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醋制法研究進展【關鍵詞】 中藥炮制;醋制;綜述 中藥醋制法是一種以醋為輔料的傳統中藥炮制技術。傳統理論認為醋與藥物相須配伍炮制,可以引藥入肝經,增強散瘀止痛、疏肝行氣功效。自《五十二病方》中記載至今,中藥醋制法相關文獻多見于歷代醫方、本草典籍。筆者現就中藥醋制有關歷史文獻及近年研究情況作一綜述。 1 醋的種類及質量 按生產過程,食醋可以分為釀造醋、合成醋、再造醋三大類,其中產量最大、與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釀造醋;又可分為固體發酵、液體發酵兩類。釀造醋是用糧食等為原料,經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發酵、醋酸發酵等釀制而成。合成醋是用化學方法合成的醋酸配制而成。再造醋是以釀造醋為基料,經進一步加工制成,如五香醋、蒜醋等[1]。我國目前著名釀造醋的品種有山西陳醋、鎮江香醋、北京龍門米醋等。 現有醋品種繁多,但品質良莠不齊。毛氏等[2]首次建立了醋的藥用質量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規定強制執行標準,推薦執行的8個標準及另外建立的10項指標,具體有感官特性、總酸、還原糖、氨基態氮、鹽的含量等共18項指標的測定。根據這18個指標以及評分標準,排在前5位作為炮制輔料的優質醋由高到低分別為:鎮江原液米醋、北京龍門米醋、山西紫林米醋、山西益源慶米醋、沈陽紅梅米醋。 2 醋制法沿革 用醋炮制中藥的歷史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即載有:“取商牢(商陸)漬醯(醋)中……”《傷寒論》中治蛔厥證,以烏梅丸主之。方后云:“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边@些均為醋制藥的先導。 醋制的應用范圍較廣,應用數量較多,據統計,歷代中藥醋制品種共251種,其中采用的醋制方法有17種,大致可分為醋浸、醋蒸、醋煮、醋燀、醋淬等操作方法。 2.1 醋浸 醋浸,指取凈藥材置醋溶液中浸漬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首見于《五十二病方》,如“取商牢漬醯中,以熨其腫處……旦取蜂卵一,漬美醯一杯,以飲之”?!独坠谥普摗吩唬骸鞍谆ㄉ呖嗑平??!?/P> 2.2 醋蒸 醋蒸,系指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適量醋溶液,稍悶,蒸至醋被吸盡的方法。該法始見于《傷寒論》中治蛔厥證,“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P> 2.3 醋煮 醋煮,指取凈藥材置醋溶液中,共同煮至藥物達到炮制要求。該法始見于《五十二病方》,“以醯、酉(酒)三乃煮黍稷而飲其汁”。 2.4 醋燀 醋燀,將凈藥材置煮沸的醋液中浸煮短暫時間,取出,分離種皮的方法?!段迨》健分杏涊d:“黑菽(豆)三升,以美醯三煮,疾炊,沸,止火;沸下,復炊,三沸止。”這種方法與現今燀制是一致的。 2.5 醋淬 醋淬,取凈藥材置耐火容器內,武火煅至紅透,投入醋液中淬制,反復煅淬至質地酥脆。首見于《五十二病方》,“燔小橢石,淬醯中,以慰”。 2.6 其他制法 除了上述制法,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對硇砂的炮制記載了“二兩,以醋一盞化去夾石”,與現今精制法類似。 現代常用經醋處理的藥物主要有三棱、大黃、大戟、川烏、烏藥、丹參、甘遂、白芍、半夏等[3]。200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以下簡稱“《藥典》”)中所收載的中藥醋制藥品種共計29個,包括莪術、柴胡、南五味子、青皮、三棱、商陸、五味子、香附、延胡索等[4]。 3 醋制的作用 3.1 引藥入肝,增強活血止痛作用 醋與藥物相須配伍炮制,可以引藥入肝經,入血分,增強散瘀止痛、疏肝行氣功效。這與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所述“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的說法一致,代表藥物有柴胡、香附、三棱、莪術等。 3.2 降低毒性,緩和藥性 3.3 矯臭矯味 醋能和具腥膻氣味的三甲胺類結合成鹽而無臭氣,故可除去藥物的腥膻氣味,達到矯臭、矯味的作用,如乳香、沒藥、五靈脂等。 3.4 疏松藥物,利于煎煮 一些動物、貝殼、礦物類藥物,經醋淬制后,質地疏松易碎,如鱉甲、自然銅等。 3.5 增加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如延胡索中所含的游離生物堿難溶于水,經醋炮制后,生物堿和醋酸結合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鹽,易煎出有效成分。 3.6 殺菌防腐 醋具有殺菌防腐作用,它能在30 min內殺死化膿性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大腸菌、赤痢菌、好鹽性菌等。 4 現代研究進展 4.1 工藝研究 陸氏等[5]以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為指標,用單指標和多指標綜合兩種分析方法對五味子蒸制工藝進行優選,確定了五味子醋蒸法的具體工藝參數。原氏等[6]綜合考察了芫花5種不同的炮制方法,以生芫花和《藥典》醋制芫花為對照,采用藥效、毒性及其相關化學成分多指標綜合考察,結果表明醋制法最佳。陸氏等[7]以三棱總黃酮、扭體鎮痛法及抗凝血作用為指標,對三棱進行醋制工藝優選,確定醋制三棱的最佳工藝參數。馬氏等[8]采用正交設計篩選最佳炮制工藝,測定不同工藝樣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作為工藝評價指標,篩選出延胡索醋制最佳工藝。張氏等[9]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醋制白芍水煎液中芍藥總苷的含量為指標,采用正交試驗設計對醋制白芍的炮制工藝進行了優選。 醋制法現代工藝學研究較多,其中有的以有效成分含量為指標,也有以藥理作用為指標,大多確定了最佳工藝參數,為質量標準的建立提供了參考。 4.2 藥物醋制前后成分研究 毛氏等[10]采用比色法對三棱生品、潤切制品及炮制品中黃酮成分進行含量測定。結果表明,醋炒三棱黃酮含量為最高,比生品增加40%左右。任氏等[11]比較甘遂生品及醋制品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譜圖,結果顯示,甘遂醋制后大部分成分水溶性減小,醇溶性增大。徐氏等[12]對香附炮制前后的揮發油進行成分分析,發現酸類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生品中的含量,醋制香附揮發油的得率低于生香附。劉氏等[13]采用氣-質聯用法對生芫花和醋制芫花的揮發油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芫花醋制后揮發油含量降低,化學組分及組分間的相對含量均發生了改變。孫氏等[14]分析了乳香、沒藥炮制前后揮發油化學成分及其含量的變化,結果表明,二藥生品揮發油含量最高,醋制品揮發油含量減少。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中藥經炮制后能減少揮發油含量,從而減少對胃的刺激。研究表明,乳香、沒藥、香附等含大量揮發油的藥物在醋制后揮發性成分減少,這一點與傳統中醫理論相一致。 4.3 現代藥理研究 4.3.1 增強療效 陸氏等[15]通過測定小鼠肝勻漿丙二醛值和小鼠的吞噬指數,來分別比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抗脂質過氧化能力以及對免疫作用的影響。結果顯示,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均具有抗脂質過氧化和明顯的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其中以醋制品作用最為明顯。王氏等[16]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測定法、血液流變性測定法及小鼠抗凝法進行試驗。結果顯示,莪術不同炮制品均具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調節血液流變性作用,其中以醋制品作用較為明顯。康氏等[17]用熱板法和扭體法進行止痛實驗;用體外血小板粘附率測定法測定血小板粘附性。結果表明,生沒藥和制沒藥都具有止痛作用,醋制后其作用更強;但生沒藥不能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醋制后才具有降低血小板粘附性的作用。孫氏等[18]以醋香附、酒香附、生香附的水提取液與空白對照洛氏液,對大鼠痛經模型進行實驗。結果表明,醋香附對大鼠子宮收縮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子宮肌張力降低,收縮力減弱,痛經緩解,且作用較快,持續時間長。魯氏等[19]用香附生品煎液、醋炒品煎液、醋蒸品煎液和生理鹽水,針對模型小鼠排便頻率的影響及小鼠腸內容物推進速度的影響進行實驗。結果顯示,香附炮制后能增加燥結便秘動物的排便頻率,香附及其炮制品對小鼠腸內容物推進速度都有所增加,且炮制品比生品作用更好。 4.3.2 降低毒性 龔氏等[20]研究表明,馬錢子經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士的寧和馬錢子堿含量都有所降低,從而減低毒性增大LD50值。馬錢子經醋制后,毒性減少最大。王氏等[21]采用急性毒性實驗(測LD50)、祛痰實驗(酚紅排泌法)及利尿實驗(濾紙法),考察不同醋量炮制甘遂對其毒性及藥效的影響。結果表明,甘遂醋制后毒性明顯降低,利尿作用有所緩和。張氏等[22]報道,醋制芫花比生芫花對小白鼠的LD50提高了1倍,初步證明了醋制芫花確能減低芫花的毒性。 4.4 藥物醋制機理研究 延胡索所含的近20種生物堿中,以延胡索乙素的鎮痛作用最為明顯。延胡索乙素為異喹啉衍生物中的原小檗堿型生物堿,具有親脂性,難溶于水,其生品直接煎煮則鎮痛作用欠佳。故延胡索經醋制后入湯劑煎煮,有效成分易于溶出,鎮痛作用得到加強[23]。 芫花經醋制后,確能使其毒性降低。芫花揮發油為芫花的不良反應及瀉下作用的活性部位之一,經醋制和醋煮后其含量降低,各化學組分變化較大,且產生的未知成分較多。芫花中所含的芫花酯甲毒性較大,對皮膚及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經醋制后其含量降低。可認為芫花醋制降毒機理與揮發油成分和芫花酯甲含量降低有關[24]。 5 小結 綜上所述,醋制方法歷史悠久,其作用基本可以通過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炮制藥物品種經過歷史變遷和地理區域劃分,現各省市炮制規范收載的藥物在《藥典》中收載的只有29種,另有乳香、沒藥、五靈脂、郁金、大黃、硇砂、黑木耳等在成方制劑中作為醋制品種出現,但在中藥材項下未作為醋制藥收載。 目前我國對中藥炮制輔料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其中包括醋制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炮制工藝和藥理方面的研究,對機理研究甚少,尤其是醋制入肝經藥性原理研究。 中藥醋制法作為中醫藥學寶貴遺產之一,有必要加強此方面的研究,逐步搞清醋制品的炮制入肝經機理,使此項傳統的制藥技術向現代化邁進。 【參考文獻】 [標簽:s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