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學者紀曉嵐小時愛搞惡作劇,有一次他把磚墻挖個深洞養家雀。此事被石先生發覺后,將家雀摔死,又送回洞內,用磚頭堵好,并在旁邊寫了個上聯:細羽家禽磚后死; 紀曉嵐知是石先生干的,很惱火,便一氣之下續了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清朝咸豐年間,廣西象州才子高則誠,六歲就善對對子。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客人知其敏,見其于桌旁偷食,便出一上聯道: 小兒不識道理,上桌偷食; 高則誠聽罷,立即對出下聯: 村人有甚文章,中場出對。 弄得客人非常難堪。 一次,乾隆皇帝率群臣登泰山,中午時分,來到尼奄斗母宮。眾女尼忙捧來文房四寶,恭請君臣題字留詩。乾隆留下墨寶后,該紀曉嵐了。他看著這幫俊俏的女尼,想起外邊有關該奄女尼不守清規的流言,于是寫下一聯: 一筆直通; 此聯一出,女尼們面露慍色。乾隆見了正欲制止,只見紀曉嵐不慌不忙地加上幾個字,把這一聯變成: 一筆直通西天路; 兩扇敞開大千門。 這一下意境全變,君臣都松了一口氣,女尼們也恢復了她們的笑容。異常尷尬的局面,變成了輕松愉快的笑聲。大家無不為紀曉嵐的敏捷才思以及駕馭文字的能力而嘆服。 紀曉嵐有一次跟乾隆皇帝巡視到了一個縣。這個姓烏的縣官早就聽說紀曉嵐才華敏捷,是個對句奇才,想親自試一下,就出了個刁鉆的上聯: 鼠無大小皆稱老; 紀曉嵐思慮片刻,便從容對道: 龜有雌雄總姓烏。 上下聯倒嵌“老鼠”、“烏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彼此皆出言不遜,實在有失體面。但就對句本身而言,倒也對仗工整,頗具巧思。 據傳,在“赤壁之戰”之前,周瑜與諸葛亮之間曾爆發了一場妙聯之戰。在一次酒宴上,周瑜故意對諸葛亮說“孔明先生,我吟一聯你來對,對得出,有賞;對不出以殺頭為罪,如何,”諸葛亮從容一笑道:“軍中無戲言,請都督先說。”周瑜開口念道: 有手便是扭,無手便是丑,去掉扭邊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長得丑,百里難挑一個丑; 諸葛亮知道周瑜這話是在嘲笑自己的老婆黃阿丑長得丑,便立刻回應道: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東美女大小喬,曹操銅雀鎖二嬌。 周瑜知道這話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發沖冠,幾次都想發作,終因有言在先,只好作罷。 洞房花燭夜是人生的大喜,所謂一團恩愛從天降,萬種情懷得自由也。而新婚之夜的諧趣聯,更吸引人。 月朗星稀,今夜斷然不雨; 天寒地凍,明朝必定成霜。 上聯是新娘出的,聯中的“雨”是雙關語,不雨,既有含羞“不語”之意,亦是不行房事,對出下聯,聯中霜字亦是雙關語,“成霜”者,“成雙”也。相傳此聯為秦觀和蘇小妹所作。 某新娘巧對新郎的聯語也頗有趣: 十八年前不謀面; 二三更后便知心。 新郎說十八年不曾見面,一朝忽做夫妻,人本生疏,新娘巧對的下聯,言新婚當晚,短時間便會親密無間。其語也諧,其意也真,把新婚之夜一對新人的驕也羞也驚也喜也心心相印都概而括之。 一點一滴,當思來處不易; 半推半就,恒念物力維艱。 某人結婚,友人以此聯相賀。此聯巧改了清人朱柏廬《朱子家訓》中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十分詼諧,那就是,“鴛鴦交頸同戲秋水,鸞鳳貼心共度春風”。 但在新婚之夜,也有對婚姻不滿的。有一妙齡女子被迫嫁一老翁,心中不樂,于是便見了趣對: 白日堂中,白發老翁,老皮老肉老骨硬,呸!你還不滾下去,哼哼,今生無姻; 紅羅帳里,紅粉佳人,細腿細腰細骨軟,嘿!我還就迎上來,嘻嘻,前世有緣。 郭沫若小時候偷桃子吃,被老師發現。老師對學生訓斥之后說:“我出一上聯,誰能對出下聯,可以免罰。”老師在黑板上寫道: 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 郭沫若馬上寫出了下聯: 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 老師看了很滿意,免了他的處罰。 舊時,浙江提舉(官名)花某去看望老友。老友是個學官先生。見面時,花某戲言,問老友: 雞卵和鴨卵同窩,雞卵先生,鴨卵先生? 學官先生是個文人,聽得出朋友在用“雞卵、鴨卵”嘲諷他,便隨即對道: 馬兒與驢兒并走,馬兒蹄舉,驢兒蹄舉? “蹄舉”諧音“提舉”。兩人相視一笑,誰也沒有輸給誰。 在一所師范大學的校園里,一個周末的夜晚,一位姓楊的和一位姓薛的同學出聯應對,相互嬉戲。姓楊的的吟道: 烈日當空,化開老雪; 薛姓的也不甘示弱,立即對道: 寒風襲圈,凍死小羊。 雪”與“薛”,“羊”與“楊”均為諧音,兩者巧借諧音表達了相互戲謔之情。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這類文字游戲能調節精神生活,增添樂趣,引來歡愉的笑聲。 詼諧聯的語言藝術 詼諧聯不但讓人捧腹,而且可以益智,其創作特點和技巧有如下幾種形式。 一、析字,包括拼字和拆字兩種。拼是合零為整。比如: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邊明。 這副對聯相傳是金章宗所出,李妃所對,從聯中所對我們可以看出兩個“人”和一個“土”,合起來就是“坐”字,一個“月”字和一個“日”字合起來是一個“明”字。這樣的形式就是拼字。拆字是化整為零,再比如: 踏破磊橋三板石: 分開出路兩重山。 上聯是把“磊”字分成了三個“石”字,下聯是把“出”字拆成了兩個山字。這種形式就是拆字。這種對聯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多找一些這樣的例子。 二、繞口,把兩個音近的字放在同一聯內交錯反復,讀起來攪舌頭象繞口令,就叫繞口。比如: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上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樓、流、音近;井、影,音近的兩組字在上下聯反復交替,讀快了樓與流,井與影更容易攪擾,因此也更為有趣。 三、雙關,用一個詞同時關顧兩個以上不同的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叫雙關。比如: 兩舟并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櫓速(魯肅)、帆快(樊噲)、笛清(狄青)、簫和(蕭何)。魯肅和蕭何是文官,樊噲與狄青是武將。傳這副對聯的作者是一文一武。上聯是武將所出,意思是說文不如武,下聯是文官對的,意思是說武不如文。 三、譬喻,譬喻就是打比方,有明喻有暗喻之分。比如: 長城萬里,側生牙齒啃金鞭。 這幅對聯據說是馮夢龍所作,這里高舉金鞭比喻寶塔,側生牙齒比喻長城。兩聯就是兩個暗喻,甚至都沒用一個是、似、如這樣的詞句。 四、假稱,故意把要講的意思以有關對象的口吻說出來,妙趣橫生。比如: 1945年春節出現于湖南一個土地廟的對聯。是用土地爺和土地奶奶的對話的形式來寫的,炮是爆竹,他們是指土豪劣紳。全聯生動的表現了窮苦百姓在過年時的凄涼景象和他們的不滿,讀來饒有風趣。 五、往返,就是上下聯,每一句都是正著反著念都是一樣的。比如: 天然居是一個酒店,大佛寺是正定的一個寺廟。這副聯就是正反都可以的典型的佳作。 清朝光緒甲辰年,慈禧七十大壽,全國上下都要一副相同的祝壽聯:一人有慶,萬壽無疆。 慈禧五十歲壽辰,中國在中法戰爭中吃了敗仗,開放了云南等地:六十壽辰,甲午海戰又遭失敗,把臺灣等地割讓。這次七十壽辰正值日俄戰爭之后,東三省大片土地喪失,真是每逢慈禧祝壽,疆土必少。章太炎一想及此,義憤填膺,揮筆寫下一聯: 今日幸頤和 明日幸海子 幾忘曾幸古長安 億兆民膏血輕拋 只顧一人慶有 五旬割云南 六旬割臺灣 七旬又割東三省 數千里版圖盡棄 每逢萬壽疆無 此聯一出,人們紛紛稱贊。聯中“一人慶有,萬壽疆無”,與“一人有慶,萬壽無疆”,雖僅差兩字,意思卻有天地之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