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區的張奶奶現已七十高齡,丈夫于三十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一間破瓦房和三個兒子,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磨難沒有壓倒這位苦難的母親,反而讓她變得更加堅強,為了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為了不讓孩子們寄人籬下,張奶奶沒有再嫁,一直給別人當保姆,靠保姆工作維持一家生計,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養育著三個孩子。 因為為人正直,因為心地善良,二十年的保姆生涯,張奶奶沒有失業過,這家合同期滿,那家等著聘請,張奶奶做得不亦樂乎。 日子在一天天過去,三個孩子也均已成家,四個孫子,兩個孫女相繼問世,也算是兒孫滿堂吧!張奶奶總算是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日子總算熬出了頭。看著兒孫滿堂,張奶奶熱淚盈眶,摸著丈夫的遺像,點燃一炷香,呼喚丈夫的靈魂安息。 二十年來,每當張奶奶感到崩潰得快要倒下的時候,是母親的責任在支撐著他,是丈夫的遺言在呼喚著她,給她力量,扶她前行。如今,自己也算對得起死去的丈夫,對得起張家的列祖列宗,張奶奶為此感到欣慰。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福禍,命運也總是捉弄人,萬物茂盛的春天,刮來一場突如其來的龍卷風,將生機勃勃的生命刮得支離破碎,讓人遺憾不已。 十年前,張奶奶突發高血壓,經醫院搶救,最終沒有擺脫半邊風的宿命,依靠拐杖一瘸一拐地行走,從此,再也不能繼續保姆工作了。 堅強的張奶奶沒有被病魔壓垮,她不想成為孩子們的累贅,極力配合醫生,一邊吃藥,一邊鍛煉,勉強可以生活自理,一個人住在小兒子家的車庫里,這一住就是十年。 張奶奶的三個兒子,個個都有出息,十年里,買別墅,開豪車,為張奶奶爭足了面子,人前人后都能聽到鄰居們的夸耀,投來羨慕的目光。 今年清明,三個兒子相繼回來,兄弟三人一齊回來祭拜死去的父親,拜謝父親在天有靈,拜謝父親保佑他們在商場里如魚得水。為了祭拜死去的父親,為了父親能繼續保佑自己財源廣進,三兄弟買高檔祭品,都不含糊,盡最好的買,撿最貴的挑,樂的祭品店的老板笑呵呵,鄰居們都翹起大拇指,直夸張奶奶好福氣,有三個孝順的好兒子。 春天的氣候像個善變的孩子,說哭就哭了,這不,昨夜下了一整夜的雨,小區里地形低的地面都聚滿了積水,弄得像河流一樣。路過隔壁張奶奶家的時候,看見張奶奶在掃水,許是昨夜被大水光顧了。 好奇心的驅使,進了張奶奶家的門,不看不知道,越看越想瞧,越瞧越好奇,再怎么細瞧,也瞧不出富貴人家的氣息。心想,也許是老人節儉慣了吧!簡陋的房間里只有一張床和一個破舊木柜,一個煤爐子和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家什品,盡管不到三十平米,到也被張奶奶收拾的干干凈凈。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如果只是聽別人道聽途說,我肯定會認為是別人在造謠,怎么也不會相信,這就是開著豪車,住著別墅的有錢人母親居住的房子,心里頓時有些莫名的涼意。便問張奶奶為什么不和兒子一塊居住?張奶奶被我問得欲言又止,我知道張奶奶是個愛面子的人,便不再問下去,為了不讓自己難堪,只好轉移話題,夸張奶奶好福氣,兒子那么孝順,清明節回來得好風光,三個兒子已遠近聞名了。張奶奶嘆口氣說:丫頭,你還不知道吧?人死了可以保佑兒孫,老了活著也就是一塊廢鐵,早死早好啊……。言語中透出一絲哀嘆,不忍看老人難過的樣子,安慰了幾句便匆匆離開。 張奶奶的狀況讓我想起了【老人和狗】的故事,故事里說一個八旬老人,孤獨地住在老房子里,五個兒子都不在身邊,臨死前只有老人養了多年的狗在身邊陪伴,還是鄰居打電話通知五個遠在外地的兒子,兒子聽到父親的死訊,都是哭著回來的,每個人回來的時候,都給父親買來了父親生前最喜歡吃的食品,最高檔的煙和酒,還給父親請來道士做法事,燒了一棟上好的紙房子,風風光光地為父親辦了喪事,買了一塊風水上乘的墓地,還專門請人守墓,為的是讓父親在天堂好好享福。旁人都說老人好福氣。然,是酸是甜,是福是苦,恐怕只有老人自己知道。 (ps:孝心不是孝給別人看的,是責任,是義務。與其去供奉死去的人,不如好好對待活著的人;為什么活著沒人管,死后要淚滿腮?哭給誰看?為什么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呢?)? |
|
來自: 昵稱12477801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