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吉諾比利神勇反彈的背后,有什么故事?“球人”今天就聊聊這個。水平有限,請多指教。) 馬努·吉諾比利惱過、哭過,想過放棄籃球,就為了一個動作。 吉諾比利7歲時,阿根廷布蘭卡港的一位地方教練奧斯卡·舒內茲教他怎樣抬起頭切入籃下,怎樣在直視前方的同時用手臂盡力護球,然后改變步伐節奏,晃過對方,得到兩分。吉諾比利一下就愛上了這個動作,一日練習千遍,當另一位教練法里安·霍瓦茨帶領吉諾比利兩個哥哥訓練時,如果他不給吉諾比利一個籃球練習切入,這小子就會不停跑來“扯他的蛋蛋”(hincharme las pelotas)。盡管吉諾比利為了突破癡狂,但教練卻不鼓勵他這么干。 “我第一年打職業籃球的時候(18歲),教練指了指三分線,告訴我:‘看見這條線了吧——永遠別越過它。’”吉諾比利說,“我那時候6英尺3英寸(1.91米),不過160磅重(86公斤),在籃球手里瘦的和鬼一樣,教練覺得我往內線打就是找死。”吉諾比利說,因為教練這句要求,自己當時差點不打籃球了,因為沒法做自己“喜愛做的事”;后來他在意大利博洛尼亞維圖斯打球時,一位其他球隊的教練又特地在中場休息時告訴吉諾比利,“突破恐怕會讓你下半輩子殘廢”,可吉諾比利還是樂此不疲。 你看,一直以來,吉諾比利就是一個競爭者,一個在場上不要命的家伙(他坦言自己的偶像是喬丹,在老家的臥室里,一張真人大小的喬丹海報還掛在他床邊),一個置下半生健康不顧、每場比賽仍然切入籃下挑戰大個的白人后衛,不可能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是個懦夫”;不過,“妖刀”的性格中也有淡然、低調,不那么勇猛颯爽的一面。在生命中的多數時刻,他和我們一樣,是個普通人。 哪怕自己有了兩層小樓,成名后的吉諾比利仍喜歡呆在父母家,和朋友們聚會聊天,一直扯到凌晨4點。他說自己直到現在還沒有習慣于成為偉大英雄,因為這么做“壓力巨大”;他喜歡看HBO電視臺的高清電影,抱著筆記本上網上一天,喜歡睡懶覺、打游戲,現在卻即將前往邁阿密,參加本賽季第20場季后賽。如果圣安東尼奧輸掉總決賽第六場,不得不和邁阿密進行搶七,吉諾比利將在七年里首次季后賽出戰20場以上。對于現年35歲、前兩天還在半真半假地嚷嚷“退休好好放松一下”的他來說,這將是一個新的挑戰。 說是挑戰,但對今年的吉諾比利來說,其實他問題不大。他在總決賽第五場里已實現數據回勇;之前的比賽里,他也的確如自己所說,有所收力,“盡力地幫助隊友”。算上今年,吉諾比利已打了10年季后賽,從一些更為“內在”的數據來看,他今年的效率值(Per)為17.6,比去年稍好一些;助攻率(Ast%)更達到30.9,當吉諾比利在場時,隊友們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得分都來自他的助攻,這一數據是他10年以來的最高值。外界總愛批評吉諾比利的發揮傷害了馬刺,比如在總決賽第四場時5投1中(那場比賽,他的加減值為-16,即吉諾比利在場時馬刺凈負了16分),可他之前一場球(總決賽第三場)剛以7分的“表現”打出+36的加減值。總的來看,19場季后賽,他更是只有4場比賽的加減值是負的。 每次吉諾比利和斯普利特弧頂擋拆,他所傳出的直塞球幾乎都能形成巴西大個的扣籃;吉諾比利的投籃次數是2002-03季后賽以來最低,但犯規和失誤也被控制到了幾年來的較低值。所以,拋開那些吉諾比利起伏不定的言說吧,事實是:在今年多數時刻里,對馬刺而言,“妖刀”的發揮仍是正面的。他能在一些你可能沒有精確感知的方面影響球隊:變化多端的運球速度、擋拆時從0.5秒到2秒不等的“猶豫”和大膽傳球、看上去多余的“Extra pass”(明明自己已有空擋出手,仍會傳球)、永遠只屬于他的突破節奏,和最重要的,一種無畏的氣質:哪怕在總決賽,他也“膽敢”在隊友沒有跑到位之前提前傳球,在三分線外很遠直接出手,自告奮勇地封蓋克里斯·波什,他不是每時每刻都遵從波波維奇的執教,這卻恰恰成了他的魅力所在。 “我知道他(吉諾比利)總能影響比賽。”格雷格·波波維奇曾在2009年11月如此評價過吉諾比利,“他在場上是種奇妙的存在……你不知道他能怎么改變局勢,但他就是改變了。”多年過去,吉諾比利可能不會每場都投關鍵球,但是毫無疑問,他還是那個能在重要時刻幫助馬刺的大心臟球員。 今年總決賽,鄧肯整體發揮一般,帕克有傷在身,眼下的吉諾比利,差不多是馬刺最后一張底牌。總決賽第五場之前,面對全部找回狀態的熱火三巨頭(他們在總決賽第四場里合計得到85分),馬刺若不求變,可能兇多吉少,于是波波維奇把“妖刀”這張牌亮了出來,將其放入首發。結果,從球場節奏上來說,熱火非常不適應馬刺這一變陣,而今年季后賽第一次首發出場的吉諾比利則14投8中,得到24分、10次助攻,打出全場最佳數據。比賽之前,鄧肯說希望他“打的自私”一些,吉諾比利果然在進攻端火力全開,一開場就投進一個超遠兩分,直接為比賽定下基調。 要知道,24分是吉諾比利本賽季——包括常規賽和季后賽——中的最高得分,如果沒有他在這場比賽中出現“反彈”,馬刺恐怕很難在天王山之戰中全身而退。比賽結束后,吉諾比利自己承認,他和球隊都急需這樣挺身而出的自己。“這場球,我感覺自己真正幫助了球隊。”吉諾比利說,“馬刺在總決賽里,需要這樣的時刻。” 35歲高齡、悠久的傷病史、有限的上場時間,可能讓吉諾比利不能場場都貢獻超級數據;就像能夠欣然接受替補位置一樣,吉諾比利其實也不是一個每時每刻都想著“出頭”的人。不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他不會著急挺身而出,但只要這張馬刺的“最后底牌”有所發揮,影響之大,絕對會超出人們預料。吉諾比利是個謎團,但更令人著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