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看[[味覺]]異常是指有人在進(jìn)食時,口中有異味感,或不進(jìn)食口中也覺有異常味道。這常常提示了可能得了某種[[疾病]]。在[[中醫(yī)]]中,因[[脾開竅于口]]、胃、心、腎等,[[臟腑]]之氣亦循經(jīng)上至于口,故口中氣味異常,則是上述臟腑功能失常或其他臟腑病變的反映。 [[口淡]]是指口中[[味覺減退]],淡而無味,或無法品嘗食物的滋味。許多疾病均可引起口淡。 ==口淡無味的原因== [[口淡]]多見于[[炎癥]]的初起或消退期,尤以[[消化系統(tǒng)]]炎癥常見。還可見于大手術(shù)后的恢復(fù)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因這些疾病使[[味蕾]]敏感性下降,故表現(xiàn)為口淡。[[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口淡是由脾胃氣虛所致,伴[[食欲減退]],[[乏力]]。 ==口淡無味的診斷== 指口中[[味覺減退]],淡而無味,或無法品嘗食物的滋味。 ==口淡無味的鑒別診斷== [[口淡無味]]的鑒別診斷: (1)[[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見于[[急性炎癥]],以肝、膽[[炎癥]]為主,這常與[[膽汁]][[代謝]]有關(guān)。口苦還可見于[[癌癥]]。[[中醫(yī)]]認(rèn)為口苦者多屬熱癥,常見于[[胃熱]]熾盛及[[心火上炎]]癥,尤多見于肝膽火旺,[[膽氣]]上逆的[[病癥]]。 (2)[[口咸]] 口咸是指自覺口中有咸味。多見于[[慢性腎炎]],[[慢性咽炎]]和[[神經(jīng)官能癥]]等。在中醫(yī)中,口咸展寒、[[腎病]]較多見。同時伴有[[腰酸]]腿軟,[[神疲乏力]]等癥。 (3)[[口酸]] 口酸是指患者自覺口中時時[[泛酸]]。多由于胃酸分泌過多所致,見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醫(yī)認(rèn)為口酸多為[[肝胃不和]]或肝胃蘊熱所致。 (4)[[口甜]] 口甜是指口中自覺有甜味。口甜常見于[[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者。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口甜是因為患者血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糖分增高所致。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時可引起各種[[消化酶]]分泌異常,當(dāng)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時即會出現(xiàn)口甜。[[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口甜多為[[脾胃濕熱]]熏蒸和脾胃[[氣陰兩虛]]所致。 (5)[[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覺有辛辣感或[[舌體]]麻辣感。辣味是咸味、[[熱覺]]、[[痛覺]]的綜合感覺。常見于[[高血壓]]、神經(jīng)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及[[低熱]]者、觀察患者舌體可見[[舌質(zhì)]]紅而表面無[[舌苔]],由于舌體表面無舌苔覆蓋保護(hù),[[故病]]人對咸味和痛覺、[[溫度覺]]敏感,自覺口辣。中醫(yī)認(rèn)為口辣多為肺胃熱盛、[[陰虛火旺]]所致。 指口中[[味覺減退]],淡而無味,或無法品嘗食物的滋味。 ==口淡無味的治療和預(yù)防方法== 臨床上引起[[感覺器]]官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全身性[[疾病]],也可以是局部病變,甚至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所致。所以當(dāng)感覺器官功能異常時尤宜慎重。因此當(dāng)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感覺器官功能異常時,至[[醫(yī)院]]檢查是很必要的。 ==參看==
|
|
來自: 神醫(yī)圖書館318 > 《口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