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才高八斗”謝靈運

     一寸大海 2013-05-29

    謝靈運的逸聞趣事

    謝靈運的“神助”  南朝劉宋時的大詩人謝靈運,在文學創作上頗有成就。在當時與顏延之齊名,是宋代最有名的一位大詩人。他的詩歌,不但常為時人所欣賞,而且還是后人創作的典范。因此有關他的創作就流傳著不少有趣的故事。

    據《謝氏家錄》記載,有一天,謝靈運在永嘉西堂作詩,一天都沒有把一首詩作好。正在苦苦思索,似睡非睡、迷糊朦朧之際,忽然看見他的族弟謝惠連走過來,于是頭腦里馬上迸出了這樣的兩句詩: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這兩句詩,是文學史上有名的佳句,幾乎歷代都有人欣賞稱贊這兩句詩。謝靈運寫出了這兩句詩后,非常高興,他馬上對人說:“寫成這兩句詩是有神幫助我,并不是我寫的。”而當時人也認為,謝靈運只要一看見謝惠連,就會才思活躍,佳句縱橫,好的詩句就會不知不覺地從頭腦中迸發出來,真是令人奇怪。

    事實真是如此嗎?大凡稍有一點文學創作經驗或文學理論知識的人都會知道,謝靈運面對謝惠連便有佳句迸出,這并不奇怪,也并非是什么神助,而是創作過程中靈感的突然爆發。實際上,謝惠連也是才思富捷的人,他寫作的《秋懷》詩、《搗衣》詩,據當時人評價,就是構思敏捷的謝靈運,也并不能超過他。他還和謝靈運常在一起游玩賦詩,有一次到福建閩侯縣歐冶子的鑄劍之處,二人并詩連句,并把詩歌刻在鑄劍處潭邊的大櫟樹上。正是因為謝惠連也構思敏捷,所以謝靈運見到他就同樣觸發了自己的創作靈感,而寫出了“池塘生春草”這樣的好句子。而在此之前,謝靈運實際上已構思了一天,他似睡非睡迷糊朦朧,很傷精神。以至明人胡應麟說他的好詩句“多出深思苦索”才寫成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謝靈運苦苦思索,觸發了靈感就能得出好句子嗎?其實關鍵并不在此,而在于謝靈運平時的生活積累。謝靈運一生仕途頗不得意,因此常常游山玩水以求解脫。就是因為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素材,鍛煉了他對自然山水的感受能力,打下了他寫山水詩的扎實基礎。這一點,宋人葉夢得看得很準,他評價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說:“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詩家妙處,當須從此為根本。”真是一語中的。葉夢得的話不僅揭示出了謝靈運有“神助”的神秘色彩,而且也指出了必須充分地體驗生活,歷經時間的淘洗,然后才能寫出好的詩句,才能寫出人人擊節稱贊的優美篇章。

    店家女巧對謝靈運  東晉大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首時,常外出體察民情。一日到景寧鶴溪山村,宿溪邊一客店,吃罷晚飯,正擁被于床上看書,“噔……”,一陣樓梯聲,有人來給他送茶。謝靈運抬頭一看,見一個十五六歲姑娘,打扮樸素,一條絲帶扎著滿頭秀發。他就隨口吟道:“六尺絲帶,三尺纏頭三尺掛”,

    不料,姑娘朝謝靈運淡淡一笑,便答:“一床棉被,半床遮身半床空”。

    謝靈運大吃一驚,想不到姑娘有如此才氣,對仗如此工整,可惜口氣有點輕飄,我男你女,你怎好說老夫棉被半床空?便道:“竹本無心,偏生許多枝節。”

    姑娘一聽,知道剛才隨口所對,有易生誤會漏洞,馬上答道:“藕雖有孔,不染半點污坭。”

    謝靈運一聽,知其所對不是輕飄,乃無心所對,就故意嘆氣道:“唉!山深林密,教樵夫如何下手。”

    姑娘從容答道:“哎!水清沙淺,勸漁夫莫費心機。”

    答罷,泡好茶,帶上房門下樓。謝靈運目送姑娘離房,自言自語道:“山高溪小,偏出如此奇女。”

    偏偏姑娘在樓梯上聽到,便朗聲答道:“地僻村貧,莫嫌怠慢貴客。”

    謝靈運對詩鯉魚精   景寧的沐鶴溪邊有“浣紗潭”三個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樂公謝靈運題。”東晉的大詩人怎會跑到這山鄉僻壤的水潭邊呢?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東晉年間,謝靈運受命任為永嘉太守,這日,他來到沐鶴溪畔,只見波清水碧,風景如畫。他詩興大發,正想吟上幾句,忽見前面垂柳下,有兩位紅衣姑娘在水邊浣紗,輕輕的笑語順風傳來。謝靈運舍舟登岸,向兩位姑娘走去。

    兩位姑娘忽然見一個陌生人走到身邊,立即收起笑語,低頭不作聲。謝靈運心想,我何不來個投石問路,試試兩位姑娘的才氣,就清了清喉嚨,隨口吟到:浣紗誰家女,香汗濕新服。對人默無言,何事甘辛苦?    

    兩位姑娘聽了,并不作答,只是抬起頭來對謝靈運淡淡一笑。哎喲,姑娘真美,笑得更美。謝靈運眼前一亮,正待上前再搭話,誰知兩位姑娘提起竹籃,順溪岸跑了。謝靈運跟著沿溪而下,來到一個深水潭邊,見兩個姑娘放下竹籃,雙雙俯身浣紗。謝靈運心想:好傲氣的村姑,你們不理睬我,我偏要戲弄一番,看你倆開口不開口?于是又走到兩位姑娘身旁,揚聲吟道:我是謝康樂,一箭射雙鶴。試問浣紗女,箭從何處落?    

    吟罷,只聽見兩位姑娘“吃吃”一笑,隨即異口同聲回吟道:妾本潭中鯉,偶爾灘頭嬉。嬉罷自返潭,萍蹤何處覓?   

    吟聲剛落,兩位姑娘雙雙挽著手,縱身躍入碧波深潭中去,潭水濺起一陣水花,隨即又平靜如鏡,仔細看時,只見碧波中游著兩尾紅鯉魚,它們朝謝靈運將頭點晃三下,尾巴搖擺三下,雙雙潛入水底去了。

    謝靈運見姑娘雙躍潭,大吃一驚,后見雙紅鯉對他點頭搖尾,又仔細體味姑娘回吟的詩句,不由又驚喜又惋惜,對著丘潭長長嘆了一口氣,而后取出筆墨,在深水潭旁題了“浣紗潭”三個字。自此,民間就傳開了謝靈運對詩鯉魚精的故事。謝靈運題字的“浣紗潭”,人們也稱為鯉魚潭。沐鶴溪的上游,也被稱為浣紗溪。

    才高八斗的謝靈運   才高八斗常常拿來形容某個人有才華,那么,這個成語是誰發明的呢?發明者是南朝大詩人謝靈運,中國山水詩歌的開山鼻祖。他曾對世人說:“天下才共十斗,曹子建占了八斗,我自己有一斗,剩下那一斗,你們大家去分吧。”

    謝靈運是個縱情山水的才子。有一次,他對迷于佛事的會稽郡守說:“得道要靠慧根,你升天會在我前面,成佛一定會在我后面。”他在家鄉游玩的時候,常有數百名仆役跟隨,浩浩蕩蕩,興師動眾。一次,他率仆役在世襲的南山游蕩,遇林開路,見水架橋,不覺間竟進入相鄰的臨海郡境內。臨海太守誤為盜賊入境,匆忙帶兵抵御。他還發明了一種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成為登山者效仿的工具。數百年后,詩人李白在攀登浙江境內的天姥山時,腳上踏的就是“謝公屐”。

    謝靈運與仙都   黃帝在縉云仙都煉丹,乘龍上天的傳說流傳很久很廣,在1600多年前已經出現,最早記載這個傳說的是晉宋間大詩人謝靈運。

    北宋《太平御覽》中所載謝靈運《與弟書》中說:“聞惡溪中九十里,有五十九瀨,王右軍游此惡道,嘆其奇絕,書'突星瀨’于石。”惡溪就是好溪,王羲之欣賞了好溪兩岸風光,應該游過仙都,“嘆其奇絕”,可能是指鼎湖峰一帶的奇麗景色,可惜他未留下其他文字,他所書的“突星瀨”三字題刻,據后人考查,宋朝時猶在,位于縉麗交界處。縣志載因為當地人“苦州縣模拓之擾,推石墜潭中”。

    在王羲之游縉云后,為仙都留下文字的是謝靈運,謝靈運也出生于當時高級士族家庭,小名客兒,所以又稱為謝客,他是有名的淝水之戰中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襲祖父康樂公之封,所以又稱謝康樂。少時聰穎好學,博覽群書,善詩文,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也是一個崇信道教的名士。他在南朝宋代,曾任永嘉太守,臨川內史等官職。他自負有宰相之才,而未被起用,怏怏不樂。酷愛山水,性喜游覽,寫下大量山水詩文,詞句富麗精工,是詩壇中山水詩的開創者,在中國詩歌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由于他恃才傲物,與當時劉宋王朝和官員產生矛盾,宋文帝元嘉十年(433)以“謀反罪”被殺。

    謝靈運在劉宋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時,游歷了縉云的許多風景名勝,包括仙都、南巖、縣城附近的鷓鴣山等處。據本縣壺鎮金竹(朱氏宗譜)記載,他是取道斤竹澗入境的,曾作有《從斤竹澗越嶺溪行》一詩,斤竹就是金竹村。縉云許多景點留有謝靈運的遺跡,如仙都有謝公嶺,縣城吏隱山有謝公巖,鷓鴣山又名謝公山,南巖又名康樂巖,巖背舊有康樂廟,昆坑巖門有謝公廟。

    謝靈運與縉云還有另一段因緣,他有一支后代遷居縉云。謝被殺后,他的次子起宗因避禍化名麟趾從會稽逃到縉云,就在鷓鴣山西麓的山谷中隱居下來,后子孫繁衍,形成村落,即今縣城內的謝山村。今謝山村《謝氏宗譜》載有此事,謝氏宗族是縉云縣有文字記載中最早遷入的一支。

    謝靈運游過縉云后在《名山記》中這樣描述鼎湖峰:“縉云山旁有孤石,屹然干云,高二百丈,三面臨水,周圍一百六十丈。頂有湖,生蓮花,有巖相近名步虛山。……古老云:黃帝嘗煉丹于此。”謝靈運在《歸途賦》中又說:“停余舟而淹留,搜縉云之遺跡,漾百里之清潭,見千仞之孤石。”謝靈運在《山居賦》中也提及“縉云”、“鼎湖”、“方石”。·謝靈運在這些文章中清楚地提到黃帝煉丹于仙都之事,生動地描述了“孤石”,提到步虛山。他文中所說的“縉云”,可能指黃帝也可能指縉云山。謝靈運還講到龍須草,所作《名山記》說:“凡此諸山多龍須草,以攀龍而墜;化為此草,又有孤石從地突起,高三百丈以臨水,連綿數十峰,或如蓮花,或似羊角之狀。”這里又提到孤石(鼎湖峰)。他所提到的龍須草是說黃帝乘龍升天時,群臣就抓著龍須想跟隨上天,龍須斷了,落地化為龍須草。后來,明朝的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寫道:龍須草,產縉云。 

    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

    在我國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他開創了山水進入詩壇的先例,后人稱他為山水派的祖師。他就是南朝宋齊時期的“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之一的謝靈運。謝靈運的家族屬于東晉的大土族,祖籍在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代居于會稽(今浙江紹興)。他生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死于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

    謝靈運小名叫客兒,生來聰明靈氣。他的祖父即曾在淝水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謝玄,非常疼愛這個靈秀漂亮的小孫子,把他視為掌上明珠。他曾高興地對人說:“我生下了一個不肖的兒子,他卻給我生下了一個好孫子。”因為謝靈運的父親謝{王奐}天性遲鈍,掛了個秘書郎的官職整天閑置在家,很早就去逝了。謝靈運4歲的時候,祖父病重,臨死前諄諄囑咐家人一定要把靈運帶好,培養成才。謝靈運8歲時襲封康樂公。

    謝靈運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讀的書多而廣,詩文寫得非常出色,文筆奔放,辭藻豐茂。他的詩在江南一帶廣為流傳,許多人爭相抄誦,與大詩人顏延之同為江南第一流文學家。

    但謝靈運出身于官府大家,生活在烏衣巷里,家里人又非常嬌慣他,所以,使他養成了擺闊氣、講擺場的公子哥兒習性。他出入府市,身邊總是前呼后擁地跟著一幫子隨從為他提衣提物,左攙右扶,正像人家說的那樣:“四人摯衣裙,三個提坐席。”這種生活方式養成了他傲慢無禮、為人尖刻的習性。他的叔父謝瑤怕他長此下去會樹敵太多,就讓他的堂兄謝瞻找機會勸說他。有一次,謝靈運和謝瞻同坐一輛車出游,謝靈運又無事生非地指手劃腳取笑別人。謝瞻皺了皺眉頭,勸戒他說:“你的父親早已去逝,可直到現在還有人談論他,常有褒貶。如果你聽到別人譏諷你父親,恐怕一定很不高興吧?瞎扯人家的長短,惹人生氣,何必多此一舉呢?”幾句話,說得靈運面露羞色,無言以對。以后,靈運還真的有所收斂。

    后來,謝靈運進入了仕途,曾任永嘉太守、秘書監及臨川內史等職。但他還是常有為人失禮的行為。朝廷始終把他當成一個學者對待,并不給他實權。這對于想在官場上“一展宏圖”的靈運來說,實在是不小的打擊,為此,他憤憤不平,認為自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他仕途失意,悶悶不樂,做官時也不問政事,只知游玩于山水之間,游覽于奇景妙境之中。每游覽一處地方,就寫一篇詩文,山水開始大量入詩。后來,靈運干脆稱病辭職,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地方——會稽。那里有祖上的房產田業,他祖父、父親也葬在那里。

    謝靈運祖上的莊園一側靠近青山,周圍是一帶江水,環境清靜幽雅,景色優美。他和當地的隱士交往,游樂,決定就在這里了此一生。謝靈運的山水詩大量涌現,許多人都爭相傳抄。他創作的《山居賦》景色秀麗迷人:“石傍林而指巖,泉協澗而下谷。淵轉渚而敬芳,岸靡沙而映竹。草迎冬而結范,樹凌霜而振綠。”

    謝靈運還有許多吟詠景色的美麗佳句如《悲哉行》中:“灼灼桃悅色,飛飛燕異聲。檐上云結陰,澗下風吹清。”寫日月朦朧的傳神佳句:“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在《登江中孤嶼》一詩中寫道:“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在《游南亭》中寫道:“時競夕澄霽,云歸日西馳;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太陽)。”  有一年冬天,謝靈運因生病而多日沒有走出房間,當他病愈之后外出散步,才發現室外已是春意融融,他頓生靈感,馬上提筆寫下了《登池上樓》一詩。詩中佳句連連,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說這是天上的神功助我,因為我并沒有費心思去想這句詩。

    謝靈運還仿效民歌的形式寫山水詩。如《東陽溪中贈答二首》:“可憐誰家婦,緣溪洗素足,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可憐誰家郎,緣溪乘來的,但問情若何,月就云中墮。”在他寫的一樂府詩中吟詠山水的佳句有:“郁郁河邊樹,青青野田草。”“連峰競千仞,背流各百里。”“習習和風起,采采彤云飛”等等。

    謝靈運酷愛登山。而且喜歡攀登幽靜險峻的山峰,高達數十丈的巖峰他也敢上。他登山穿一雙木制的釘鞋,上山取掉鞋掌的齒釘,下山取掉鞋跟的齒釘,行走起來分外穩當。許多山水詩就是在攀山越嶺之中寫出來的。

    謝靈運年少才高,但他卻恃才自傲;玩世不恭,敢于違抗權貴。他曾高傲地說:“天下有一石,建安詩人曹植獨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來及現在的聞名之人共分。”會稽太守孟凱是個信佛教的人,謝靈運很看不上他。有一次當面譏諷他說:“你升天可能在我前頭,但成佛一定在我之后。”孟凱很生氣。謝靈運常和山中隱士飲酒作樂,行為放蕩不羈。他們在會稽的千秋亭里醉酒后,竟一絲不掛地呼號,孟凱認為是和自己過不去,就派人告誡他。謝靈運生氣地說:“我自己大叫,關你糊涂人什么事?”孟凱本來對謝靈運就沒有好感,因此乘機上表朝廷說謝靈運任意橫行,百姓受到驚擾,有異志,要造反。謝靈運很氣憤,到京師上表說:“我從抱病回籍后,三年多幽棲于窮山絕壁之中,和外界幾乎分離隔絕。我安分守己,以享余年,至今不知犯了什么罪?自古以來,雖然圣賢也免不了誹謗,但所謂造反者,一定要有生死結義、聚黨集眾者,或是勇冠鄉里、天天舞刀弄槍者。從沒聽說文皺皺的書生和山林里的隱士有叛隱篡國的。”宋文帝看了奏本,明白謝靈運是被冤枉的,沒有治謝靈運的罪。但謝靈運終究是得罪了不少人,最后還是被人陷害至死。可惜的是首創山水詩的大詩人死時才剛剛49歲。

    謝靈運一生著有許多著作。他有文集19卷,詩集5卷,詩集抄lO卷,第集10卷,設論集5卷,連珠集5卷,新撰樂府集11卷,四文詩集l卷,是個多產、天才的作家。

    謝靈運寫的詩很美,但他的人品和舉止卻不如他的詩美。在他身上時時表現出士族大家的驕橫和名利、權力的貪欲。但他在文學史上的貢獻是不能抹煞的,他的詩畢竟是開創了一種新風格,并蕩滌了籠罩在詩壇百余年的玄學詩風。他的詩缺乏積極的社會內容,有時還會流露一些享樂頹廢的思想感情。謝靈運開創了山水進入詩壇的先例,他的山水詩為后代詩人所推祟仿效。

    古代詩家詩冠榜趣事之謝靈運

    金蛋仔讀楚辭《招隱士》,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出家叫游,旅游也是出家呀!楚辭的“春草生兮萋萋”為何不敵五言詩歌的“萋萋春草繁”?難道五言詩挑春蕩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是原上草,沒有規模的“池塘生春草”照樣催生更新呀。看到春草,使人聯想到青春景象,春意盎然。春風化綠,無論是游春客,還是春游者,首選應是旅游山水風光,賞山清水秀。我國古代山水派詩人為游客介紹和導游寫下無數篇章,可是不能忘記引領旅游事業的開拓人是謝靈運,旅游文化作品大手筆之首的謝靈運創作了系列詩歌,千年后明朝有導游大師以歷險傳奇記錄成書《徐霞客游記》。

    “詩春”——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山水派詩人,春游,旅游)

    入榜詩篇《登池上樓》:“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宵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及窮海,臥屙(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徵)在今。”

    謝靈運進德失意,退耕無力,病夫初愈,可以做池塘小春草呵!有一洼春水柳鶯相伴嘿!

    選讀詩篇《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挾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謝靈運愛好旅游,告別或者淡化政治,寄情山水,陶冶情操。

    選讀詩篇《登石門最高頂》:“晨策尋絕壁,夕息在山棲。疏峰抗高館,對嶺臨回溪。長林羅戶穴,積石擁階基。連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來人忘新術,去子惑故蹊。活活夕流駛,嗷嗷夜猿啼。沉冥豈別理?守道自不攜。心契九秋干,目玩三春荑。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

    謝靈運游玩山水,尋歡娛樂,回歸天然,登青云梯,宛若神仙。

    選讀詩篇《于南山往北經湖中瞻眺》:“朝旦發陽崖,景落憩陰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側徑既窈窕,環洲亦玲瓏。俯視喬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橫水分流,林密蹊絕蹤。解作竟何感?升長皆豐容。初篁包綠籜,新蒲含紫茸。海鷗戲春岸,天雞弄和風。撫化心無厭,覽物眷彌重。不惜去人遠,但恨莫與同。孤游非情嘆,賞廢理誰通?”

    游山涉水,千萬不要單獨活動,要集體行動,團隊旅游。互助安全,同享奇趣。

    選讀詩篇《從斤竹澗越嶺溪行》:“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巖下云方合,花上露猶泫。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川渚屢徑復,乘流玩回轉。蘋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淺。企石挹飛泉,攀林擿(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譴。”

    觀賞景色,情景結合。旅游者于景物之中感悟哲理。

    通過以上詩篇,讀者體會出作者的寫作模式:敘事——寫景——說理。詩中仍舊擺脫不了玄言詞句。

    “詩春”趣事:公元422年劉宋少帝即位,謝靈運以“非毀執政”出任浙江永嘉太守。423年春,他在政治失意,久病初起的情況下寫下《登池上樓》詩。此后開始大轉折,他酷愛游玩山水,“將窮山海跡,永絕賞心悟”,先后創作大量山水詩篇,并著《游名山志》。關于“池塘生春草”的詩句,是作者創造的還是轉借制造的,據《謝氏家錄》說,謝靈運每逢面對族弟謝惠連,往往便得佳句。曾于永嘉西堂作詩,竟日不成,忽夢見惠連,即得名句“池塘生春草”。所以謝靈運常說:“這句詩有神靈相助,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種傳說好像有意炒作。似以傳奇拔高“池塘生春草”,借以美譽“大小謝”。“大小謝”在當時,一指謝靈運和謝眺,另一指謝靈運和謝惠連。

    謝靈運——大謝的山水詩多為有句無篇,清新可愛。《文心雕龍》的“明詩篇”有“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劉勰的名言正是對以“大謝”起始為首的南朝詩歌崇尚聲色的恰當文學評論,“大小謝”們的詩歌改變了東晉以來詩壇上籠罩的“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風。

    大謝“詩春”的山水詩為讀者和旅游者提供了大量的風景詩句和觀光名句: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

    “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入彭蠡湖口》);

    “澗委屢迷水,林迥巖逾密”(《登永嘉綠嶂山詩》);

    “千頃帶遠堤,萬里瀉長汀”(《白石巖下徑行田》);

    “銅陵映碧澗,石蹬瀉紅泉”(《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

    “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煙”(《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

    “濯流激浮湍,息陰倚密竿”(《道路憶山中》);

    “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游赤石進帆海》);

    “越海陵三山,游湘歷九嶷”(《初發石首城》);

    “陵隰繁綠杞,墟囿粲紅桃”(《入東道路詩》);

    “連鄣疊巘崿,青翠杳深沉。曉霜楓葉丹,夕曛巒氣陰”(《晚出西射堂》);

    “遠巖映蘭薄,白日麗江皋。原隰荑綠柳,墟囿散紅桃”(《從游京口北固應詔》);

    “千圻邈不同,萬嶺狀皆異。威摧三山峭,瀄汩兩江駛”(《游嶺門山詩》);

    “日末澗增波,云生嶺逾疊。白芷競新苔,綠蘋齊初葉”(《登上戍石鼓山詩》);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暝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夜宿石門詩》);

    “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游赤石進帆海》);

    “列宿炳天文,負海橫地理。連峰競千仞,背流各百里”(《會吟行》);

    “暮春雖未交,仲春善游遨。山桃發紅萼,野蕨漸紫苞”(《酬從弟惠連》五章其五);

    “隱汀絕望舟,騖棹逐驚流。欲抑一生歡,并奔千里游。日落當棲薄,系纜臨江樓”(《登臨海嶠初發疆中作與從弟惠連可見羊何共和之》四章其二);

    “溯溪終水涉,登嶺始山行。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飛泉,攀林搴落英”(《初去郡》);

    “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久痗昏墊苦,旅館眺郊歧。澤蘭漸被徑,芙蓉始發池。”(《游南亭》);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大謝的山水詩大多數是《登池上樓》以后所作。讀者閱山水詩句,領會“賞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田南樹園激流植援》)。盡管大謝寫下許多旅游詩,然而,“山水不足以娛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憂”,他耿耿于懷的是政治權勢。白居易《讀謝靈運詩》,有“壯志郁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的體會。讀者于奇趣中欣賞大謝“詩春”的其他春句:

    “裊裊秋風過,萋萋春草繁”(《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修竹茂林詩》);

    “懷故叵新歡,含悲忘春暖”(《道路憶山中》);

    “鳴笳發春渚,稅鑾登山椒”(《從游京口北固應詔》);

    “未厭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游南亭》);

    “心契九秋干,目玩三春荑”(《登石門最高頂》);

    “海鷗戲春岸,天雞弄和風”(《于南山往北驚湖中瞻眺》);

    “汩汩莫與娛,發春托登躡”(《登上戍石鼓山詩》);

    “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過白岸亭》)。

    愛好旅游的讀者,莫錯失賞吟選讀詩篇《齋中讀書》:“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因乃歸山川,心跡雙寂漠。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執戟亦以疲,耕稼豈云樂?萬事難并歡,達生幸可托。”

    《莊子》有達生之情傀,無論是讀書、務農、辦公、做事,都要學習養生和達生,心態里的旅游便是高級逍遙游。

    相關詩篇:李世民《首春》:“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初風飄帶柳,晚雪間花梅。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芝田初雁去,綺樹巧鶯來。”

    (晚唐)唐彥謙詩《春草》:“隨夢入池塘,無心在金谷。春風自年年,吹遍天涯綠。”

    (晚唐)蕭遘詩《春詩》:“南國韶光早,春風送臘來。水堤煙報柳,山寺雪驚梅。練色鋪江晚,潮聲逐渚回。青旗問沽酒,何初撥寒醅。”

    山水田園詩派及代表人物

    山水田園詩源于東晉的謝靈運和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園詩派的形成  《詩經》和《楚辭》作為秦漢前詩歌的兩座高峰,雖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寫,本身并不具審美的價值。兩漢數百年,樂府五言詩,已有了較多的自然風光描寫,但受如家思想影響,漢詩中仍未能出現山水之作。漢末建安時期,曹操寫了一首《觀滄海》,為漢以前詩壇獻上了唯一的一首完整的山水樂章。

    真正將自然山水作為一種獨立的審美對象,詩人以自然山水為題材寫詩,則始于魏晉六朝。魏末晉初詩壇,山水詩已逐漸增多,代表人物為嵇康、張華、左思、郭璞。山水詩又經過了五言詩的曲折經歷,到了晉宋時代,終以陶淵明、謝靈運這兩位大詩人的出現,而在詩國確立了自己的地位。隨著唐詩繁榮局面的到來,山水詩出現了麗日經天的壯觀。王維與孟浩然等繼承了陶淵明、謝靈運山水詩傳統,形成了一個與邊塞詩派交相輝映的山水田園派。

    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 陶淵明等詩人形成我國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我國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形成我國盛唐山水田園詩派。

    東晉田園詩派代表人物:陶淵明

    陶淵明是東晉田園詩派一位非常重要的詩人。他被尊稱為隱逸詩人之宗,而且開創了田園文學這一文學潮流。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東晉田園詩派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緊密相關。魏晉時期,地主莊園經濟進一步發展。思想意識形態領域中,經學衰落,崇自然、尚清淡的玄學風氣極盛,當時的士族文人有的縱情山水,以隱居逃避現實,所以文學領域玄言詩、山水詩盛極一時。

    南朝山水詩派代表人物:謝靈運、謝朓

    謝靈運是南朝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宋初,謝靈運在仕途上不得志,便寄情山水,刻意于這方面的開拓與創新 ,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作品,使山水的描寫終于從玄言詩中獨立出來,從而確立了山水詩在士族詩壇上的統治地位。從此,山水詩就成為人們經常創作的一種詩歌體裁了。

    謝朓,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后因安王蕭遙光誣陷而死。

    南朝山水詩派形成背景:東漢以來豪族地主莊園興起,由于漢末社會動蕩,一些清流士大夫漸次脫離宦場,移居田園。另一方面一部分士人被迫在世俗的功利追求與個人的為全身遠害中徘徊,并由此滋生朝隱之風。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派,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之一,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謝朓等的山水詩。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閑適澹泊的思想情緒,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他們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寫雄奇壯闊的景物,又能細致入微地刻畫自然事物的動態;在自然景物的觀察上別有會心,能夠巧妙地 捕捉適于表現其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詩向前推進了一步。其中以王維成就為高,他是詩人,又是畫家,能以畫理通之于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于李杜之外,別立一宗,對后世影響很大。

    山水田園詩派興起背景:盛唐時期社會安定,國力強大,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為漫游行旅、賞玩山水提供了條件。佛道兩家勢盛,為詩歌提供了文化及審美心理的基墊。隱逸情懷成為一種超然獨立的文化心態和崇尚自然的審美趣味,與山水田園詩的形成有緊密的關系。晉宋以來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也無疑提供了藝術上的借鑒。

    李白賦詩詠靈運

    郭慶祥

    謝靈運(385—433),南朝著名詩人,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世居會稽東山(在今上虞境內)。唐代詩人李白曾多次賦詩詠靈運,以詩人特有的方式表達他對靈運的緬懷之情。李白賦詠靈運的詩歌內容,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詠靈運愛山水

    “蹈海思仲連,游山慕康樂。攀云窮千峰,弄水涉萬壑。”這是李白在《越中秋懷》一詩中的開頭四句。“康樂”,指謝靈運。謝靈運的祖父謝玄是東晉名將,因淝水之戰有功,受封康樂公。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年僅十五歲的謝靈運赴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襲封康樂公。謝靈運自幼生活在會稽東山,家鄉的秀麗山水陶冶了他的心情,吸引他去尋山涉水,就其一生而言,真可謂“攀云窮千峰,弄水涉萬壑”,使李白不勝羨慕。

    “故人棲東山,自愛丘壑美。”這是李白《題元丹丘山居》一詩中的開頭兩句。謝靈運愛好山水,對山水之美具有很強的欣賞力,他不僅善于發現山水之美,而且善于創造山水之美。在兩次歸隱棲居東山期間,他不僅尋山涉水,寫作詩賦,而且擇山開徑,營造新

    居,美化環境。

    李白很欽佩謝靈運對山水的鑒賞力,他在《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巖寺》一詩中,表達了這種欽佩之情。這首詩一共四句:“乘君素舸泛涇西,宛似云門對若溪。且從康樂尋山水,何必東游人會稽。”李白在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巖寺時,有一種宛似游會稽云門山的感覺,因而很自然地想到愛好山水的謝靈運。他認為謝靈運的足跡不僅僅局限于會稽一地,他的足跡遠遠超出會稽之外,游過不少名山大川,所以不妨跟著謝靈運的足跡,尋訪各地的名山大川,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

    李白的“且從康樂尋山水”,并非隨便說說,而是認真做的。他不僅“遍游越中”,而且游永嘉、人彭蠡、登廬山,總之是循著謝靈運的足跡尋訪各地的名山大川,并且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一再表達對謝靈運的緬懷之情。例如:在《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一 詩中。李白有“康樂上官去,永嘉游石門。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等詩句;在《人彭蠡經松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游覽之志》一詩中,李白有“謝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門。余方窺石鏡,兼得窮江源。欲將繼風雅,豈徒清心魂。前賞逾所見,后來道空存”等詩句;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中,李白有“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等詩句。’

    二、詠靈運善詩文

    ''故人贈我我不違,著令山水含清暉。頓驚謝康樂,詩興生我衣。襟前林壑斂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這是李白在《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中的詩句。這六句詩,表達了李白對謝靈運善于創作山水詩文的由衷贊美。

    ''故人”,指的是殷明佐。他贈送李白一件“五云裘”,李白收受了這件珍貴的毛皮衣服,把它穿在身上,認為這樣能使山水增輝。這就是“故人贈我我不違,著令山水含清暉”兩句詩的意思。其中,“山水含清暉”,引自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一詩。李白對謝靈運的山水詩十分贊賞,認為這首詩寫得尤其好,好得令人驚奇。山水含清暉”,描寫的是白天的山水景色。可是,氣候是在變化的,到了傍晚,山水的景色就不同了。想到這里,李白生發詩興。這就是“頓驚謝康樂,詩興生我衣”這兩句詩的意思。那么,傍晚的山水景色是怎樣的呢?李白很自然地想到謝靈運在同一首詩歌中的“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這兩句詩。于是做起衣服襟袖的文章來了,這就是“襟前林壑斂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兩句詩。李白認為,謝靈運在詩中的“山水含清暉”與“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把山林溪谷在白天和傍晚的氣候變化所呈現的景色絕妙地描繪了出來。

    謝靈運善詩文,是南朝的著名詩人。沈約在《宋書·謝靈運傳》中說:“靈運幼便穎悟”;“靈運少好學,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靈運詩書皆兼獨絕”。的確,謝靈運在文學上蹊徑獨辟,他是中國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量發掘自然美,自覺地以山水景物為主要審美對象的文學家,他所創作的山水詩文,能將情、景、意融為一體,境界開闊,清新自然,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很大。南朝宋鮑照認為,謝靈運的五言山水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唐代詩人李白,喜愛謝靈運的山水詩,時常吟詠,并生發詩興,甚至在自己的詩歌中引用他的名句,以表其贊美之情,《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中的有關詩句,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三、詠靈運重感情

    “昨夢見惠連,朝吟謝公詩。東風引碧草,不覺生華池。”這是李白《書情寄從弟鄰州長史昭》詩中的四句詩。為什么李白“昨夢見惠連”,要“朝吟謝公詩”呢?這是因為惠連是靈運的堂弟,兩人情深誼厚,關系十分密切。原先,惠連在會稽郡他父親謝方明處,由何長瑜教讀。謝靈運去永嘉還始寧時,曾造訪謝方明,過視惠連,對惠連大加贊賞,動員謝方明把惠連讓他載回始寧墅,以便朝夕相處。而在京師再次稱疾東歸回始寧隱居之后,謝靈運則“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瑜、穎川茍雍、太山羊璇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謝靈運與謝惠連之間,是親情加友情,這種深厚情誼在他們相互寄贈的詩作中表現得十分明顯。例如: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春,惠連離開始寧赴京,在渡錢塘江時,寫了一首《西陵遇風獻康樂》詩寄給謝靈運,其中有“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發。趣途遠有期,念離情無歇”等詩句。謝靈運在收到惠連的這首詩以后,就寫了《酬從弟惠連》詩,其中有“分離別西川,回景歸東山。別時悲已甚,別后情更延”等詩句。李白對謝靈運與惠連的深厚情誼十分贊賞,所以,當夜里夢見惠連之后,天亮就“朝詠謝公詩”了。

    謝靈運的確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重親情、重友情、重鄉情,這在他的詩中多有表現。例如,《述祖德》是敘述他祖父謝玄功德的詩,主要講謝玄擊破苻堅、匡扶國家、拯救人民后功成退隱之事,表達的是親情;《酬從弟惠連》詩中,表達的是親情加友情;《過始寧墅》詩中“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和“揮手告鄉曲,三載期歸旋”等詩句,表達的是熱愛故鄉的鄉情。直到遭人誣陷而被逮捕在廣州臨刑棄市前,他還在《臨終》詩中發出“恨我君子志,不獲巖下泯”的哀嘆,這種想回故鄉歸隱終身而不得的遺恨,表達的是一種何等感人的鄉情!

    李白十分同情謝靈運的不幸遭遇,也為他的感人肺腑的鄉情所打動,曾千里迢迢赴會稽,到謝靈運的故鄉上虞東山探訪他的棲居地,并賦詩《謝公宅》:“青山日將暝,寂寞謝公宅。竹里無人聲,池中月虛白,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惟有清風閑,時時起泉石。”詩中描繪的,是一幅寂寞荒涼的古宅景象。可以想見,李白是懷著沉重的心情寫這首詩的,表達的是對這位遭遇不幸的南朝詩人的深深懷念。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边摸边吃奶边叫做激情视频| 精品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稚嫩高中生呻吟激情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波多野结衣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 我的公强要了我高潮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综合一区 | 国产中文成人精品久久久|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 国产无人区码一区二区| 日韩AV高清在线看片|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国产又爽又黄又爽又刺激| 福利一区二区1000| 欧美牲交A欧美在线|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FC2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91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三区|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四虎在线播放亚洲成人|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专线|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精品卡一卡二卡乱码高清|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成人无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