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新演義:騰訊有船票阿里補短板百度步伐慢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端的投資邏輯主要圍繞移動社交、平臺入口、開發者數據、O2O應用、地圖來布局. “看見微信我很緊張?!?個多月前的IT領袖峰會上,阿里巴巴CEO馬云在對話騰訊CEO馬化騰時這樣說。 現在或許輪到馬化騰緊張了。 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與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微博的結合,這讓外界猜測,阿里與新浪微博的合作,可能會壓制騰訊在關系鏈上進行電商嘗試與轉化的可能性,也同時壓縮了電商與微信結合的想象空間。 不過,這并不只是阿里與騰訊之間的“戰爭”。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就認為,“(阿里與新浪微博)合作短期給百度的壓力大于騰訊。” 這或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在移動戰場的新變化:曾經的PC互聯網,阿里巴巴圈商業鏈、騰訊圈用戶、百度圈流量,當BAT的“圈地運動”從傳統PC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時,騰訊已經憑借微信拿到“船票”,投資微博的阿里正在補齊社交與移動短板,搶占入口,而百度的步伐似乎仍慢一步。 阿里:“軟硬”兼施 阿里巴巴明顯加快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布局的步伐。 在阿里巴巴內部,相關移動互聯網的開發產品已達近30個。一名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除已看到的移動社交產品旺信、來往、手機淘寶、支付寶移動客戶端外,O2O(Online To Offline)等本地生活類移動應用也在未來的重點開發計劃中。 目前,阿里巴巴內部對自身移動社交產品的開發仍處于試錯階段。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對本報記者表示,此前的開發策略是放開各個團隊去試錯,看看哪個產品能通過市場的檢驗,再予以重點推廣。因此在外界看來,阿里巴巴自身開發的移動產品有些同質化。 但曾鳴同時表示,未來阿里巴巴會注重對移動產品的規劃和整合,不會再像以前沒有限制地放開團隊去做。他也同時承認,阿里巴巴目前還沒有找到可以統一的移動用戶平臺,這意味著在一段時間內,阿里巴巴的移動產品仍將是各自單拳出擊。 但為了加快布局,阿里更多的是通過投資來完成對移動領域的布局。 除入股新浪微博外,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正計劃增持UC。更早之前,阿里巴巴還相繼投資陌陌、在路上、快的打車、丁丁優惠等企業,并斥資8000萬美元收購移動應用服務平臺友盟。 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端的投資邏輯主要圍繞移動社交、平臺入口、開發者數據、O2O應用、地圖來布局。 對應上述五個方面,阿里巴巴的投資產品分別是:新浪微博、陌陌;UC瀏覽器;友盟;美團網、在路上、丁丁網、快的打車;以及仍處于傳聞之中的高德地圖。 此外,來自阿里巴巴內部的消息是,阿里云OS仍將繼續升級和優化,這意味著,阿里集團內部仍然沒有放棄通過在Android的更底層,打造手機操作系統來對用戶手機底層數據的控制傾向。阿里云OS也是承載馬云提出的“平臺、數據、金融”三大平臺中數據平臺的一部分。而阿里巴巴其他的應用以及投資的移動應用未來也會整合進阿里云OS。 為了穩固阿里云OS手機操作系統的用戶份額,阿里巴巴也開始在天語之外,尋找更多的手機終端廠商與之合作。 騰訊:一切圍繞微信 相比阿里巴巴,騰訊則已借助微信,取得了“船票”。而騰訊也在圍繞微信的用戶ID體系,建立一個全新的生態。但這種圍繞微信的新生態,是否會對騰訊原有的QQ生態帶來沖擊,還不得而知。 不過已能看到的是,和QQ的成長路徑相似,微信已在憑借原有基礎業務積累的資金、流量、用戶資源,橫向擴張拓展業務形態,或縱向進入產業鏈上下游環節進行垂直整合,進而構成具備整體效應的商業平臺。 例如,騰訊此前透露將財付通支付平臺直接整合到微信,這或許意味著騰訊將在電子商務市場向阿里巴巴發起有力挑戰;而微信與游戲的結合,曾令業界預計將誕生10億規模的市場。 不過與風生水起的微信相比,曾在SP時代風光無限的騰訊無線業務走過不少彎路。例如手機瀏覽器投入過億,卻無法突破30%的市場份額,手機安全管家在騰訊整體的布局戰略之中,成為騰訊與其他互聯網巨頭合縱連橫的犧牲品。而QQ-Service在騰訊內部已很少提及。與此同時,騰訊原來做PC端的各個部門自己做移動端的意愿越發強烈。 這也導致了騰訊無線業務部門的變革。今年1月28日,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總裁劉成敏宣布退休;手機QQ和超級QQ調至社交網絡事業群(SNG),手機游戲對外合作部門調至互動娛樂事業群(IEG);3月,MIG業務再次分拆,無線游戲產品部、無線增值產品部、無線運營部、無線研發部的部分員工將正式加入互動娛樂事業群。 一系列調整透露出騰訊將業務全面向移動互聯網整合的決心。而重新調整后的騰訊也將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兩條腿走路”,一是在PC端穩固平臺級產品的核心地位,并打通各個產品的用戶信息流關聯,構成防火墻;二是在內部組織架構的優化下,激發組織中層的自主性,推動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競爭力。 百度:失意中繼續徘徊 與迎頭趕上的阿里巴巴,和已拿到“船票”的騰訊相比,被批評緩慢保守的百度,仍在苦苦打開移動互聯網的那扇窗。 今年3月,百度移動應用更名為百度手機助手,這款與91助手、豌豆莢極為相似的產品推出后,被外界視作是百度在移動搜索之外,從應用分發渠道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 但這款遲來的產品更像是互聯網巨頭不得不做的“標配”,也并未在開發者中掀起波瀾。 而在投資領域,其對點心的投資被指華而不實。相反,錯失投資UCweb機會,讓百度又喪失了一次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卡位的機會。 與阿里、騰訊相比,百度的移動布局更像一套組合拳:除了搜索之外,百度地圖、百度語音助手和百度手機助手,分別代表了未來移動互聯網搜索的幾種潛在的入口:地圖、語音和APP及APP內搜索。 但習慣圈流量的百度在移動端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盡管它剛剛已宣稱移動搜索產品日活躍用戶數超過一億,但這個數據卻是包括了其自身搜索應用用戶、第三方瀏覽器中使用百度的用戶以及安卓手機默認的百度搜索用戶總和。移動互聯網上,各類APP應用正在成為入口,分流著百度的移動流量。 不過,在研發方面的大幅投入,被視作是其加速布局移動互聯網的積極信號。百度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百度在技術研發方面的總投入為8.11億元。在李彥宏看來,語音搜索、圖像搜索等新興人機交互方式成為用戶在移動互聯網中的核心需求,“技術積累的先發投入,往往會體現在產品的后來居上?!?/P> 但外界仍擔憂,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方面的研發和投資是否投在正確的領域。業內人士指出,“集中式的技術研發固然需要,但加快在終端方面的布局也很重要,而在這方面百度可能并不擅長,因此如果它能拿出一些錢進行外部項目投資,也許更好?!?/P> 而對于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格局,此前UC優視產品總裁何小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有過判斷,“2014年下半年,經過幾年的奔跑之后,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會迎來一個暫時穩定的狀態,一些最新發現的入口級的產品市場格局會初步奠定。”這意味著,想要在移動互聯網上占據市場,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