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忠實
![]() 賈平凹文學陜軍不能只有陳忠實、賈平凹這些“老槍”
今年恰逢“文學陜軍”揮師東征二十周年,陜西省作協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適時召開,別有一番意義。而困擾了陜西文壇一段時間的青年作家后繼乏力的問題,在這次會議上又不可避免地被提及。 現場 青年作家不斷向老作家請教 五年一度的陜西省作代會,向來被看成是作家真正意義上的大聚會。昨日的會議議程安排特別緊張,但在會議間隙,作家們互相打著招呼,進行合影,其樂融融的場面讓人倍感溫馨。在這五年一度的文學盛會上,有陳忠實、賈平凹、高建群這些已在文壇成名多年的作家,也有馬慧聰、楊則緯等“80后”的年輕作家。省作協主席賈平凹平日很少穿西裝,但昨日卻特意穿上西裝,和青年作家不斷交流,興致頗高。而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忠實也是親切地和每一位作家握手,詢問他們的創作狀況。對于年輕作家來說,會議更是他們向老作家討教經驗的難得機會,所以大廳里、餐廳里、會場內外,經常看到有年輕作家在向老作家請教,而老作家們也都耐心傾聽青年作家的困惑和問題。 新任的省作協黨組書記蔣惠莉表示,對那些具有創作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年輕作家,省作協要不拘一格吸收到作家隊伍中,為陜西儲備文學人才。而省作協主席賈平凹也說:“怎樣出更多的在全國有影響的年輕作家,這是陜西省作協今后主要要解決的問題。這次大會上將產生新的作協理事會和主席團,我相信陜西文學事業會有一個新氣象。” 聲音 不能只有陳忠實賈平凹這些“老槍” 1993年,“陜軍東征”震動文壇,鑄就了陜西乃至中國文學史上的輝煌。20年后,當年東征的“五虎將”京夫已經作古,而陳忠實、賈平凹、高建群等依然是陜西文壇的中流砥柱。會議間隙,有人提出:為什么二十年了,還是沒有青年作家能從他們手中接過大旗?省作協副主席馮積岐直言:“關于陜西文學,后繼無人是個不能不提到的問題。我們都老了,年輕一代要起來干這個事業,我非常期望他們能扛起大旗。” 陜西文學院副院長王維亞坦言,文學陜軍的未來,寄托在正在成長的青年作家身上,要想文學陜軍長盛不衰,就要從青年抓起。“我們常在一起議論,文學陜軍二十年了,無論外省還是我們自己提起來,還是陳忠實、賈平凹這些‘老槍’,為什么我們年輕作家推不出來,這是一個令人著急的問題。我們現在第一波高端作家都老了,70后作家也都40歲了,而路遙成名時才28歲。我這幾天集中讀了一批陜西青年作家的作品,都很不錯,可為什么在《人民文學》《當代》《十月》《收獲》這些主流文學期刊上發的不多,我們的青年作家為什么推不出去呢?”王維亞認為,不能一提文學陜軍就是小說,“陜西詩歌是很強的,一點兒也不比陜西小說遜色。耿翔、閻安、伊沙、秦巴子、第廣龍、李小洛、成路他們的作品都很有特點,在全國詩歌界很有位置,應當得到應有的重視!” 文/記者張靜 圖/記者尚洪濤 另:《陜西省作家協會章程》修改 作協會員須滿18周歲 在昨天上午的作代會上,有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對《陜西省作家協會章程》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修改。記者注意到,此次修改有兩點值得一提,一是有資格申請加入省作協會員的除了作家、文學評論家外,還有文學作品翻譯者;二是對加入作協的會員提出了年齡要求,必須年滿18周歲。 記者注意到,《章程》修改草案中在“凡贊成本會(陜西省作家協會)《章程》,繳納會費,發表和出版過具有一定水平和數量的文學作品、理論批評著作”等字眼后增加了“文學作品翻譯者”,這也意味著文學作品翻譯者首次具有申請加入作家協會的資格。省作協副主席李國平介紹說,這是為了鼓勵陜西文學的翻譯和出版。另外,這次修改中對要求加入省作協的會員還加入了一條“年滿18歲”的規定,這也意味著如小作家高璨12歲就加入了省作協的“特例”將不會再出現。據悉,這條規定是為了穩定作家創作隊伍,維持文學的嚴肅性。 記者 張靜 |
|
來自: 昵稱12477801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