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中鉤的魚能否成功將其溜翻并順利起魚上岸是整個垂釣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同時也是最緊張刺激的一個過程。這一環節的失誤除了導致前面所有環節的功敗垂成外,斷線脫鉤的大魚也會使整個魚群受到驚嚇從而影響到接下來的釣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起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這一過程的技術卻常常被多數釣友所忽視,釣場中因搏魚技術不當導致斷線跑魚的事件比比皆是。 就搏魚環節產生的錯誤方式而言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往經常采用大鉤粗線進行船釣、拋投釣的釣友,他們在中魚后更側重于強力硬撐,試圖以竿、線、輪等釣具的力量強行將魚制服;另一類則是以往經常釣淡水的釣友,他們更喜歡對中鉤的大魚慢慢溜,甚至有一些淡水釣經驗豐富的釣友會認為,磯釣竿已經安裝了漁線輪,有大魚中鉤就可以充分利用泄力或手剎放線將魚溜疲。 上述兩種觀點的錯誤分別在于:前者忽視了浮游磯釣一般不采用硬竿、粗線、大鉤,而是為了兼顧釣組的靈敏度都采用相對比較細、弱的釣組。因此,只用蠻力而不懂得因勢利導就可能導致斷線、斷竿、脫鉤;后者則忽視了磯釣場并不等同于淡水釣場、磯釣對象魚習性并不等同于大多數淡水魚習性這一特點。磯釣對象魚基本上以巖礁魚類為主,中鉤后的第一反應多數是直接沖向礁石群逃避,而水下嶙峋的暗礁以及暗礁上附著的貝殼等一旦接觸到繃緊的釣線,其作用無異于一把刀,因此,采用淡水魚那種松泄力放風箏的溜法也極有可能會切線跑魚。以下我們根據磯釣的特點對搏魚、起魚技術進行分析。 (一)搏魚 首先,在垂釣時我們必須對自己使用的釣具有深入的了解。這包括根據對象魚以及水下環境正確選擇釣竿和釣線,也包括采用的是何種魚線輪。 搏魚時對于釣竿和釣線的要求,前面在裝備篇已經有相關講述,在此不再重復;對于不同類型漁線輪而言,自動卷線輪使用的重點在于能否根據釣線強度合理調整泄力值。一般而言,泄力值調整到釣線結節拉力值的四分之三比較合適,這樣既可以保證中大魚后釣線不被拉斷,也可以不被大魚拉成放風箏狀態;而對于手剎輪而言,重點就在于臨場時能否做出正確判斷并把握松手剎、讓線的時機與幅度。以下我們以手剎輪為重點進行進一步研究。 1、大魚中鉤后的第一次沖擊是最重要的階段,抵御不住第一回合拼斗而斷線跑魚的比例最大,是整個搏魚環節的重中之重。當大魚中鉤后,它的第一反應基本上是直接向下方的礁群中沖去。這時,缺乏經驗的釣友會反方向奮力向上硬撐釣竿試圖將魚拉回來,但如果你是面對足夠強大的對手,這種成功的幾率很低。這就好比抓住韁繩試圖從后面將一頭狂奔的烈馬拉住一樣,拉力越大其反抗力越大。但如果我們是從側面抓住韁繩向一側拉,其結果就會迫使烈馬順著拉力方向轉頭改變行進路線。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得出了對付第一波沖擊的操作手法:當魚奮力下沖時,我們應該將竿子放低向左、右側橫向施力使魚由下沖轉為橫向奔逃。 2、當魚第一招沒有得逞后,其緊接著的反應一定是按照釣線拉力的反方向返身沖擊。比如我們向左側倒桿橫向發力抵擋住了魚的第一招,魚會緊接著返身向右下側沖去。這時我們仍然采取側向牽引的方法順著魚逃跑的垂直方向發力,即擺桿將魚向岸邊拉,從而化解掉魚的第二招。 3、接下來被拉向岸邊的魚又會返身向外海沖去施展第三招。我們仍然側向發力向左或右側橫擺竿控制魚的逃跑方向。 4、以此類推,接下來無論魚怎樣掙扎,我們都采取側向牽引因勢利導的方法見招拆招,釣竿發力的方向始終同魚的逃奔方向垂直,使魚不斷轉圈被迫改變逃跑路線,用不了多久它就會暈頭轉向乖乖就范。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8字溜魚法”。 但在整個搏魚過程中還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1、保持釣竿整體受力。在整個搏魚過程中,釣竿應始終同釣線形成一個合理夾角,便于釣竿整體彈性得到充分發揮,以利用釣竿柔韌的彈性將魚逃跑的剛猛力道化解掉。當我們發力并沒有能夠制服魚、釣竿即將被魚拉直形成拔河狀態時,如果采用的是自動出線卷線器當然會自動出線,而如果采用的是LB輪,就應及時、適當放松手剎使魚竿迅速恢復正常弓魚角度;當魚被拉近岸邊時,要注意不要一味高舉釣竿導致釣竿前兩節彎曲幅度過大,要采取左、右側擺桿或向后移動身體的方式使魚竿整體形成大弓,否則只由釣竿前兩節承受力量則很容易拗斷魚竿。 2、搖輪收線的時機和方法要得當。魚的每一次沖擊被化解后的間隙都是最佳的搖輪收線時機,而魚正在發動沖擊時則不適合搖輪收線。在魚的沖擊被化解尚未來得及發起第二次沖擊的短暫間隙,正確的收線要領應該是先挺竿將魚向上拉起,緊接著下壓竿使主線受力減弱,趁此時機,搖輪的手要迅速搖輪追幾圈線,然后根據魚的反應進入下一個搏魚循環。 經驗不足的釣友往往不顧魚對釣線的拉力,在釣竿硬撐的情況下仍然用蠻力強行搖輪卷線,這種錯誤的卷線方式有以下缺點:一是效果差,碰到力道足的大家伙很難將線卷回來;二是消耗體力大;三是對漁線輪和魚竿造成的破壞嚴重;四是很容易斷線跑魚。 3、收線時要留意浮標同竿稍之間的距離。在搖輪收線使浮標已經出水后,請務必抬頭觀察浮標同竿稍之間的距離。否則,當浮標已經靠近竿稍而你卻仍然渾然不覺地繼續收線,其結果必然是浮標頂斷纖細的魚竿稍。 4、不要過早地將魚拉近岸邊。在化解了魚的幾次沖擊但魚仍有余威時,可以將魚控制在離岸一定距離的中層進一步消耗其體力,如果過早地將其拉近岸邊,魚一旦發力向腳邊礁石沖去則常常會令人措手不及,這時就很容易被岸邊的礁石劃斷子線或者造成釣竿前兩節獨自受力而斷竿。 5、只要有機會就要補誘餌。魚中鉤后的奮力掙扎或多或少都會對附近的其它魚造成驚嚇。因此在搏魚過程中,只要能騰出手來就應該順手打下幾勺誘餌,這樣做不但可以安定誘餌區內的其它魚,而且可以將受到驚嚇后逃離不遠的魚請回來。 (二)起魚 起魚分為直接飛魚上岸和用撈網撈魚。一般來講,只要條件允許,采用撈網撈魚上岸的方式比較穩妥,但有時釣座太高、撈網長度短則可能會夠不到魚,或者碰到咬口密集、魚體不大的魚群時,飛魚上岸技術就能得以施展。 1、飛魚。當魚已經基本失去掙扎力時,打算直接飛魚上岸的釣友可以瞅準浪頭上涌的時機,借助海浪上涌的力道上揚釣竿將魚提離水面蕩到身前,魚近身時,不操竿的手要迅速抓握子線,操竿的手同時放松手剎(采用自動卷線器者可用小拇指撥動逆止開關)讓主線松弛,使整個魚體重量全部落在抓握子線的手上。 不正確的飛魚動作往往會導致釣竿受傷或者斷線跑魚,這其中最容易發生問題的環節有兩個:一是沒有把握在海浪上涌的同時發力揚竿的時機,相反卻是在海浪回落時強行揚竿;二是在抓握子線時沒有及時放松釣線,導致飛上來的魚體重量全部由魚竿前兩節承擔。 2、撈魚。當中鉤的魚體足夠大,其重量已經超過了魚竿、釣線的承受能力時,任何企圖飛魚上岸的想法都是不自量力,這時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下撈網。使用撈網撈魚的方法是: (1)下撈網之前首先確定中鉤的大魚已經不具備進一步瘋狂掙扎的能力。否則過早地將撈網抖開會使你陷入一手持撈網而另一只手卻被魚拉得酸麻的宭境,甚至會因此導致即將到手的大物脫逃。 (2)撈網在使用前必須保證網框確實擰緊在網柄上,抖開的撈網必須確保每節完全伸展并牢固鎖死,否則網框一旦接觸海水就會被浪沖擊的歪斜甚至轉圈。 (3)網框入水后不應持撈網追著魚撈,而應將撈網堵在魚同岸之間的海水中,此時持竿手臂上挺后拉,將魚拉向網內。 (4)魚體全部進入網框后,持竿手要迅速放松手剎或者放低釣竿使魚下落,同時另一持撈網的手適當上端撈網,左右手協調配合使魚全部落進網袋內。 (5)收回撈網時不要企圖使用蠻力上挑撈網將魚端上來,那樣做的結果不但費時費力,而且還可能會折斷撈網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魚竿夾在兩腿之間固定住,然后兩手協力采用前節插入后節的順序將撈網柄逐節回收,全部收回后抓握網框同網柄結合處取魚。 至此,同釣魚有關的全部工作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恭喜大家取得好的釣獲了。 本文寫到此,也理當收尾結束了。其實,啰哩啰唆說了這么多也不能涵蓋浮游磯釣的全部技術。我個人認為,浮游磯釣是一項經驗重于技術的活動,真正想要成為此道高手,只有在反復的垂釣實踐中善于總結才行。 在結束本文之前,個人感覺還有幾句話要進一步交待。否則,在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方興未艾的磯釣運動用不了幾年就會成為一個傳說。因此,在掌握了磯釣技術的同時,請大家謹記以下幾點: 一是愛護大海,保護環境。與此相關的注意事項包括收竿時帶走所有你帶來的或者別人丟下的垃圾,哪怕是一根釣線也不要扔在釣場。這一點并不難做到! 二是愛護資源,杜絕濫殺。與此相關的內容包括以一顆憐憫的心放掉所有幼魚、雜魚,減少在繁殖期出釣的頻率或者放掉所有繁殖期的親魚,在釣況好的時候有節制地帶走少量漁獲甚至達到釣后放流的境界。 三是注重釣德,關心互助。與此相關的內容包括乘船登礁時的互助扶持,釣友遇險時在確保自身安全情況下的施以援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