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但后進生卻是教育中出現的一個普遍現象。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而長遠的任務。了解后進生出現的原因、特征以便進行綜合分析,對癥下藥,找出轉化的方法,對教育教學的開展,對更好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著深遠影響。 后進生;問題;研究;思考;對策。 一,后進生的含義 后進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發育正常,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暫時落后,不太守紀律的學生。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后進生是普遍存在的!后進生一般有四類:學習成績差的后進生;紀律差的后進生;學習成績和紀律都差的“雙差”后進生;學習成績時好時差的準后進生。后進生的人數雖少,但對班級的消極影響大,如不做好轉化工作,班級的正常教學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規都會受到影響。 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復雜、長期的。只有找到“病源”,從“源頭”抓起,才能“藥到病除”,從近幾年的教育實踐來看,我認為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教育的原因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校的管理,校風,教師素質,教育環境等對育人的質量有直接影響。 1,有些學校管理混亂,學校規章制度不健全,學校領導和老師只把著眼點放在少數能考上重點中學和能考上大學的學生身上,片面追升學率,甚至分個加強班,對大部分學生放任自流。學生違反了紀律出現了問題,無人管或者敷衍了事,學生的在校生活枯燥乏味,能夠參加的活動寥寥無幾,更談不上豐富多彩了。這樣迫使一些學習差的學生,另尋自己的“活動天地”,從而造成校風日下,為差生的產生準備了適宜的土壤。 2,學校缺乏防止學生分化和減少后進生的有力措施,沒有強有力的德育工作,不重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養。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有的老師卻覺得后進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不讓他們參加一些活動,不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甚至鄙視看不起他們,久而久之,后進生就會對老師,對班集體失去信心,就會“破罐子破摔”從此一蹶不振。 3,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出現了挫折后,他們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幫助,但是有些教師教育思想不正確,教育方法失當,不但不能幫助學生進步,反而傷害了學生。比如,諷刺挖苦學生,體罰和變相體罰,濫施罰款,隨便當眾出學生的丑,點名批評,向家長告狀,甚至連家長一同訓斥等等。這必然使學生產生害怕學校的心理并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幾經挫折,失去了信心,厭學情緒自然也就乘虛而入了。他們便很快從學習上的困難者變成學習上的落后者。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偏離集體的現象,甚至以各種反常行為與班級相抗衡。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問題的出現,與家庭教育的不當,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1,家庭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相結合的場所,是孩子走向學校,走向社會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成員的素質和家庭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初步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兩代人之間由于年齡的差距,經常會存在代溝,相互溝通困難。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較慢,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兩代人溝通較少,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只要給孩子錢就行,卻不知孩子最需要的是與他們心靈的溝通。 3,父母疏于管理教育子女。許多家長特別是農村的家長,為了生計,出外找工,把孩子放給爺爺奶奶看管,由此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一般都是對他們特別溺愛,對孩子缺乏嚴格管教,甚至放縱他們的行為。就拿我現在帶的班級來講,班里一共有59位學生,我統計了一下,卻有43位學生是留守兒童。 4,父母是否尊重孩子的人格,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而不搞“虐待型”的教育。這既是教育思想問題,又是教育方法問題。有些家長,有著嚴重的封建家長制作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不進行說服教育。管教很“嚴”,卻用錯誤的方法,呵斥、諷刺、挖苦、及各種方式的體罰,各種方式的強制,結果把孩子“逼”上了下坡路。 5,對孩子的期望值是否適當。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及所表現出的情況,家長的期望值有的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家長對孩子期望值的變化,會在言談話語以至行動中表現出來,這就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態、情緒,孩子的自我期望也會發生變化。家庭原因可謂是形成后進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社會因素的影響 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在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社會上出現了愈來愈多的消極,不和諧音符,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會使學生失去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不少學生個人主義思想嚴重,道德意識薄淺。可以說社會對青少年的成長,對后進生的產生,有著較大影響。 1,社會上家庭責任感的淡薄,貪污腐敗現象的頻發;消費文化中不健康,負面消極的方面,對學生危害極大。 2,影視,網絡的普及,給部分學生虛擬情感的滋生并走向極端提供了可能。社會上暴力,色情內容的泛濫,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朝著不良方向發展。部分娛樂活動,極易使學生著迷,造成玩物喪志的后果,如玩游戲,打臺球等都有這種危險。 3, “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由于社會分配不公、體腦倒掛,特別是自去年的金融危機以來,大學生找工作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新的讀書無用論影響了一些學生,他們認為花錢念書以后掙小錢,不如不念書打工、經商賺大錢。于是有的學生退學了,有的學生人雖在校,心卻不在校,無心學習。 4,流氓團伙和落后團伙的侵蝕。社會上有一些由學生、無業青年、工人結成的流氓團伙和落后團伙,干著打架斗毆,流氓盜竊,聚眾賭博,敲詐勒索,吃喝玩樂,傳看淫穢錄像、書刊等勾當。這種團伙腐蝕力極大,學生一旦被拉入,就會難以自拔。 (四),學生自身的原因 除以上原因外,我認為后進生的形成與學生自身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1,“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學生必須端正好學習態度,努力付出,才會有收獲。但有的學生沒有培養出吃苦的精神,缺乏求知欲,再加上理解上,思想上的偏差和誤區,極易對學校教育和家長的循循善誘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產生對立情緒。不愿接受老師的正面引導,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導致行為的偏差。 2,學生自身性格興趣及青春期心理的迷茫,會使他們對某一學科或者教師產生意見,從而不愿學習;青春期的沖動,盲目和叛逆心理等,會對自身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3,學生的社會閱歷淺知識經驗少,學習底子薄,是非能力差,意志力弱等,也會對學習產生影響。 三,后進生的特征 后進生一般有如下特征: 1,不適度的自尊心 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可是,后進生由于學習和表現都較差,常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自尊心得不到滿足而自卑,但呈現與外的卻是與眾不同的畸變的自尊心。他們常常難以接受老師的當眾批評也不能忍受老師以恩賜的態度或對弱者庇護的口吻對待他們。有時,為了滿足自尊心好強的欲望,不惜采用種種不適當的方法以突出自己,例如惡作劇等。 2,學習缺少動機,學習成績不佳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后進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經常得到否定性評價,受到個別老師的冷落,得不到成功的喜悅,失去學習的興趣,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從而導致學習動機的滅失和枯萎。表現為經常逃學;討厭他們不喜歡的老師上的課,遇到困難時不能堅持學習,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等。 3,缺乏意志力,行為習慣不良 后進生由于缺乏堅強的意志力,一般在生活上比較散漫,紀律觀念不強;有的勞動觀念淡漠,勞動習慣差;有的自控能力差,懶惰、貪玩,經常遲到或早退甚至曠課;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四,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差異性,不同學生之間的發展是不均衡,肯定有先有后,教師欣賞優秀的學生,也應該接納后進生。要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關心愛護后進生,以愛動其心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但卻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滾落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師的倍加呵護”。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更需要溫暖和熱愛,因為他們經常在人格上得不到尊重。這時,老師只能愛他們,并且愛得深,愛得真,愛得持久,才能改變他們對人對物的態度,從而產生不改正錯誤就對不起老師的心理。老師的愛心是學生進步的動力。 2,尊重學生人格,克服懲罰心理 美國教育家愛默生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后進生的自尊心尤其強烈,他們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但是他們大多比較頑皮,自覺性差,成績差。在老師眼里,他們是差生;在家長眼里,他們是不爭氣的孩子。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使他們深感自卑和壓抑,渴望被老師和同學關注,渴望獲得理解和尊重。因此,尊重后進生人格,關愛他們,就成為他們內心的渴盼,成為開啟他們心扉的鑰匙,成為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 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時刻為他們著想。學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當他們知道教師是真心為他們好時,他們的戒備心就會消失并愿意與之接近從而被感化。 3,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表現的好壞,成績的優劣,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優等生身上有優點,后進生身上也存在“閃光點”。“教師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后進生,善于利用'閃光點’作為推動后進生前進的動力和轉化的良好開端。”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強化學習動機,啟發學生自覺學習;利用原有興趣遷移,“將已有的興趣延伸到相關的事物上,對它也發生興趣”;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任何學生都有積極的一面,如后進生有的學習成績差,但是思想品德好;有的紀律散漫,但卻是體育健將,勞動能手;有的愛搞惡作劇,卻是文藝骨干。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積極因素去克服消極因素,使后進生們克服學習上的自卑心理,從而使他們增強學習信心。 4,制定合乎后進生進步的實際目標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給后進生制定的學習目標,要講求實際,循序漸進,而不要一步登天。只有他們通過認真努力能夠達到,他們才會樂意去做,而且會越做越勇,越做越有信心。比如:一個后進生寫字潦草,錯別字太多,你不可能要求他一下字把字全寫對,把字都寫的工工整整。可以讓他先不要涂抹,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難度過低,學生學習無壓力,容易滋生懶惰心理,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難度過高,則學生因無法實現目標而產生畏難心理,同樣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所以說,設定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高度。這樣學生才會有信心,才會愛學,才會有興趣。 5,努力創設轉化后進生的良好環境 “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點明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學校的良好“環境”,尤其是一個有良好班風的班集體,對后進生的轉化是非常重要的。班級中正確的集體輿論和集體榮譽感,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可以抑制消極思想和不良行為的產生擴大,使它們沒有市場,不構成對他人的威脅。如果后進生置身于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環境中,就會使其時刻感受到一股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力量,那么他們最終會成為這股力量的一部分。教師自身也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感染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才能確立在學生心中的地位。身教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 6,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轉化后進生 學生與家長朝夕相處,學生的品行,成績的好壞和家長有著直接的關系。同后進生的家長保持聯系尤其重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活動及時地把學生的在校表現及成績和家長交流。同時及時糾正學生家長在教育子女中的錯誤方法,消除父母子女間的緊張關系。 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班會活動,少先隊活動等時間請社會上的一些有積極影響的人給學生上一些道德課、法制課、理想教育課;做一些先進事跡報告會,以便使后進生樹立信心,改掉壞習慣,發奮學習。 7,要持之以恒 后進生的轉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般要經過醒悟——轉變——反復——穩定,這四個階段。“后進生學生的反復是正常現象,不要因為看到時他又后退了就灰心,就氣餒,而應認識到這是情理中事,倒回來了,再想法前進上去就是了。”[5]因此,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一旦出現反復,教師應冷靜對待,深入調查,迅速弄清反復的原因,從中尋找積極因素,耐心教育。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 總之,后進生問題是我們教育教學中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是育人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在教學中,教師只要用愛心作“藥”,用信心作“引”,用恒心作伴,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后進生這一“頑疾”我們一定能治好,而且一定能“藥到病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