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低血糖更該提防糖尿病核心提示:出現低血糖應立即補充食物緩解癥狀,實際上,如果低血糖現象頻頻發生,在緩解癥狀的同時,還需要排除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老李52歲,除了胖點兒、血壓高點兒,身體自覺健康,但最近一段時間常常出現吃飯前心慌、手抖、頭暈、出汗等低血糖癥狀,經臨床檢查最后確診,老李竟然得了2型糖尿。這個診斷讓老李百思不得其解。“糖尿病不是高血糖嗎,可我是低血糖,怎么也成了糖尿病。” 時常低血糖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專家介紹說,像老李這樣的情況,在臨床診治中經常遇到。 病人由于時常發生低血糖,而從不懷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反而覺得是不是吃少了。他們并沒有人們通常印象中糖尿病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所謂的“三多一少”癥狀,反而共同表現為體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癥。 吃的不算太多,但餓得快,餐前或空腹低血糖,正是一部分2型糖尿病人早期的臨床表現,醫生也正是從這一點上覺察到這些患者糖尿病的蛛絲馬跡的。 2型糖尿病的病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所謂相對不足,主要是胰島素的分泌延時,這樣,當進食后糖分吸收入血達到高峰時,需要的胰島素未能及時分泌而造成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胰島素的延時分泌又使血液中胰島素的高峰出現于血糖已降低時,從而導致血糖的進一步降低而發生低血糖,這一時段正好在餐前空腹時。 專家解釋,通俗地講,就是血糖高需要胰島素的時候,胰島素沒有及時分泌,而血糖已經降低時,胰島素卻大量分泌,結果導致血糖不正常。人們不了解這一點,會誤以為得了“低血糖”癥而多食,又進一步加重血糖異常。體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癥的人,常常是糖尿病的潛在患者。 出現空腹或餐前低血糖可查查血糖 出現低血糖應立即補充食物緩解癥狀,實際上,如果低血糖現象頻頻發生,在緩解癥狀的同時,還需要排除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專家特別提醒,如果出現空腹或餐前低血糖現象,要想知道是不是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到醫院查一查血糖,尤其不要忘記查餐后2小時血糖。 另外中老年朋友要注意,血糖指標不要以化驗單上的6.1mmol/L(毫摩爾.每升)為上限標準,因為按照國內有關疾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超過5.6mmol/L就應該進行糖尿病的篩查,如餐后2小時血糖超過7.8mmol/L,也應該篩查。篩查的方法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英文縮寫為OGTT。這樣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并早期干預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