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是歷代高端政治斗爭結果的寫照。為了宣揚奪權篡位的合理性、合法性,新任皇帝掌握話語權后,在拔高和神化自己順應天意、眾望所歸的同時,往往會 對前任皇帝進行不同程度的人身攻擊和政治詆毀,污蔑其荒淫無道、喪失人性、暴戾濫殺,甚至將其貶斥為一無是處的戾君庸主,從輿論上對其形象進行顛覆性的破 壞,以求達到罄竹難書、人神共憤的效果?;蜉p或重,或廣或窄,或多或少,被妖魔化成為歷代皇帝被推翻后普遍遭遇的不公命運,而前秦苻生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 個被嚴重妖魔化的廢帝。 苻生(335年—357年),字長生,氐族人,苻洪之孫,十六國時期前秦開國皇帝苻鍵第三子。苻生身有缺陷,“生無一目”,自小就成為眾人的笑柄,就連其 祖父苻洪也用“聞瞎兒一淚”這種帶有侮辱刺激性的話來“戲之”,當時還是個孩童的苻生則“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淚也”,不惜用自殘的極端方式來 表示不滿,可見苻生從小就有極強的自尊心。苻洪曾以“吾將以汝為奴”恐嚇苻生,苻生則回敬“可不如石勒也”(《晉書》),那我沒準就會成為石勒第二。石勒 年輕時曾被賣為奴隸,獲得自由后靠“十八騎”起家,靠半生拼殺,成為后趙開國皇帝。苻生小小年紀顯露出了敏捷的應對能力和遠大的非凡氣魄。 上天是公平的,苻生一只眼瞎了,就用其他方面的優勢給予補償。苻生長大后,“力舉千鈞,雄勇好殺,手格猛獸,走及奔馬,擊刺騎射,冠絕一時”(《晉 書》),其力氣之大,膽識之高,動作之快,武功之強,在十六國時期無人能敵,成為像當年項羽那樣勇猛異常的一代雄杰,在崇尚武力的戰亂紛爭年代,苻生名聲 鵲起,粉絲眾多。東晉永和七年(351年)正月,苻鍵自稱天王,定國號為大秦,改元皇始,立長子苻萇為太子,封三子苻生為淮南公。苻鍵稱帝后,苻生由淮南 公升格為淮南王,也越來越受到器重,歷次戰事都少不了這個虎狼青年。 皇始四年(354年)四月,東晉桓溫率大軍前來侵伐,與前秦軍隊激戰于藍田(今屬陜西西安),作為主將之一,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苻生“單騎突陳,出入以 十數,殺傷晉將士甚眾”(《資治通鑒》),其舍生忘死斬殺外敵的戰斗精神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也讓后人為之熱血沸騰,敬佩不已。對于這場激戰,《晉書》也 有記載,“桓溫之來伐也,生單馬入陣,搴旗斬將者前后十數”。苻萇戰死后,太子之位虛懸,皇始五年(355年)四月,苻鍵“以讖文有'三羊五眼’”,與苻 生的“生無一目”(《晉書》)相合,且苻生戰功卓著,人心所向,于是立苻生為太子。同年六月,苻鍵病死,苻生即位,改元壽光,成為前秦第二任皇帝。 同項羽一樣,苻生馳騁沙場、沖鋒陷陣是把好手,而在治國安民、處理朝政方面未免粗枝大葉,以其粗獷的胡人性情和勇士風范,短時間內很難領悟和接受儒家“治 大國若烹小鮮”的道理和方式,而且“不講法治,不重人才”(蔣福亞《苻生論》),致使眾臣離心,暗流涌動。壽光三年(357年)六月,苻生的堂弟清河王苻 法、東海王苻堅于一天深夜率領數百名壯士突然發動云龍門之變,睡夢中毫無防備的苻生束手就擒,“堅眾既至,引生置于別室,廢之為越王,俄而殺之”(《晉 書》),苻生時年二十三歲,在位兩年。
唐初,房玄齡等人根據存世史料編纂《晉書》時,為了讓唐太宗李世民滿意(按:李世民曾封秦王,后政變奪位,與苻堅很相似),不辨真偽,于是留下了苻生殘 暴、失道、變態、血腥的魔鬼形象,“幼而無賴,……荒耽淫虐,殺戮無道,常彎弓露刃以見朝臣,錘鉗鋸鑿備置左右?!聘尜\者,殺之,刳而出其心?!? 生怒,以為妖言,鑿其頂而殺之?!绨⒎?,遇兄與妹俱行者,逼令為非禮,不從,生怒殺之。又宴群臣于咸陽故城,有后至者,皆斬之?!詾樽I其目, 鑿延目出,然后斬之?!凹磦挝唬瑲埮白躺?,耽湎于酒,無復晝夜。群臣朔望朝謁,罕有見者,或至暮方出,臨朝輒怒,惟行殺戮?!移捩∮锈柚迹? 殺之,流其尸于渭水。又遣宮人與男子裸交于殿前。生剝牛羊驢馬,活爓雞豚鵝,三五十為群,放之殿中?;騽兯狼裘嫫?,令其歌舞,引群臣觀之,以為嬉樂。宗 室、勛舊、親戚、忠良殺害略盡,王公在位者悉以疾告歸,人情危駭,道路以目。既自有目疾,其所諱者不足、不具、少、無、缺、傷、殘、毀、偏、只之言皆不得 道,左右忤旨而死者不可勝紀,至于截脛、刳胎、拉脅、鋸頸者動有千數”,等等。對此,《資治通鑒》也有類似記載,不作復述。 苻生在位僅兩年,其所干的壞事卻通篇累牘,比比皆是,世所罕見。在《晉書》和《資治通鑒》的渲染下,苻生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殺人如兒戲、極其下流、極端 暴躁的無惡不作的亙古暴君。由于原始史料曾被苻堅惡意篡改過,苻生暴戾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難怪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所著《史通?曲筆》中云“昔秦人不死, 驗苻生之厚誣”,直言如果前秦人沒死的話,或許還能來驗證苻生蒙受的誣陷。劉知幾此語,很明顯是為被嚴重妖魔化的前秦皇帝苻生叫屈。 那么,歷史上真實的苻生是怎樣一個人呢?筆者從史料中找到了不少線索。如,苻鍵病重時,作為太子的苻生不是忙著接管權力,而是“時生侍疾西宮”(《資治通 鑒》),夜以繼日地“侍健疾”(《晉書》、《十六國春秋》),說明苻生很有孝心。當年,打敗姚襄后,苻生得到姚襄父親姚弋仲的尸柩,既沒有辱尸,也沒有以 此來要挾姚襄,而是將姚弋仲風風光光地下葬,“襄之入關也,為苻生所敗,弋仲之柩為生所得,生以王禮葬之于天水冀縣”(《晉書》),“后仲尸柩為苻生所 得,生以王禮葬之于天水”(《十六國春秋》)。苻生稱帝后,姚襄兵敗,被苻堅所殺,“苻生以公禮葬之”(《晉書》)。當時,姚弋仲、姚襄父子均是苻生的敵 人,苻生都能對其施以仁道,懷以憐憫,又如何無緣無故對自己的臣民施以暴政呢?歷史經不起推敲。 不能否認,苻生即位后確實殺了不少朝臣,這些朝臣要么以輔臣身份輕視苻生,要么不執行苻生下達的命令,要么有與別國私下交通之嫌,苻生為了捍衛皇權,鞏固 地位,防微杜漸,不得已才對他們動刀,大多事出有因,罪該當死,苻生殺他們也與苻鍵臨終前所交代的“六夷酋師及大臣執權者,若不從汝命,宜漸除之”(《資 治通鑒》)遺言相合,這無可厚非。至于苻生其他的殺人、變態、殘忍事件,大多是苻堅篡位后為丑化和詆毀苻生而指使人虛構的,實不可信。正如胡適所說的,歷 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政治斗爭歷來是殘酷的,也是陰暗的,誰掌握了至高話語權,誰就可以無中生有,誰就可以大放厥詞,把好的說成壞的,把美德說成丑 的,把假的說成真的,把沒有的說成存在的。 東魏史學家楊衒之在其傳世著作《洛陽伽藍記》中托隱士趙逸之口說出這樣一番話,“自永嘉以來二百余年,建國稱王者十有六君,皆游其都邑,目見其事。國滅之 后,觀其史書,皆非實錄;莫不推過于人,引善自向。苻生雖好勇嗜酒,亦仁而不煞。觀其治典,未為兇暴;及詳其史,天下之惡皆歸焉。苻堅自是賢主,賊君取 位,妄書生惡。凡諸史官,皆是類也,”也對苻生“兇暴”之說表示懷疑,并指出,之所以“天下之惡皆歸”“仁而不煞”的苻生,完全是其繼任者苻堅“妄書生 惡”的結果。楊衒之著《洛陽伽藍記》的時間在東魏武定五年(547年)之后數年,與苻生時代相隔不足百年,他的論述觀點可信度非常高。 綜合各種史料,筆者認為,歷史上真實的苻生應該是一個有孝心、講仁義、存志向、自以為是、自尊心極強、勇猛剛勁有余而政治手腕明顯不足的皇帝,他如果真是 像史料中記載的那樣殘暴濫殺,那位整天想著“神器業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晉書》)的堂弟苻堅不早就死在他手里了。可惜,一代帝王苻生死后竟遭到如此丑 化,被苻堅硬生生扣上了暴君的帽子。從這一點看,苻生死后的遭際遠比不上項羽,因為他被推翻他的人嚴重地妖魔化了,而項羽仍是后人心目中“力拔山兮氣蓋 世”的超級英雄。也難怪,項羽遇到的是劉邦,一個雖不甚讀書卻光明磊落的堂堂漢子,而苻生遇到的是苻堅,一個雖雄才大略卻心理陰暗的卑鄙小人。 (劉秉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