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從友己開始
2013-03-14 18:26:59
一位同學性格內向,不善交游,記得老師曾給他下過這樣的簽定:“嚴肅有余,活潑不足。”可最近我發現一個出乎意料的事實,隨著人到中年,我們同學中竟有很多人把他視為心目中的朋友,無論是高興還是傷心都愿意找他傾訴。
為什么呢?回想我們的幾次閑談,我感覺受益匪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平靜的神情讓你浮躁的心在不自覺中得到撫慰,他簡潔的話語透出他豐富的精神世界,他溫暖的眼神讓你堅信人間和友情的美好,他像一個寂靜無聲的磁場,散發出一種無影無形的力量,總能讓在紅塵世俗中奔波得身心疲憊的我們重新找回一些生活和前進的勇氣。
有一次,我問他:“工作之余,你孤獨嗎?寂寞嗎?你怎么打發空閑的時間?”面對我的問題,他有些吃驚,他說:“我總感覺時間過得太快,幾乎沒有什么空閑時間。”原來,他工作之余,基本是讀書。他說:“書是人類歷史上優秀分子優秀思想的集中呈現,有那么多杰出人物在書里等著我去交流,時間卻不夠用,哪里還有需要打發的空閑呢?”
近距離觀察,發現他是個以讀書為生活方式的人,讀書對他來講不是完成任務,也不是裝飾門面,而是他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長期沉浸書香之中,他的心靈世界如同春天的花園,草長鶯飛,生氣勃勃,香氣四溢。相由心生,行由志引,時間的回報是驚人的,畢業幾十年過去,書香給我們熏染出一個溫和儒雅、卓爾不俗的朋友。
友誼產生于兩顆相互仰慕的心靈,當你內心足夠強大,生命有了足夠的活力時,你才配做一個朋友。紀伯倫說:“除了加深精神交流外,對友誼不要抱其他的目的。”如果我們只是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獨處,不敢面對自己,就慌著去找一個人來共同消磨空閑的時間,這算什么朋友呢?兩顆空虛的心靈碰撞不出思想的火花,也創造不出新的力量,注定也培育不出健壯的友誼之樹。
讀書也是交友,而且是交靈魂高貴的朋友。“好書的目的,不是對著虛無喊叫,而是在另一個人心靈中引起反應,產生思想的傳遞和情感的轉移。”人類文明幾千年,留下了無數好書,與好書相伴,我們的心靈會營養豐富,精神會日趨強大,思想會走向高尚,從內到外自然散發出不凡的氣質,體現出生活的智慧和力量。通過讀書,我們自己的內心長滿了良花香草,能沉靜的安享獨處的時光,仰望星空,審視內心,思接千古,心系蒼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討厭自己,愿意做自己的朋友,能成為自己的朋友,才能成為他人的好朋友,社會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