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內科視角:看穿PCR(病理完全緩解)
發表者:孫蔚莉
(訪問人次:250)
作者:福建省腫瘤醫院乳腺內科 劉健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04-25 1894 年,Halsted 根據乳腺解剖學及生理學特點提出癌瘤整塊 切除原則,將原發腫瘤與區域淋巴結一并切除,設計了乳腺癌根治術,這是乳腺癌治療史上的里程碑。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由來 并 非 所 有 乳 腺 癌 都 適 合 手 術 , Haagensen 和 Stout 發現手術并不能延長晚 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因此,1943 年,歷史 上首個乳腺癌非手術治療標準出爐:① 廣 泛乳房皮膚水腫;②皮膚衛星結節;③炎性 乳癌;④鎖骨上、內乳淋巴結受累;⑤腋淋 巴結受累引起的上肢水腫;⑥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五大晚期征象”者(五大晚期征 象包括:1/3 以內乳房皮膚水腫、皮膚潰瘍、 腫瘤累及胸壁、腋淋巴結≥2.5 cm、腋淋巴 結累及腋窩皮膚或組織并固定)。因此,通 過新輔助化療將局部晚期不可手術的乳腺 癌變為可手術切除者是治療的標準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乳腺癌的療效 越來越好,人們更加重視乳房的美容,保乳 手術應運而生。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術與乳房切除術后生存率無差異,迄今已有大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保乳手術。 1982 年,Frei 提出新輔助化療的概念,即在 手術前先給予化療再行手術,其理論依據 主要有三點:①研究發現腫瘤≥2 cm 時,腋 窩淋巴結轉移危險性>60%,遠處轉移危險 性>50%;②在 C3H 乳腺癌模型中,原發灶 切除 24 小時后,轉移灶生長加速,術前環磷 酰胺(CTX)化療可徹底阻斷轉移灶的加速 生長;③腫瘤體積越大,耐藥細胞數越多。 理論上,新輔助化療有以下優點:①消滅微小轉移灶;②可能防止耐藥細胞株的 形成;③縮小腫瘤,增加保乳手術的機會;④化療后可根據臨床和病理上的反應情況 判斷預后,并為進一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提供依據;⑤降低腫瘤細胞的活力,減少 遠處播散的機會。因此,為保乳手術而進 行的新輔助化療又是治療的金標準之一。 乳腺新輔助化療研究中最負盛名的是 NSABP B18 試驗,該研究自 1988 年 10 月至1993 年 4 月 共 入 組 1523 例 Ⅰ ~ Ⅱ 期(T1~3N0~1M0)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 AC(多柔 比星+CTX)方案(4 個周期)新輔助化療和 輔助化療治療組.結果顯示兩組無疾病生存(DFS)和總生存(OS)無顯著差異,但與未 獲 得 病 理 完 全 緩 解(pCR)的 患 者 相 比 ,達 pCR 患者 DFS 和 OS 均有顯著改善。 NSABP B18 研究結果告訴我們:① 對于臨床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 療與輔助化療同樣有效;②新輔助化療能 增加保乳手術的機會;③新輔助化療能顯 著改善達 pCR 患者的 DFS 和 OS;④腫瘤對 新輔助化療的反應可作為預測患者預后的 指標。此后,NSABP B27 試驗再次證實,經 新輔助化療獲得 pCR 的患者有生存獲益。 新輔助化療方案的選擇應以獲得更高 pCR 為目標的觀點由此而產生。 都是 pCR 惹得禍 在眾多有關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研究中,不論增加化療周期還是加強化療藥物, 新輔助化療的 pCR 率少有超過 1/3,甚至幾 乎沒有 OS 的獲益,因此,圍繞 pCR 的爭論 愈來愈烈。NSABP B18 試驗結果提示新輔 助化療和輔助化療組的 DFS 和 OS 無顯著 差異,即新輔助化療獲得的 pCR 未能轉化 成 OS 獲 益 。NSABP B27 研 究 中 雖 然 加 強 了化療藥物并增加了化療周期,但同樣未 能證實新輔助化療有 DFS 和 OS 優勢,也未 能證明 pCR 能轉化成 OS 獲益。 因 此 ,有 學 者 提 出 質 疑 ,pCR 只 是 假 象,他不能預測患者預后,三陰性乳腺癌新 輔助化療后的 pCR 率高但預后差,而管腔 型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后的 pCR 率低但預后 好。然而,無論是 NSABP B18 還是 NSABP B27 研究,均證明新輔助化療獲得 pCR 患者 較非 pCR 患者生存有獲益。究竟問題源自 何處? 多面 pCR 2000 年,Perou 根據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將乳腺癌分成不同亞群,即管腔上皮 A 型(Luminal A 型)、管腔上皮 B 型(Luminal B) 型、HER2 型、基底樣(Basal-like)型和正常 乳腺樣(Normal-like)型,pCR 對不同分子亞 型的意義也不盡相同。 2011 年,圣安東尼奧乳腺癌(SABCS)會 議 報 告 的 Gepar Trio 研 究 讓 我 們 對 pCR 的 意義有了新的認識,該研究入組 2072 例患 者,先接受 2 個周期 TAC(多西他賽+AC)方 案新輔助化療,根據療效調整治療策略,無 效者(非進展)隨機接受 4 個周期 NX(長春 瑞濱+卡培他濱)方案化療或繼續接受 4 個 周期 TAC 方案化療;有效者隨機接受 4 個或6 個周期 TAC 方案化療。 結果發現:無效者調整方案、有效者延長化療周期均不能提高 pCR 率;根據療效 調整治療策略可使患者 DFS 和 OS 獲益;有 效者延長化療周期、無效者調整化療方案 后 DFS 獲改善;三陰性和 HER2 陽性型患者 pCR 率 高 ,管 腔 型 患 者 pCR 率 則 低 ;對 于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HER2 陽性)乳 腺 癌 ,獲 pCR 患 者 與 未 達 pCR 患 者 的 DFS 無差異,即 pCR 并不能帶給患者 DFS 的獲益,但根據療效調整治療方案卻可以改善DFS;對于三陰性和 HER2 陽性型乳腺癌, 根 據 療 效 調 整 治 療 方 案 不 能 給 患 者 帶 來 DFS 獲益,但獲 pCR 者 DFS 顯著改善;獲益 最大的是 Luminal B 型 B(HER2 陰性)患者, 無論是調整治療方案還是獲得 pCR 者,DFS 均有改善。 從 上 述 研 究 結 果 中 ,我 們 有 何 啟 示 呢?首先,對于惡性程度高的乳腺癌,如三 陰性、HER2 陽性型、Ki67 指數高的乳腺癌, pCR 具有預測預后的意義,這類患者的新輔 助 化 療 應 追 求 pCR,若 患 者 無 希 望 獲 得 pCR,應盡早手術,避免無謂的方案調整或 療程延長;其次,對于惡性程度較低的乳腺 癌,如 Luminal A、Luminal B(HER2 陽性)乳 腺癌,新輔助化療時應根據療效及時調整 治 療 方 案 ,不 宜 追 求 pCR。 另 外 ,對 于 HER2 陽性的乳腺癌,已有充分證據證實新 輔助化療應與靶向藥物聯合,以期獲得更 高的 pCR 率。 綜 上 所 述 ,在 乳 腺 癌 新 輔 助 化 療 中 , pCR 不再是“可遇不可求”,我們應根據乳腺 癌 的 不 同 分 子 亞 型 采 取 不 同 的 治 療 策 略 , 適宜地追求 pCR。此外,正在研究當中的許 多技術可能有助于判斷 pCR 獲益的人群和 提 高 pCR 率 。 最 后 ,請“ 不 要 迷 戀 pCR,他 不再是傳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