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父母離異男孩很優秀 爺爺奶奶分工明確不溺愛http://cq.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 08:16 重慶時報
今日熱點
李子敬與爺爺奶奶的合影。
李子敬今年11歲,是人民小學小主人新聞中心小蜜蜂記者協會的秘書長,少兒頻道的小主持人,曾與鞠萍姐姐一起主持晚會……
昨天,在由共青團重慶市委、重慶市少工委主辦的第三屆“重慶市十佳紅領巾小記者”評選的決賽現場,不少家長都說到他。盡管因決賽總成績位列第十一名沒有進入最終“十佳”,但家長們都很佩服他的爺爺奶奶。 有些家長覺得由長輩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親”可能會過分溺愛,對孩子成才不利。李子敬卻是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大的。 昨天,是李子敬的媽媽陪他來比賽現場的,后來,我們采訪了子敬爺爺。 帶孫子,累而有趣的事 子敬爺爺已經70多歲了,和藹可親,說話清晰而有條理,很健康的老人。 累,經常熬夜,陪子敬一起熬夜。子敬爺爺告訴我們,他退休后就開始帶孫子,孫子參加的活動非常多,初步統計,一個11歲的孩子,參加區市級以上的有160多次,加上電視臺的小主播,就有220多次。 “你想想,每一個活動的準備工作就要花很多時間,他獲得的成績還需要我來整理。” 子敬爺爺開始不會自己刻盤,為了幫孫子整理資料,他看別人刻,再摸索,已經可以自己刻盤了。從子敬五年級開始,因為他要輔導孫子的英語,爺爺查英語詞典的時間就多了…… 首先要取得老師的信任 通常學校開家長會,很多班主任都希望學生的爸爸媽媽來,甚至向學生強調,“要喊爸爸媽媽來哈,不要喊婆婆爺爺來喲!” 子敬爺爺告訴我們,平時,他注意多和老師接觸,取得老師的信任,讓老師相信爺爺奶奶能管好子敬。 子敬要參加學校活動,子敬爺爺奶奶會一塊兒幫助老師帶學生,具體的、情感上的都有。合唱團經常在外演出,學生帶的書包,擺在后臺,就是奶奶看著,爺爺則成了學校活動的義務攝影師,奶奶則成了“班委會委員”,具體的工作就是,活動時照顧娃娃們。 “小孩的智慧是無限的” 爺爺和奶奶的分工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爺爺管教育,奶奶管生活。 子敬爺爺這11年帶孫子的感受是:好多東西,不是他向你學,是你向他學!小孩的智慧是無限的。 為了參加這次比賽,“我和他一起看一單新聞,集中精力看,我也講,他也講,他講得非常好,幾乎沒有漏掉的。”子敬爺爺總是會發自內心地表揚子敬:“你真是個天才。”“你超過我十倍以上。”再抱一抱,親一親,接著,下一則新聞。 子敬和爺爺就像忘年交。子敬還會跟爺爺“八卦”學校里同學誰跟誰好,該不該好……爺爺會鼓勵地說,“你們談的事情是對的,我也很喜歡這個孩子,同學間是友情哦,爺爺跟奶奶是愛情,爺爺和爸爸媽媽是親情。” 子敬爺爺通常給孫子講三句話: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不依賴別人;做一個有益的人,不要做一個壞人;在此基礎上,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子敬爸爸給兒子的八字方針:不驕不躁不貪不戀(不戀即拿得起放得下的意思)。 “小孩沒有上網、看電視,就是偏科” 子敬爺爺拋出了一個近乎顛覆性的觀點:孩子沒有上網、看電視,就是偏科,所以,他們并沒有限制子敬用電腦、看電視。 “這次小記者比賽,需要孩子積累很多新聞,沒有這些知識就不行!” 子敬最喜歡看的是科技節目、世界地理,還有有關宇宙的產生、機器人等。 子敬上網,還喜歡在機器人大擂臺吧交流,是一些年齡大小不一、愛好機器人的人的交流平臺。子敬爺爺也看過,里面沒有臟話,如果有人說臟話,就會被踢出去。子敬還自己在網上下軟件,還是英文的,用電腦,做機器人。 “向他們學習!我的英文水平很差,我就不行,我要查字典。” “離婚了,判給爸爸的,但我們不培養對媽媽的恨” 在比賽現場,更讓其他家長肅然起敬的是,在子敬2歲多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后來,他們各自有了家庭。 “我們和子敬的爸爸媽媽,還是信任,他們更多忙于自己的工作,關于孩子,他們插手不是很多。”子敬爺爺說,其他家長反而很羨慕。有時候,老兩口忙不過來了,喊他們來幫忙。比如,昨天,子敬爺爺奶奶要錄節目,所以是媽媽陪子敬來比賽的。 離婚不應該影響孩子,這已經是子敬爸媽、爺爺奶奶的一種默契了。 “離婚了,判給爸爸的,但是, 我們不應該培養對媽媽的恨。子敬的媽媽也經常來看他,盡可能每個星期有兩三次去接兒子放學回爺爺家,她當這里是自己的半個娘家,我們一起吃飯,也像我們自己的女兒。” 子敬的爸爸結婚后,子敬又有一個弟弟。住得很近,就隔一條街,弟弟幾乎每天都來玩,子敬也很喜歡弟弟。 本報記者 高敏 |
|
來自: chaojie書館 > 《關于李子敬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