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姚村社 實習生 劉治理)華中師大客座教授陶宏開通過談話方式,已使65名孩子成功脫癮。近日,記者采訪了西安交通大學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的退休教師郭霖,郭老師對上網成癮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上網成癮,中藥可以治療。
僅僅以談話戒網癮,治標不治本,這是郭老師的基本態度。他認為,任何心理現象都有生理基礎,談話只是暫時改變了心理現象,并非生理基礎。所以通過談話戒斷網癮的孩子,即便以后不迷戀上網了,也會迷戀其他。上網成癮和煙癮、賭癮一樣,都是同類心理反應的不同表現,有著共同的生理基礎。這個基礎不變,癮就不會消退。郭老師說:“要改變成癮的生理基礎,強制的治療方式是有很多害處,最好的方式是吃中藥。”
郭老師分析了和成癮有關的兩種重要激素:多巴胺和5-羥色胺。多巴胺和戒斷癮的能力有關,而是否繼續犯癮與5-羥色胺水平高低有關。科學研究發現:如果個體頭腦中多巴胺及其受體的質量和數量不太正常,就很容易成癮。美國一研究精神病學的大學教授說:“人的情緒像一首交響樂,5-羥色胺就是指揮家手中的指揮棒。5-羥色胺水平低于正常值20-30%的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大量中醫藥研究表明,長期服用某種中藥,可以改變這兩種重要的激素。激素的改變可以引起生理基礎的改變,從而使孩子從根本上斷了網癮。郭老師解釋說,長期服用溫熱類藥如附子、干姜、肉桂等,能提升多巴胺含量,而5-羥色胺變化不大;反之,長期服用寒涼類藥如黃連、黃芩、大黃等,能明顯增加5-羥色胺含量,而多巴胺變化不大。所以要從根源上解決上網成癮的問題,必須實施心理引導和必要的中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