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帝王簡介 |
烈祖——李昪(公元888~943年):初名徐知誥,宇正倫。吳國大臣徐溫養子。原掌吳國朝政,后自立稱帝。在位7年,服用丹石中毒而死,終年56歲,葬于永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郊牛首山)。 |
李昪,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人.一說海州(今江蘇省連云港西)人。少年時為孤兒,被五代十國的吳國武帝楊行密收養,后被吳國大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誥。徐溫專權,他被任為異州(今江蘇省南京市)刺史,后任左仆射。徐溫子徐知訓在揚州被吳將朱瑾殺死的當天,李昪帶兵趕至揚州執掌朝政,任參知政事。執政期間,他改革舊習,選用廉潔能干的官吏,重視士人,改革賦稅,發展農桑,逐漸形成為吳國最強的一股勢力。徐溫死后,他出鎮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封為齊王,留子李景通在場州執掌朝政。 |
公元937年10月,他廢吳國睿帝楊溥而稱帝,改國號為大齊,建年號為“外元”,定都金陵。3年后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
李昪稱帝后,對外堅持弭兵休戰.以保境安民。公元941年,吳越國遭受自然災害,南唐群臣都勸李昪趁機出兵攻滅吳越國。李昪卻堅決拒絕,認為國內百姓需要休養生息,不應開戰,并派使者去慰問吳越國,送去許多禮物。對內方面,李昪興利除弊,實行了一些改革,使南唐在他統治期間保持了安寧的局面,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 |
李昪本人生活節儉,不愛聲色,專心國政,常常夜以繼日地處理政務。他希望自己長壽,晚年信奉長生道術,服用丹石中毒,于公元943年3月,在背上生出一個大瘡,醫治無效。他曾拉著長子李璟(即李景通)的手說:“我不行了。德昌宮里儲藏著的兵器、金銀財帛,約價值7百余萬,你守著這些,應當和鄰國友善相處,以保全國家。”又說:“我想延年益壽,服用丹藥,想不到反而導致死得早些。你千萬要以我為戒啊!”激動中竟將他拉著的李璟的手咬出血來。最后他又流著淚說:“我國眼下無事,但是,今后北部邊境一定會有變端的,你可要注意防范!”當天晚上,李昪死于金陵。李昪死后的廟號為烈祖。 |
|
元宗——李璟(公元916~961年):初名景通。烈祖李昪長子。李昪病死后繼位。在位19年,病死,終年46歲,葬于順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郊牛首山)。 |
李璟,公元931年,李昪(時名徐知誥)專吳國朝政出鎮金陵時,留李璟于揚州管理朝政。后李璟受封為齊王。李昪于公元943年3月病死,他于同月繼位,改年號為“保大”。 |
李璟秉性庸懦,愛好文學,又喜歡受人阿諛奉承。他重用了5個擅長文學和專事諂媚的大臣,他們是陳覺、馮延巳、馮延魯、查文徽、魏岑,時人稱為南唐五鬼。他們改變了烈祖保境安民的國策,先后趁閩國、楚國內亂之際,出兵攻打它們。并先后攻滅閩、楚兩國。不過這也損傷了南唐的國力,南唐政權開始走向衰落。 |
公元955年,周世宗柴榮派兵攻打南唐。經過3年戰爭,李璟不得不將江北淮南14州獻給后周;又于公元958年6月廢去帝號,向后周稱臣,南唐的國力更加衰弱。 |
公元961年6月,李璟病死于南都(今江西省南昌市)。李璟死后謚號為元宗,又稱中主玄宗,中宗。 |
|
后主——李煜(公元937~978年):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元宗李璟第6子。李璟病死后繼位。在位14年,國亡投降后被宋太宗趙匡義派人毒死,終年42歲,葬于今河南省洛陽市北邙山。 李煜,他先后受封為安定公、鄭王、吳王。元宗李璟遷居南都后,他被立為太子監國。元宗于公元961年6月病死,他于同年7月繼位。時北宋已建立,他迫于北宋的威勢,用北宋太祖的年號“建隆”。 李煜好讀書,善于作文填詞,是個詞人,又工書畫,精音律,是位高級文士。他的詞多以白描手法和貼切的比喻,直接抒發感情。前期之作多寫宮廷靡華生活,后期之作多反映亡國之君的衰痛,留傳至今的有《南唐二主詞》。 在政治上,李煜是個昏君。他即位時,北宋已發動統一戰爭,南唐岌岌可危,他仍然怠于朝政,縱情聲色,填詞作文、高談佛理。他寵愛一個名叫育娘的宮女,她體態美麗輕盈,能歌善舞,用帛纏腳纖小彎曲如新月,穿著素色襪子,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跳舞,飄飄然如水仙乘波。國難當頭,李煜卻還是醉生夢死,只是每年向北宋進貢大量財物,以博取宋太祖的歡心,維持茍安的局面。后來,他見宋太祖接連攻滅了周圍的三個割據政權,忙除去南唐國號,改稱“江南國主”,希望宋太祖因此而不再攻伐他。 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派大軍進攻南唐,水軍已進據—長江南岸的采石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步軍也抵達長江北岸。消息傳來,李后主還在金陵和群臣飲酒填詞。李煜問左右該如何應付?左右說:“自古以來,沒有軍隊能搭浮橋過江的,宋軍過不了長江!”后主也哈哈大笑說:“我早就說宋軍是孩子在玩游戲罷了。”3天后,宋步軍搭浮橋渡江,南唐守軍有的逃遁,有的投降,10萬宋軍很快就兵臨金陵城下。李后主卻還在宮中和僧人念經講道,全然不知道軍情已經十萬火急。 |
一天,他上城頭巡視,見城外全是宋軍旗幟四處飄揚,這才大驚失色,連忙派大臣去汴京向宋太祖求和說:“我待陛尤如兒子孝順父親一樣,陛下為何還要攻伐我?”宋太祖反問說:“父親與兒子能分成兩家嗎?”一個月后,李后主又派使者去懇求宋太祖不要攻打金陵。宋太祖手按佩劍怒氣沖沖地說:“用不著多說了。李煜并沒有什么罪,但如今天下一家,我的床邊豈容別人打著呼嚕酣睡呢?”李后主見求和絕望,只得調兵前來救援金陵。援軍又在途中受到宋軍夾擊,南唐軍原想放火燒宋軍,不料正遇到刮北風,反燒了南唐軍自己,全軍覆沒。宋軍要李后主投降,他不甘心,卻又拿不出主意,只是整天借飲酒填詞來澆愁解悶。臣子潘佑上書勸諫,要他振作精神,抗宋救亡,他反大怒而將潘佑投入大牢。 |
公元975年11月,宋軍攻破金陵。李后主命左右在宮中堆起柴草,準備自焚,但到了最后關頭又沒了勇氣,只得率領群臣投降。南唐亡。李煜不久被押送到開封,降封為違命侯、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上將軍,居住在汴京。第二年,宋太祖即位,又封他為隴西公。 |
李煜居于汴京,行動處處受人監視。他撫昔思今,滿懷哀怨和悔恨,天天流淚,寫了許多詞來抒發自己的哀怨之情和追念舊日奢侈淫逸的宮廷生活。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叫《虞美人》,他寫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徹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的內容雖無可取,但是它的表現手法洗練、生動,以致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李煜的哀怨情緒為宋太宗所疑慮。 |
公元978年7月,宋太宗派人毒死了他。毒藥名為“牽機”,李煜服后頭足弓曲數十次,狀如牽機,痛苦而死。李煜史稱李后主、南唐后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