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快樂職場
許多熱愛心理學的童鞋都會對“人”本身的興趣,對人性本身的興趣,加上對“人”的熱愛,這是成為心理咨詢師的根本動力。作為心理咨詢師,在學習心理咨詢技術的同時,最核心的,是要真正地了解自己。
我有一年在安定醫院學習,在精神分裂重癥病房,一個病人見我白大褂上別著個實習生的牌子,問我在學什么。我跟她解釋我是做心理咨詢的,她眼睛陡然一亮,說,哎那個心理咨詢師二級證書,勞動部那個,我也考過了的。我故作鎮定咽了一口吐沫,說,哎,真的嗎?那很好哎。背過身去深吸一口氣,心撲撲啦啦碎了一地。因為這么多年來,常常有人問我,你為什么選擇學心理學?是不是你們做心理咨詢的人,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啊?
我覺得這是個好難回答的問題。我既無法自證說我是沒有心理問題的,因為精神病人都這么說;亦無法說我是有心理問題的,個人失節是小,行業抹黑就不好了哇。所以我每次都解釋一大串,簡直飛到天邊去,從我小時候摸了一只雞說起,一直說到心理咨詢是怎么工作的。累得喘氣兒。
然后我就看到對方的眼睛里面閃爍著莫名其妙、將信將疑地光,說,我們還是談談天氣吧。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家庭治療師,叫Erin,在加州。她常常說她特別幸運,她做了她最喜歡的事情,她born to be a therapist(為做治療師而生的)。我從她身上看到我很喜歡的治療師的樣子,敏感、細膩、富有洞察力、通曉人性,熱愛生活、內心充滿接納和愛。
我想,人本性里面都充滿了對愛、接納、認同的渴望。我們渴望被愛,亦渴望去愛別人。而這些被愛和愛的最底下,往往是:你是不是有能力愛自己、認同自己、接納自己?換句話說,你是不是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被接納、被認同?
因此我們在困惑的時候,常常會扒開自己的胸膛,想知道自己怎么了,看看自己皮囊下面,愛還有沒有?認同還有沒有?接納還有沒有?這時候人就會開始對生活里面人的行為感興趣、對人性感興趣、對“人”好奇。歸根到底,開始對自己好奇。
有些年輕人早早地對探尋自己感興趣,機緣巧合,學了心理學;有些人成年之后開始對自己的內在著迷,開始去探討人性。我想,一定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詢師都是健康的,反之亦然。但是我想,好的心理咨詢師所有的共通之處,他/她一定對“人”本身感興趣,對自己的內在有極強的洞察,對人性有真實的理解,對自己有著不同尋常的認識和接納。
我想,一個人對“人”本身的興趣,對人性本身的興趣,加上對“人”的熱愛,是一個人會成為心理咨詢師的根本動力。
這也是為什么,一個心理咨詢師,在學習心理咨詢技術的同時,最核心的,是要真正地了解自己。Erin經常說,Therapist is THE tool(治療師本身才是治療發生作用的最好的工具)。各種各樣的咨詢技術,本身不過是你的醫療器械,而治療師作為一個“人”的本身,才是治療的秘笈。
所以呢,一個好的咨詢師,一定首先是個完整的“人”,他/她一定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小宇宙里面的一二三四七七八八,也因此,他/她才能夠感受到來訪者小宇宙里面的一二三四七七八八。一個心如止水的“神”,“沒有負面情緒”的“神”,他有可能是個好老師,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是個好的心理咨詢師。你說誰愿意花了一大筆錢來見咨詢師,在自己哭得涕淚滂沱的時候,結果聽到“咨詢師”說:“我覺得這是P大點兒的事兒,你要想想生活如此美好,不要難過了”?
所以,我有時候覺得特別沮喪,抱著朋友哇哇啦啦哼哼唧唧。朋友突然問我,你不是個心理咨詢師嘛,怎么還會沮喪?
我心里陡然騰起五個字:貓了個咪的。因為我是個人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