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肺癌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位列諸癌榜首,已超越肝癌成為癌癥中的“頭號殺手”。
不過,如果能早期發現肺癌,其治愈率可達65%。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生命時報》特邀權威腫瘤專家,為你傳授一套的“防肺癌秘笈”。
受訪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教授 李峻嶺
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肺部腫瘤科主任 王長利
未來30年,或許每分鐘有1人死于肺癌
肺癌有多可怕?看看下面的數字就知道了,它不僅死亡率高、發病率增長快,而且還有年輕化的趨勢。
肺癌居惡性腫瘤榜首,死亡率第一
國家衛生計生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與30年前相比,我國肺癌的發病率每年增長26.9%,死亡率明顯上升了465%,已經代替肝癌成為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原因,并且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繼續迅速上升。
我國將成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患者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甚至分析稱,在未來30年,我國因肺癌致死的人數將高達1800萬,這意味著每分鐘就有1人死于肺癌。
發病年輕化,5年減一歲
近些年來,肺癌發病呈現出年輕化、女性化的趨勢。 以前,我們將肺癌的高危人群年齡鎖定在65~70歲以上,認為它是一種“老年病”。
但現在數據顯示,我國肺癌的發病和死亡年齡從40歲開始迅速上升,70歲達到高峰,其中45~65歲患者占75%,且發病年齡平均每5年降低一歲。
從臨床觀察來看,現在四五十歲的肺癌患者比過去明顯增多,過去40歲以下的肺癌患者很少見,現在卻屢見不鮮,而且不抽煙的女性肺癌患者也越來越多。
肺癌是一種被“氣”出來的病
一氣 室外大氣污染
鼻毛可阻擋PM50的顆粒,氣管、支氣管腔內的纖毛可以擋住PM10的顆粒,而PM2.5卻可以長驅直入通過支氣管和細支氣管進入到肺泡組織,并攜帶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或致癌物進入血液。
據北京市2013年空氣質量檢測結果,去年空氣達標率是48%,超標日的首要污染物PM2.5占77.8%。重度污染天氣占全年天數的16%,首要污染物全部是PM2.5。長時間暴露于這樣的大氣污染和霧霾天氣中,肯定會對肺癌的發病產生重大影響。
二氣 室內煙草煙氣污染
環保部門和疾病控制專家曾得出這樣的結論:室外的空氣污染會給室內空氣帶來30%左右的影響,舉個例子,如果室外PM2.5是100,室內則是30,但前提是室內零污染。
然而,室內空氣不可能是純化的,如果不重視,室內空氣會比室外還臟。其中煙草煙氣污染是室內空氣污染的第一大來源。
吸煙和肺癌的發生有一個劑量—效應關系:每天吸煙25支以上,肺癌發病率為227/10萬,15~24支為139/10萬,1~14支為75/10萬。
大部分煙草煙霧中的致癌物會擴散到空氣中,這些煙霧顆粒基本小于PM0.5,危害遠高于PM2.5。長期暴露于二手煙,相當于輕度吸煙造成的損害,可使肺癌的發病率增加20%~30%。
在室內吸煙還會使PM2.5驟升甚至爆表。此外,三手煙對健康成年人影響不大,對呼吸疾病患者、嬰幼兒和老年人卻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年輕的煙民父親,吸煙后抱孩子,衣物、皮膚和頭發上都是三手煙,同樣會給嬰幼兒的健康帶來危害。
因此,為了自己以及身邊人的健康,煙民朋友要盡早戒煙;即使抽煙也不要在室內和車內;不吸煙的人也要敢于對吸煙者說“不”,提議讓吸煙者去室外吸煙。
三氣 廚房油煙污染
廚房油煙是構成室內空氣污染的第二大要素。燃料、廚具、食用油使用、烹調方式、抽油煙機的安裝使用和維護對于減少廚房油煙污染都有很大的學問。例如食用油加熱到170℃時會出現少量煙霧,250℃時會出現大量油煙。
煎、炸、爆炒和燒烤時,油溫都會在260℃以上,烹調過程油煙產生的苯并芘、揮發性亞硝胺等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烹調時油煙越大,暴露時間越長,患肺腺癌的風險越大。
因此,為了減少廚房油煙污染,應注意保持廚房通風,多擺放綠植,少在家燒烤,科學選購、安裝、使用和保養抽油煙機。很多人炒菜時,總是等油鍋冒煙后才打開抽油煙機,炒完菜馬上就關上。
按一天省8分錢電費來算,炒菜這么多年大概也就能省600多元,但如果得了肺癌,至少要花費六萬元。另外,廚房油煙如果沒有及時排放出去,就會漂移到客廳、臥室,沉積在窗簾和家具上,很難去除。
四氣 裝修裝飾材料帶來的空氣污染
裝修使用的石材,特別是大理石中有氡元素,屬于一類致癌物質,長期暴露于氡污染,會導致血癌和肺癌。建議盡量減少石材的使用,或選用環保部門認定的綠色石材料。
各種漆料和黏合劑中含有大量的苯和甲醛,也是室內空氣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議裝修時最好重裝飾、輕裝修,少用地板革化學黏合膠劑,墻面可以用字畫裝飾。 裝修后一定要通風一段時間再居住;北方地區建議使用空氣凈化器和空氣加濕器,前者針對PM2.5,后者則針對PM10,有助于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另外,在居室多放置綠植或活性炭也有助于吸附污染顆粒。
五氣 生悶氣
我把總生悶氣稱為“心理污染”,把這種性格稱為癌癥性格。當生活或工作中出現了負性事件,如喪偶、親人去世等,這種癌癥性格的人很長時間都調整不好心態,又不善于與親朋好友溝通,造成的負面影響會很大。
因此,心情郁悶時,一定要多同家人、好友交流,化解情緒,盡可能地減少心理污染。性格孤僻的人要學會調整自己,必要時請心理醫生幫忙,正確面對負性事件。
防治肺癌,重視“三早”
肺癌的確有重點侵害的人群。如果你符合以下條件,那么就屬于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了:
是否吸煙?特別是是否屬于3個“20”人群,即有20年煙齡,20歲前開始吸煙,每天吸煙20支以上。
周圍的人是否吸煙?
直系親屬中有沒有肺癌患者?
工作環境中是否存在放射性污染或石棉等致癌物?
是否剛裝修完就喬遷了新居?
居住的城市是否終日陰霾?
是否常待在煙熏火燎的環境中?
肺癌雖然難發現,但還是會有一些蛛絲馬跡以示警告,比如:
慢性咳嗽經久不愈。
持續胸痛。
咳痰帶血。
氣短、哮喘或喘息。
聲音嘶啞。
反復發作的支氣管炎或肺炎。
面部或頸部水腫。
不明原因的食欲減退或體重下降。
不明原因的發熱。
王長利教授認為,防治胃癌,需要從早查、早治、早知,這“三早”方面進行努力。
早查 “320”高危人群重點防
今年,肺癌關注月重點關注的是3個“20人群”,分別指的是 20歲之前開始吸煙、每天吸煙20支以上和煙齡超過20年,這樣的人群肺癌發病率要出常人十幾甚至二十倍,即使戒煙但未達到15年也依然屬于高危群體。
另外,醫學上還有一種“包年”的計算方法,用吸煙年數乘以每天吸煙的包數,假如煙齡20年,每天吸一包煙,就是20包年,如果你是20包年以上的人,那么也屬于肺癌的中高危人群。
慶幸的是,“320”高危人群如果能做到早篩查,即使發現肺癌也沒有那么可怕。早期肺癌患者,只要通過規范治療,5年以上生存率可以達到70%~80%。
因此,“320”高危人群應盡早做健康體檢。40歲以上應每年做1次低劑量螺旋CT。 另外,若有長期不能治愈的咳嗽、痰中帶血等肺癌早期癥狀,也應盡快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健康人群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篩查。
早治 微創手術是首選
對于肺癌患者,首次診斷的準確性,首次治療的規范、精準程度都將對其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產生顯著影響。
肺癌患者和家屬在剛發現患病時往往急于治療,盲目選擇治療方案,容易導致診療不規范的情況發生。因此,最好由專業醫生通過檢查確定病理類型和分期,最終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
目前,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是國際上認可的肺癌治療方式,對于早期肺癌,外科手術依然是首選,治愈率可達80%左右。
對于失去手術機會的中晚肺癌患者,以前生存期一般不超過1年,現在通過個體化治療、靶向治療等手段,患者生存期已提升至3~5年。
隨著微創治療手段的不斷創新,如今的肺癌外科手術相比傳統的開胸手術方式也已有了明顯進步。傳統手術需要在胸壁上切開15~20厘米的切口,讓胸腔完全暴露,才能充分切除腫瘤。
如今采取胸腔鏡微創手術技術,僅需開三個約3~4厘米的小孔,就可完成腫瘤切除及淋巴結清掃,能夠最大程度減輕手術對肋間神經的影響。
在3個孔中,有一個小孔用于放置鏡頭,高分辨鏡頭代替了人的眼睛,這個放大作用讓醫生看到的胸腔內部視野遠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楚,就像置身于房間中,視線沒有死角,腫瘤被切得更干凈。
更重要的是,相對于常規胸部手術,微創手術讓患者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少。在滿足手術條件的前提下,即便是七八十歲的高齡早期肺癌患者,也可以安全接受手術。
早知 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肺癌有遺傳性嗎?會不會傳染?
答:肺癌和遺傳是有相關性的,也就是說肺癌具有遺傳傾向,但家族中有肺癌患者不一定會傳給下一代,這說明肺癌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而非遺傳病。
肺癌與肺結核不同,經痰液排出的癌細胞由于痰液水分蒸發等原因,癌細胞迅速變性、壞死,即使新鮮的痰液,要使癌細胞在體外生長、繁殖,也需要給予各種營養和特定的條件,因此癌癥是不會傳染的。
●哪些癥狀應疑及肺癌?
答:1.刺激性咳嗽、持續2~3周以上,治療無效者;2.持續或間斷痰中帶血,無其他原因可解釋者;3.反復同一部位發生肺炎。 一般來說,得了肺癌,早期只有20%的患者會有癥狀,大部分的病人是不會有癥狀的,導致很多人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診斷肺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答:胸部CT:CT掃描在檢出更小或隱蔽部位病灶、幫助定性診斷、進行準確分期方面均能較胸片提供更多信息,是肺癌患者的最佳影像檢查方法之一。
增強CT:有利于區別縱隔淋巴結和血管顯像,對判斷病變范圍及疾病分期具有很大幫助。 腫瘤標記物檢測:常用的肺癌腫瘤標記物有NSE(神經烯醇化酶)、CEA(癌胚抗原)、Cyfra21-1(細胞角蛋白)、SCC(鱗狀細胞癌抗原)等,對肺癌的診斷分型、預后判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得了晚期肺癌,是不是就沒救了?
答:肺癌分期越晚治療效果越差,但只要患者身體條件允許,治療多是能夠延長患者生命的。 既往臨床研究資料和經驗都提示,對于身體條件允許的患者,化療比對癥支持治療更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
尤其是近些年采用靶向治療藥物的策略,能夠使一部分身體條件差、無法耐受化療的患者有了治療機會,可能獲得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控制,同時也改善了生活質量。
●眼下時髦的“靶向治療”(口服用藥即可抗擊癌細胞),適合哪些患者?
答:靶向治療并非適合所有肺癌患者。靶向藥物針對的是中晚期患者,不適用于可以手術治療的早期患者,否則會失去寶貴的手術時機。
此外,靶向藥物僅對存在某種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有效,當然在所有肺癌患者中,存在基因突變的比例并不低,但治療前,一定要通過基因檢測來確定自己所患的肺癌合適不合適。▲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趙迎)
中醫治療肺癌好,好在哪里
很多人都說治療癌癥,選擇中醫是最好的,中醫治療肺癌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既然說是效果好,那么好在什么地方呢?真的有這樣的效果嗎?今天在這里,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下中醫治療肺癌的神奇所在,讓大家來看看是不是治療肺癌的最好的方法。
中醫治療肺癌首先考慮到的就是患者的癥狀,病情程度。肺癌晚期根據轉移部位的不同其癥狀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療的第一階段就是患者各種癥狀,讓身體處于最佳的狀態迎接下一階段的治療。中醫藥在緩解腫瘤患者癥狀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緩解癥狀是治療的第一步,同時在這一階段也能為患者建立信心。第二步就是調節免疫力,晚期肺癌患者調節機體免疫力非常重要,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繼續轉移,另一方面是防止病情繼續惡化。一旦繼續惡化,則將威脅生命。
許多中草藥及有效成分可通過抑制細胞增殖的物質基礎,如DNA、微管和其他相關的酶,影響瘤細胞分裂以及蛋白質的合成,起到直接殺傷甚至殺滅癌細胞的作用。在已發現的抗癌藥物中,中藥具有作用機制和化學結構獨特,作用持久,多靶點多途徑,抗瘤譜廣,毒副作用輕等特點。中醫對于腫瘤,特別是復發轉移后的腫瘤,治療有奇效。所以中醫治療肺癌也是很不錯的。
對于晚期患者來說,最適合的方法也是中醫,這時候講究的是帶瘤生存,中醫“扶正化瘤整體療法”是中醫治療肺癌最好代表。體現在對臨床癥狀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于大多數經中醫藥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瘤體的縮小可能并不明顯,但往往可維持較好的生存質量,很多患者經治療后處于“帶瘤生存”狀態。
三種癌癥最易骨轉移
2013年1月4日 13:13-解放周末·健康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陳俊珺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癌癥高發國,癌癥患者約占全球癌癥病人總數的20%。癌癥患者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增加,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患者的生存時間正在普遍延長。
在日前舉行的“腫瘤骨轉移治療上海專家高峰會”上,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支修益教授指出:隨著抗癌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癌癥患者的生存時間在不斷延長,與此同時,患者出現骨轉移及其骨骼并發病的風險也在明顯增加。
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治療專家周彩存教授指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是最容易發生骨轉移的三種癌癥。以肺癌為例,約有50%以上的肺癌患者會出現骨轉移。鼻咽癌、甲狀腺癌、黑色素瘤的骨轉移比例也比較高。出現骨轉移后患者會經受輕重不等的疼痛癥狀,部分患者甚至會發生病理性骨折,從而明顯影響其生存質量。
如何改善癌癥骨轉移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一直是醫學界普遍關心的問題。據悉,第三代雙膦酸鹽藥物伊班膦酸的問市,為醫生在惡性腫瘤骨轉移治療領域提供了又一新選擇,這種藥物能顯著降低腫瘤患者的骨相關事件,緩解骨痛。 (陳俊珺)
六大指標決定壽命
2015-11-24 16:08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常務副主任 王臨虹
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 高芳堃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 茍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