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蘭軍裝的德國黨衛軍,冒充波軍,襲擊了德國邊境的格萊維茨電臺,在廣播里用波蘭語辱罵德國,并丟下幾具身穿波蘭軍服、實際上是德國囚犯的尸體。接著,全德各電臺都廣播了“德國遭到了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9月1日拂曉,德國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9月3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德國閃擊波蘭事件做為二戰全面爆發的標志,對其爆發原因的探索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對波蘭發動侵略戰爭是德國法西斯蓄謀已久的事。根據希特勒的指令,德軍參謀總部早已秘密制定了代號為《白色方案》的作戰計劃。1939年4月3日,希特勒給國防軍下達了《白色方案》的絕密命令。過了幾天,又發出了如何執行《白色方案》的詳細附件,要求武裝部隊“必須準備進行突然襲擊”,“以突然的、有力的打擊來開始戰爭,并且迅速取得進展。”突然襲擊,希特勒稱之為“閃擊戰”,所謂“必須要做到一開始就猛擊敵人或者給予最后的決定性打擊”。那么,為什么希特勒會選擇閃擊波蘭呢?我認為,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后,被迫割讓大片土地,根據《凡爾塞和約》,德國東部的領土劃給了波蘭。這些劃給波蘭的領土包括“波蘭走廊”這個狹長的地帶,走廊盡頭的但澤被辟為了一個非軍事化的國際自由城市,它也是波羅的海最大、最重要的海港之一。這里生活著100多萬日耳曼人,他們已經被波蘭分隔,而遠離了祖國。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于懷。希特勒上臺后便發誓要報這一箭之仇,也許在他看來,波蘭甚至是比法國更不可饒恕的敵人。他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大的軍事強國。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隨即要求波蘭歸還但澤并解決波蘭走廊問題,遭到波蘭拒絕。3月2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然后于31日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保證。有了英法的保證,波蘭態度更加堅決。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達了代號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國三軍部隊于9月1日前完成對波蘭作戰的準備工作。希特勒在指令中強調指出:“一切努力和準備工作,必須集中于發動巨大的突然襲擊”。
(二) 地處中歐的波蘭西接強大的德國,東臨社會主義蘇聯,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種與強國毗鄰而居的特殊地理位置似乎注定了波蘭多災多難的命運。而且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占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后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
(三) 希特勒似乎算準了英、法的心理,他對將領們說:“我在慕尼黑會議上領教過英、法的頭面人物,他們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戰爭的人。再說,他們憑什么同我們打仗?他們才不肯為一個小小的波蘭送死!”
在3月2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并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了保證。有了英、法的保證,波蘭態度更加堅決。1939年7月28日,希特勒獲悉一個重要情報,英、法軍事代表團將赴莫斯科,屆時將形成共同抗德的聯盟。德國位于歐洲中部,軍事大忌就是同時在東線和西線作戰。希特勒即使再狂妄自大,也絕不敢違背這一原則,愚蠢地將自己陷入疲于奔命的尷尬境地。他若要入侵波蘭,準備在西線與英、法開戰,就必須穩住東線的前蘇聯。同樣,英、法的目的則是要調動起東線的前蘇聯,迫使希特勒因懼怕兩線作戰而退縮。雙方都將最大的賭注壓在了蘇聯身上,對于斯大林來說,暫時還不存在倒向哪一方的問題,現在英、法和德國雙方都在他的股掌之上,他只想利用這一歷史的機遇做出最有利于蘇聯的決策。眼下斯大林還不想在準備尚不充分的情況下卷入雙方的爭斗,“因為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爭奪而充當一方的炮灰”。此外,再加上蘇聯提出要保衛波蘭,抗擊納粹入侵,就必須允許蘇軍進入波蘭境內,遭到了波蘭政府的拒絕,因為他們對蘇聯人的戒心并不比德國人的小。波蘭的這一決定使斯大林下定了決心。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趕到克里姆林宮會見斯大林。當晚,雙方便簽署了一經簽字立即生效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并達成了共同瓜分波蘭的秘密議定書。希特勒暫時免去了兩線作戰的后顧之憂,他要放手對付波蘭了。 (四)也是希特勒的一次冒險。希特勒得到蘇聯的一紙保證后,當即下令于26日凌晨4時30分發起攻擊。但到了25日夜間,攻擊令卻被突然取消了,一些提前開動的部隊又被召了回來。原來英波兩國于25日正式簽訂了互助協定,意大利拒絕站在德國一邊參加戰爭。鑒于這種情況,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建議希特勒收回進攻命令,以便爭取時間,對局勢重新考慮。雖然戰爭暫時沒有發生,但是到了8月31日,希特勒還是下定決心破釜沉舟,不惜冒與英法發生大戰的風險,下達了第一號作戰指令,命令德軍于年9月1日凌晨發起攻擊。他要求德國軍人要有鐵一般的意志和決心,速戰速決,不給波蘭以任何喘息機會。他說:“如果部隊停止不前,那就是指揮官的責任。在戰爭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勝利,在勝利后人們是不會追究勝利者的。”1939年3月21日,德國向波蘭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讓但澤并月權在“波蘭走廊”建筑公路、鐵路。波蘭拒絕了這些要求。8月31日德國在其與波蘭接壤的格萊維茨城蓄意挑釁以制造進攻波蘭的借口。
1 波蘭的滅亡,使英法失去了在東方的最后一個盟友,德國剪除了側翼的威脅。 2 通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兩國共同瓜分波蘭,德國暫時將蘇聯拉到自己一方,免除了來自東方的最大威脅,可以全力應對西方,大大改善了德國的戰略態勢
3 德國也明白一戰失敗是由于在兩條戰線開戰,進攻波蘭,先與蘇聯結盟,穩定后方。與蘇聯瓜分波蘭后,德國在毫無后顧之憂的情況下百萬大軍突擊西歐,西歐諸國敗得敗、降的降。平定西歐后,德國大舉侵蘇,打得蘇聯措手不及。那時候幾乎沒有人會懷疑德國會贏得勝利。 4 1誤導英法(英法以為禍水東引伎倆奏效) wudao
在希特勒的戰略計劃中,侵占波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保證能迅速突然地吃掉波蘭,希特勒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玩弄了一系列欺騙手法,大放和平煙幕,麻痹對方,以掩蓋其緊張的戰備活動。對原來與波蘭有邊境爭議的但澤走廊和但澤市,希特勒故意表示:“德國方面,可延至來年或更久”。并向英國政府示意:“但澤問題乃屬地方性問題,”“德國政府準備直接參加談判,同意英政府調停之提議,即請波蘭派遣全權代表迅速來柏林。”在發起戰爭的前幾天,德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偽裝為訓練艦訪問但澤,還派了一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波軍參謀部,并向波蘭軍事當局解釋:“德國準備進攻波蘭全是謠傳,德國確定不動員”。同時還指示但澤的納粹分子向波蘭駐但澤高級委員表示:“德方對于但澤走廊問題,誠于和平解決,現所采取之軍事預防至9月中旬即可結束。”直到臨戰前幾小時,德國外交部長還假裝非常親熱的樣子接見了波蘭駐柏林大使,并舉行會談,會談后,柏林電臺立即廣播了德國的和談提案。 在一片和平氣氛的掩蓋下,希特勒向波蘭邊境集結了大量軍隊和作戰物資。部分德軍還扮成但澤軍隊模樣,從東普魯士開入但澤。德國的法西斯組織“黑衛團”,也以進行體育比賽為名進入但澤。為了保證軍隊調動與集中不致暴露,德軍還到處張貼了“請閉尊口,以免后患”之類的恐怖性標語,以及用秘密警察進行監視等辦法封鎖消息。 希特勒為了竊取波軍情報和組織內應,在波蘭境內利用德意志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中的法西斯分子,組織了法西斯特務組織。德國特務機關派遣了大批間諜,喬裝成資本家、文化代表、記者、牧師、司機等,潛入波蘭,加強對第五縱隊活動的指導。德國特務組織在波蘭政府機關、軍隊、城市和鄉村,宣傳德波“親善”,刺探波蘭的政治、經濟、國防等情報,發展納粹組織,組織法西斯突擊隊,策應德軍的突然襲擊。德國通過這一系列特務活動,把波蘭各方面的情況搞得一清二楚。 波蘭當局被希特勒制造的假象所迷惑,錯誤地認為德軍主力被英法牽制著,不會東調進攻波蘭。等到發現德軍大兵壓境時,波蘭政府才遲遲于1939年8月24日開始局部動員。由于時間倉促,波軍只動員了40個師和22個旅,而且未能全部完成戰略展開。 9月1日拂曉4時40分,正當波軍官兵還在睡大覺的時候,德國法西斯撕毀了《德波互不侵犯條約》,出動了2300架飛機和上萬門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向波蘭全國發動猛烈的轟炸和炮擊。整個波蘭陷于一片混亂,此后不到一個月時間,波蘭全軍覆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