”的賠付基礎上,按保險面積建一棟新房屋給房主,而且,房主還可報銷建房期間的租房費用等。那么,在這種機制下,普通人的房產及投資不會受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而縮水,當然,災民也不需要依賴地震后的募捐或政府撥款而重建家園,并且,每個人在地震發生后也大致知道自己會得到多少補償,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說的防災救災常效機制吧。
二, 世界領先的隔震技術
新西蘭的隔震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蒲腥藛T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將特制的橡膠墊用于基礎隔震。目前,新西蘭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橋梁上均采用了結構隔震減震裝置。比如:議會內閣辦公樓和衛生部大樓均采用含鉛的橡膠墊將建筑體和地基梁隔開。地震發生時,隔震裝置能夠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損害。
三 , 大力推廣輕型的木結構建筑
新西蘭建筑研究協會是專門研究抗震建筑的機構,其設計的“木結構建筑”方式造價不高,較能被居民廣泛接受,除此之外,這類建筑方式具備較為優越的抗震性,并且已經在1987年新西蘭南島發生的里氏6,7級地震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其后,在新西蘭政府的大力倡導下,輕型木結構建筑得以全面推廣。目前,新西蘭低層和多層住宅主要采用這種建筑方式。 實踐證明,輕型木結構因其自身質量輕、強度高等特性,表現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也就是說,這種木結構建筑在地震發生時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下圖展示的是:我拍攝到的新西蘭一棟在建民居的景象)

下圖所示:新西蘭普通民居。
四 , 重視對公民的災害教育
新西蘭政府非常重視對公民的防災、減災教育。幾乎每年,“新西蘭國家民防部”都會印制防御各種自然災害的宣傳品,其內容包括:對各類自然災害的識別、預防以及災難來臨時,如何自救、互救等。例如,在這種災害教育下,在新西蘭,幾乎每個住戶家中都會自動儲備“緊急狀況”下使用的飲用水,簡單的辦法是:用塑料容器等儲存上一定數量的飲用水,以備“緊急”狀態下自救使用。

此外,“新西蘭民防部”還會定期訓練民眾在地震等自然災害襲來時的自救能力。圖片展示的是:去年,新西蘭全國進行的一次百萬人模擬地震自救演習的場景。

五 ,重視災害防御工作。
新西蘭政府對自然災害實行綜合管理,并且為此專門設立了“新西蘭民防部”。此外,從中央政府到地區、地方三級政府均設有防災減災機構。那么,在這種體系下,一旦發生全國性重大自然災害,新西蘭整個國家即刻會進入“緊急狀態”。
六, 最后,還要歸功于新西蘭政府在房屋建筑質量方面的嚴格立法,嚴把質量關。在這里,對于“豆腐渣”工程,法律對其一定會:嚴懲??! !

地震無情人有情,在大地震發生后,新西蘭全國,以至于全世界都向基督城災區伸出了援助之手。目前,基督城正走在重建的征程上.。(上圖所示:在基督城地震一周年紀念日,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在妻子的陪同下為死難者默哀)

圖片所示:在基督城地震一周年紀念日,新西蘭民眾為地震罹難者默哀。

如今的基督城已經走在重建的征途中,祝愿這座“花園之城”再次恢復其往昔的“美麗容顏”。

在中國四川雅安發生大地震后,“新西蘭國家第一電視臺”等各英文媒體幾乎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有關四川地震的新聞。(下圖)

很多新西蘭網友紛紛留言,表達了他(她)們對“中國四川發生地震”的關注和愛心。下圖所示:新西蘭網友Spot留言道:“給所有(遭受地震)的人們祈福
!" 網友Erena留言道:“祈福中國以及所有的遭受大地震的國家。?!?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