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對“老好人”和老實人這兩個概念分得不是很清楚,往往把“老好人”當成老實人,把老實人說成“老好人”。這一含糊,人們對老實人不能真正地喜歡起來,讓老實人吃了不少啞巴虧;對“老好人”,也較不起真來,使他們借著老實人的名義,得了不少便宜。導致老實人在一些單位結果不太好,而“老好人”倒是很有市場,甚至很吃香。
社會輿論引導人們“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這是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什么樣的人才算老實人呢?那就是誠實守信、忠厚善良、安分守己、知恩圖報。具體到品行方面:做人實在、厚道、正派、不事張揚,表里如一;做事認真、踏實、埋頭苦干,任勞任怨;對黨忠誠,熱愛人民,敢于堅持原則,清廉守正,不違背自己良心做虧心事,不會為個人私利向組織伸手,更不會去吹吹拍拍,投機鉆營。
毛澤東在《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對“老好人”是這樣描述的:一種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另一種是見群眾不宣傳,不鼓動,不演說,不調查,不詢問,不關心其痛癢,漠然置之。還有一種人是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之任之。在現實中,那種凡事打哈哈,口口聲聲好好好,就是不辦事的人,在他們的心目中沒有是非觀,沒有原則性,該拍板不拍板,該說話不說話,不敢承擔責任,從不得罪人,說白了還是自私,主要是怕事,擔心做多錯多,干脆不做;怕得罪上級、得罪同級、下級,丟了既得利益。
不難看出,“老好人”不是老實人,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老實人是我們社會的脊梁,是我們需要大力倡導的人生價值取向。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黨員干部,都應該做老實人,這是起碼的標準,更是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如若不然,“老好人”多了,我們的社會正義、倫理道德、做人原則等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價值觀會被扭曲。在我們黨內,如果“老好人”多了,黨風、事業必定會受到不良影響。時下,全黨上下旗幟鮮明地弘揚正氣,“不讓老實人吃虧”,中央領導同志最近強調不用那些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的“老好人”,并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健全完善有效機制,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都給人以希望和鼓舞。這是黨的福音,國家和人民的福音,也是軍隊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