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歷史地圖集發(fā)布 看古代的重慶是什么樣2013年06月17日
![]()
截至今年6月18日,是重慶直轄16周年,重慶在古代是什么模樣?清代康熙年間出版的《重慶府圖》、《夔州府圖》可以告訴你。這兩張古地圖合起來,就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重慶市市域全圖。 市勘測院地圖編制所所長鄭運松介紹,這些地圖,都會收錄在即將出版的《重慶歷史地圖集》(第一卷古地圖)中,這也是我市首次發(fā)行關于重慶的歷史地圖集。 屬皇家出版權威地圖 《重慶府圖》、《夔州府圖》這兩張古地圖,標注為“殿板”。什么叫“殿板地圖”?就是紫禁城武英殿代表皇家刻印的地圖,該地圖是康熙《皇輿全圖》的分府地圖,是我國的第一部實測地圖。 這兩幅古地圖,就是在康熙末年(約1721年)刻印的。《重慶府圖》包括了現(xiàn)在的主城、一小時經(jīng)濟圈、渝東南等地,《夔州府圖》主要是現(xiàn)在的萬州、云陽、奉節(jié)等渝東北區(qū)域。這兩幅皇家印刷的地圖,相比以前的非實測地圖,精度更高、圖案更精美,刻字非常工整。山脈走向、各條河流,都非常清晰。以河流為例,不僅有長江、嘉陵江、烏江這些主要河流,還有綦江河、渠江、涪江等各種支流,甚至苦竹溪、南溪河等小河流也有標注。 夔州府設在現(xiàn)奉節(jié)縣 在《夔州府圖》上,標注了萬縣、巫山、云陽縣、開縣、奉節(jié)縣等地。其中,夔州府就設在現(xiàn)在的奉節(jié)縣,相當于一個地區(qū)的首府。大家熟知的白帝城、大昌古城等,在這張古地圖上也在顯眼的位置。 當時的大昌古城,地處大寧河中游,大寧縣(今巫溪縣)和巫山縣之間的是一個水運要道,也非常繁華。古城為大昌縣治所在地,始建于西晉,已有1700多年歷史,清康熙九年撤銷并入巫山縣,大昌古城是三峽地區(qū)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城。 由于三峽工程蓄水,古城原址沉浸于滔滔的大寧河水之下。2002年啟動的大昌古城整體搬遷工程,全城按原貌在距舊址8公里外的西包嶺下的大昌湖旁復建,這是世界古民居保護史上的奇跡。 當時渝東南多被土司占據(jù) 從《重慶府圖》上,可以看到當時的情況,渝東南多地被土司占據(jù)。渝東南一帶由于山脈較多,地處偏遠、地勢險要,土著少數(shù)民族便割據(jù)一方,雖然不愿納入朝廷有效管轄,但行政上還是屬于重慶府,因此也標注了出來。記者看到,平茶司、石耶司、地壩司、酉陽司、石柱司等,都分布在地圖中。 據(jù)相關文獻記載,現(xiàn)在的酉陽、秀山、石柱等渝東南地區(qū),很早以前各土著首領就據(jù)土稱雄。雍正五年(1727年),西南地區(qū)開始大規(guī)模“改土歸流”,雍正十三年(1735年),平茶、邑梅、石耶三洞長官及地壩洞副長官,各獻土歸附,請置流官;乾隆元年(1736年)始置秀山縣,結束了秀山地區(qū)的土司建制。 “因此,1721年出版的地圖,還有這樣的土司轄地,能看出當時的情況。”鄭運松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