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京西古道,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參觀馬致遠故居。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
北京的馬致遠故居在門頭溝區(qū)王平鎮(zhèn)韭園村的西落坡村。韭園的村民以種菜為主,尤以種韭菜出名,所以村名叫“韭園”。
故居坐西朝東,是一座四合院。故居門前有小橋流水,門前的影背墻上現(xiàn)在寫著“馬致遠故居”,墻前有馬致遠的人頭塑像,下面刻有馬致遠生平介紹。 馬致遠故居的院子不大,東西南北都有房間,有書房、臥室、客廳、廚房等,院落一角還有一個馬廄。
當?shù)卮迕駛兪来鄠髡f這就是馬致遠故居。2008年,把這座破舊的院落修復(fù),對外開放,門票10元。
去前,我想做做功課。沒想到,上網(wǎng)一查,發(fā)現(xiàn)了問題,原來,馬致遠故居有兩處。一處是門頭溝區(qū)王平鎮(zhèn)韭園村的故居,一處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的故居。
近幾十年發(fā)生的比較有名的名人故里之爭有:諸葛亮故里之爭、關(guān)漢卿故里之爭、施耐庵故里之爭、曹雪芹籍貫之爭等等,這又發(fā)生了馬致遠故里之爭。
不過,門頭溝區(qū)王平鎮(zhèn)韭園西落坡村的馬致遠故居沒有地方志記載,也沒有家譜之類可以證明,只是說當?shù)卮迕駛兪来鄠鬟@就是馬致遠故居、這個村多數(shù)人姓馬恐怕說服不了人。至于說西落坡村的地貌像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佳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點勉強,在北京西部郊區(qū)找同類相似的地方并不難找。 說馬致遠的另一首名曲《清江引.野興》:“西村日長人事少,一個新蟬噪。恰待葵花開,又早蜂兒鬧,高枕上夢隨蝶去了”里的“西村”就是西落坡村,這一證據(jù)也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河北省東光縣說馬致遠是東光人的主要依據(jù)是:《嘉靖河間府志》、《乾隆河間府志》、《東光縣志》、《馬氏家譜》、清朝道光年間東光知縣肖德宣碑文拓片和馬致遠墓碑拓片等等都明確記載了馬致遠的史料。
應(yīng)該說,這些歷史資料有相當?shù)目尚哦取?br> 馬氏族譜還記載,老馬莊(今馬祠堂村),馬家曾涌現(xiàn)了馬致遠、馬經(jīng)、馬孔惠祖孫兩朝三代進士。為此,明朝成化年間,修建了宏大的馬氏(馬致遠)祠堂,馬祠堂村就是以該祠堂的名字命名的。新中國初,祠堂曾作為學(xué)校。"文革"期間慘遭拆除。馬致遠墓在“文革”中,也墓被平,碑被毀。
看來,馬致遠故居應(yīng)該在河北省東光縣。
如果有機會,我要去河北省東光縣說馬致遠故居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