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美麗; 擁擠的世界,喧囂的人群,沉靜是一種至上的境界。 傾聽自己的心跳,感受思想的脈動,回歸真實的自己。 凝視亙古不語的大山,解讀廣裘無垠的大海。 體味生命的渺小與普通及深刻與偉大,這就是沉靜。
大千世界,宇宙人間,高山流水,大漠云天,湖光如鏡,秋波生煙,花開花落,月圓月缺……都蘊藏著無盡的美。感受這無盡之美須用心靜觀,而沉靜方能靜觀,“萬物靜觀皆自得”,如此,才有美麗的人生。
沉靜是一種準備, 是一種積累, 是再度寬闊浩瀚的序曲, 是即將澎湃奔逐的前奏。 沉靜是沉淀,她過濾了渾濁, 把澄明還原進了那種叫深刻的東西。 沉靜把生存和思索的空間, 拓展得無比高遠, 把思想的目光延伸到了地平線, 在那里發現著、探尋著。
沉靜把沉靜者的胸懷 橫向地拉伸向他所能承受的限度。 如此的限度是一種享受, 面對和向往著開闊。 沉靜是內質,是文明,是發源地又是終點 , 在這兩點之間,過程是漫長而遙遠的, 正是這樣遙遠的行程 構成了努力的艱難中的痛楚、 寂寞和美麗。 走在通向沉靜的羊腸小道上,無暇欣賞風景,如果說什么是風景的話,汗水、腳印乃至于迷茫就是風景,當它變得愈來愈清晰愈來愈美麗的過程就是境界升高的過程。不必擔心無人欣賞,他們的欣賞和自己的欣賞比起來在某種程度上是微不足道的。
沉靜是一種內涵,是高密度的質量的濃縮, 她不追求外射,但無時無刻不在輻射著樸素的光輝, 在援救了自己的同時又在浸潤著比自己更需要援救的他人。 沉靜是一種文化積淀。她的外化是甘于寂寞, 不動聲色;她的內核是沉著自信,默默進取, 容納一切又超越一切。
沉靜是一種人生的姿態。沉靜不是出世,而是“采菊東籬下”的那份悠然。沉靜不是冷漠,而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那份灑脫。

沉靜與年齡無關, 沉靜與閱歷結緣,閱世越多體會越深。 當記憶之閘門拉起,沉靜會助你把持一顆平常心。 那些失之交臂的遺憾,那些有意無意的錯失;那些目睹了他人春風得意后的艷羨、自卑、甚至嫉妒,都會在沉靜的提示下一笑相忘。因為,一切都是句號,一切又是起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憂樂循環風水輪轉,其妙諦不在結局,而在過程。只要自己曾全力付出,就安之若素,問心無愧。沉靜在此時,于內是自持、自省、自重、自強;于外是安祥的氣度、沉著的步履,是嚴師益友,以及一雙脈脈無語的眼睛……
走向沉靜是一 種選擇,又是一場磨難, 這是一場靈魂的搏斗, 其對手是無形的、強大的,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 和它斗爭需要深刻地認識對方,這種認識比認識他人更困難。 和它斗爭需要考問自己, 得向自己心靈深處發起進攻, 向自己的道德文化和把握水準發出置疑 并毫不容情地加以鞭打。 甚至要鞭笞得體無完膚、狼狽不堪。
“靜坐無所為,春來草自青。”惟有讓流水平靜下來,太陽和月亮才能在它的表面上顯現倒影。當人沉靜下來,才能看清所有干擾清晰思考,蒙蔽真實感情,影響智慧判斷,以及阻礙自己找到答案的問題所在,才能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保留一處夢想可以停駐的寧靜地方。
在沒有人知道自己的付出時,不去表白。在沒有人懂得自己的價值的時候,不去炫耀。在沒有人理解自己的志趣時,活著自己——活著自己的執著,活著自己的單純,活著別人讀不懂的癡醉,活著自己美麗的夢想,這不是淡泊而是沉靜。 沉靜也是一種美麗!
沉靜是一種力量,一種勝過任何轟轟烈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