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洛阜:收藏玩的就是膽識來源:藝典中國--齊凱 發表于:2013-01-08 12:52:47 標簽 顧洛阜 翁萬戈 王季遷 大都會 【藝典中國 收藏家】原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特別顧問兼顧問部主席在任期間負責為大都會購藏中國古代書畫,他認為單件購藏費時、費力、費財,所以應該吸收收藏家的藏品,當時“鎖定”了兩位藏家:顧洛阜和王季遷。 再見了 我們的美?國畫
顧洛阜舊藏 北宋 郭熙 樹色平遠圖 局部 原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特別顧問兼顧問部主席在任期間負責為大都會購藏中國古代書畫,他認為單件購藏費時、費力、費財,所以應該吸收收藏家的藏品,當時“鎖定”了兩位藏家:顧洛阜和王季遷。 收藏先要交對朋友 老牌兒美籍華人翁萬戈乃兩朝帝師翁同龢的后人,他繼承祖業,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古書畫,不過他說“我不是收藏,我只是保管”。2008年,其收藏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舉辦了“傳承與守望——翁同龢家藏書畫珍品展”,觀者如潮。而翁萬戈的名字和一位美國大藏家密不可分,他的中文名字叫顧洛阜,既不懂漢字,又不通中國書畫。在北美地區的古代書畫收藏家中,除華裔藏家外,顧洛阜就是佼佼者。 左上:顧洛阜 左下:翁萬戈 右上:張大千 右下:江兆申 二人結識于1962 年顧在摩根圖書館(The Pierpont Morganl Library New York)舉辦的藏品展覽,一見如故而成為雅道摯友,但始終恪守“ 君子原則”——翁氏一不發表對顧氏藏品真偽的意見,二不過問藏品價格。顧洛阜出生于愛爾蘭移民家庭,父親是企業家,所以有一大筆可觀的遺產。初始他收藏英文善本書籍,之后是中國瓷器、古玉、青銅器等。1955 年,他在日裔美籍古董商瀨尾梅雄(Joseph Seo,1911—1998)處看到了一些剛來的中國古書畫,之后一發不可收拾,而瀨尾也成了他的“掌眼”人。天長日久,顧洛阜的“眼力”逐漸提高,就獨立購藏,“跳過”了掌眼人,瀨尾一怒之下與他絕交。在近三十年的收藏中,顧氏共藏二百余件中國古書畫,及少量當代中國畫,主要是張大千。1978年翁萬戈幫助顧氏編寫出版了藏品畫冊《Chinese 108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 Pictorial Survey》,共計108件(組),2009年,由上海人美翻譯成中文版《美國顧洛阜藏中國歷代書畫名跡精選》,其中囊括了顧氏最重要的書畫收藏。 除了瀨尾和翁萬戈,臺灣書畫鑒定家、美術史學者江兆申(1925—996) 也是顧氏的好友,他們1970年初識,江兆申在顧洛阜家看了兩天兩夜的畫。顧氏的齋號“漢光閣,姓名印“ 顧洛阜”,收藏印“ 漢光閣主顧洛阜鑒藏中國古代書畫之章”均出自江兆申。 繞不開的張大千、王文伯瀨尾梅雄在紐約的古董店專門營東亞藝術,和顧洛阜之間最大宗的合作是購藏了21件大風堂藏畫,均著錄于《大風堂名跡》,如宋李結《西塞漁社圖卷》(以范成大題跋最為著名)、宋郭熙《樹色平遠圖卷》、宋徽宗《翠竹雙禽圖卷》等,這在翁萬戈編《美國顧洛阜藏中國歷代書畫名跡精選》中即可見,畫上有趙孟頫、張大千等人的印鑒。 上:南宋 楊妹子 書法團扇 下:北宋 趙佶 五色鸚鵡圖 此書中還有幾件國之重器,宋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合傳》(18.22 米)、宋米芾《吳江舟中詩卷》(5.57米)、元耶律楚材《送劉滿詩卷》等, 而這幾件作品曾為王徵舊藏, 是顧氏在第一次購藏了宋高克明《溪山雪霽圖卷》、佚名(12 世紀)《別院春山圖卷》、喬仲常《后赤壁賦圖卷》后的第二次“ 冒險”。 張大千1954年在巴西定居時需要置地建園, 所以就出手了一批藏畫,這就為顧氏的收藏提供了機會。張大千之于收藏、造假廣為流傳,此處不再贅述,簡要介紹一下王文伯。王徵(1987—1963)字文伯,黑龍江人,與李大釗、胡適、徐志摩、郁達夫等人是好友,1949年后取道香港,定居紐約。他在留學美國期間主修經濟學,抗戰勝利后出任中東鐵路董事長,在東北期間致力于中國古書畫收藏,適逢長春偽皇宮所存之物流出。 楊仁愷在《國寶沉浮錄》中記載,王文伯所獲宋元劇跡計有宋高克明《溪山雪霽圖》、宋佚名《豳風圖》、宋喬仲常《后赤壁賦圖》、元王振鵬《江山勝覽圖》和《龍舟競渡圖》, 前三件就被顧洛阜收藏。王文伯的藏品多流傳有序且數次輾轉,如張珩《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中記述元耶律楚材《送劉滿詩卷》在30年間經手7位藏家: “此卷為袁玨生物,后以萬金之值歸古__鄞周鴻孫湘云。繼歸開平譚敬,又歸湘潭周游,復歸蜀內江張爰,由王徵售于美國紐約之顧洛阜。三十年來轉徙如此,皆余目睹,誠可惜也。” 顧洛阜舊藏 北宋 黃庭堅 草書廉頗藺相如傳 局部 敢收藏書法 絕對是魄力在顧氏收藏的年代,歐美藝術品拍賣公司中的中國書畫并不多,所以他的收藏主要通過“ 門送貨” 和中介人。他雖然不通中國書畫, 但知曉收藏戰略,一是憑借金錢優勢,二是采取“人棄我取” ——將重點轉移到中國古代書法。且不說老外, 就是國人收藏家之于此, 也絕對是先見之明。 顧洛阜順理成章成為了北美收藏中國古代書法第一人,除以上介紹過的幾件外,宋寧宗書扇《韓愈詩》、宋理宗書扇《孟浩然七言絕句》、元趙孟頫《草書七言絕句》、元鮮于樞《草書韓愈石鼓文歌》、明宋克《草書七言律詩》、明祝允明《草書宋玉鈞賦》、明文徵明《小楷陸機文賦》、明王寵《致南村高士書》、明董其昌《草書王維五言絕句》等, 件件都是稀世珍寶。這些作品大都流傳有序,如《草書吳江舟中詩卷》,據葉恭綽題簽的影印本《米南宮書吳江舟小詩真跡》所附米芾傳略, 述流傳經過可知: “帖原存清官大內,抗戰光復後在沈陽書肆出現,為某公所得。后來輾轉售與紐約大收藏家顧洛阜氏。香港的張文奎先生以重金購得米氏此帖(帖上可以見到有“張文魁”印)視為至實。不過,后來終於歸到美國收藏家顧洛阜處了。” 當然,美國收藏中國書法的大藏家不只是顧洛阜一人,還有艾略特,他出生于世家,從事金融、股票等生意, 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經過數十年努力,收藏的近100件中國書法中( 裝裱成十大函的數百通明清信札只作幾件計)不乏赫赫名跡,其中唐摹本王羲之書法《行穰帖》, 宋黃庭堅《贈張大同卷》,宋米芾《留簡》《歲豐》《逃暑》三札,趙孟頫《妙嚴寺記》等。他的藏品生前就寄藏在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去世前全部贈與母校。 顧洛阜舊藏 北宋 郭熙 樹色平遠圖 最終捐獻大都會顧洛阜一生“ 藏多售少”,且出售的對象主要是博物館。華裔美籍書畫史學者方聞(b.1930,曾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特別顧問兼顧問部主席)在任期間負責為大都會購藏中國古代書畫,他認為單件收藏費時、費力、費財, 所以應該吸收收藏家的藏品,當時“ 鎖定”了兩位藏家:顧洛阜和王季遷。 王季遷的一部分藏品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但去世后卻留下了遺產問題。而顧洛阜就不會擔憂此事他一生只有男性伴侶,何談子嗣糾紛。他生前選定了北美最大的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從1981年開始逐步半賣半捐,郭熙《樹色平遠圖卷》即為贈送,宋徽宗《翠竹雙禽圖卷》為出售。1984年10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為他收藏舉辦展覽,并出版展覽清冊,共列177件(組)。 而就顧洛阜的藏品真偽,亦有人提出疑義。江兆申在《東西行腳》中對顧氏藏的宋喬仲常《后赤壁賦圖卷》、宋高克明《溪山雪霽圖卷》均提出委婉質疑。另外再如,宋蘇東坡《墨竹圖》為后添款;宋佚名《騎驢圖》似為日本“禪畫”;明仇英《滄浪漁笛圖》真跡已在拍賣會上出現;張大千曾將臨本《自云荊關一只眼》賣予黃賓虹,最終被顧氏收藏,據傅申考征此作仿制年代約在1919年。 顧洛阜舊藏 趙孟頫 趙雍 趙麟 三世人馬圖 局部 對于這些問題并不必大驚小怪,且不說質疑不懂漢字、不懂中國書畫的老外,即便是中國收藏家,如此收藏也算得上高格調。顧洛阜在收藏上付出諸多辛苦,晚年又將其置比較完美的歸宿,盡管這些藏品屬于中國,但對收藏家而言,放在祖國似乎更合適。他的一生是偉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