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鵝堡
溫莎城堡
尚博爾城堡(香波堡)
尚博爾城堡(Chambord Chateau)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曠世杰作。它在一片浩瀚的林海中,以美妙無比的想象力把中世紀的傳統風格與意大利式的古典結構融為一體。 尚博爾城堡坐落在盧瓦爾河左岸5千米處的科松鎮,原為布盧瓦伯爵的狩獵場,由弗朗索瓦一世自1519年起開始修建。 弗朗索瓦一世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熱情追隨者,他有文化修養、有軍事才能、有治國宏略,他迷上了龍巴托式的建筑風格,加之對狩獵的狂熱愛好,因此決定建尚博爾。 1517年,達芬奇被邀請到法國宮廷,為尚博爾的建筑方案繪制了幾幅草圖,弗朗索瓦一世十分滿意, 結合這幾張草圖他又要求其他建筑師進行了完整的設計計劃。 1519年,城堡的建設正式開始,弗朗索瓦一世被囚禁期間工程一度中斷,他恢復自由后立即復工,直至1538年建成。建筑物的兩翼后由亨利二世增建。 城堡占地5225公頃,圍墻周長32千米,有6座城門。尚博爾城堡從正面看,是一個中央聚集了許多修長的小塔的組合體,兩邊各一個大角堡使它顯得相當穩固。尚博爾的最高處距地面128米,是城堡的主樓,四個角堡為小圓堡圍著主樓。城堡內共設有440間房,365個壁爐。每天點一個壁爐,每個壁爐一年只用一次。尚博爾城堡的設計與所在地區其他城堡大體相同,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一道長156米,寬117米的長方形堡墻,四角建有直徑19.5米的堅固的圓柱體塔樓;另一部分是一座三面封閉的長方形樓房,樓房四角有方形角樓護衛,樓房上方設有紀念塔。但在具體風格上又有自己的特色。雖然建筑師柏納貝(DomenicoiBemabei)為意大利人,卻能在保持法國傳統平面的基礎上,加進意大利式的細部設計,從而產生了一種具有某種諷刺樣的豐富感,明顯表達出與文藝復興融匯極好的調和性。因為文藝復興式建筑比哥特式的更重視對稱,所以尚博爾城堡有時甚至不管室內的需要,在門窗等細部,一概要求對稱。 城堡的西北部是以上兩組建筑的結合點,四座塔樓平行排列,組成一個宏偉的正立面。高聳的塔頂上設有窗戶。外圍的堡墻除正面以外的其他三面以及東角、北角的兩座塔樓僅有一層。尚博爾城堡的特色之一就是低矮部位風格簡樸,建筑物上部極富裝飾效果,兩者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建筑物中央還設有四間守衛室。守衛室呈十字形排列,交叉處有一座舉世聞名的樓梯。樓梯圍繞一個軸心盤旋而上,兩個螺旋狀側面交替上升。階梯頂端是33米高的塔頂天窗。窗頂為八塊尖弧形拱拼成。在八座拱扶垛的底座上刻有國王姓名的字母圖案和王徽。塔的天頂為橢圓形,配有蠑螈圖形裝飾的藻井和弗朗索瓦一世的名諱字首。頂部裝有一個小鐘和一朵巨大的石百合花。 寬闊的庭院的西、北兩角各有一座樓梯。在弗朗索瓦一世曾居住過的東側殿內保存著他的祈禱室,半圓形的屋頂上飾有藻井。
可見,尚博爾城堡除了具有受到文藝復興影響的特征外,還有一些獨到之處使城堡的傳統在此成為不朽。尚博爾城堡的長方形平面形成內院,使人想起傳統城堡內的院落;正面當中的主要部分凸向內院,恰如中世紀主要而獨立的堡壘。此部分內部作了軸線相交式處理,交點處就是那個宏偉的螺旋形樓梯。此部分與兩側的長廊又聯成一體,共同圍繞著內院,廊的寬度只能容下一室和一通道,這一特色又與其他法國城堡以城墻環繞于外的情形相同。這是一種塔樓與連綴體的最佳關系,組成了尚博爾城堡的正面。這種最佳關系,很明顯是來自中世紀,就是說不太強調某一特別部分,而著重在創造一種垂直與水平的交錯感,這種風格在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式建筑中是從來沒有的。此外,圓塔樓與連綴體之間也不是獨立存在、各自為政的關系,其用意在于安排一個多姿多彩的屋頂,于是尚博爾城堡的圓錐體屋頂上都要再支承一個小尖塔,蓋在圓塔樓的頂上,連綴體則各自有各自的墻飾與屋頂。 作為16世紀早期的城堡,尚博爾城堡主要房間的室內,也和室外一樣同時使用中古式和文藝復興式的裝飾。以露明的大梁、小梁和樓板當作天花板,取代了隱藏樓板的裝飾性嵌板天花板。大壁爐仍然是隱藏的,但飾以意大利式圖案、渦紋裝飾或象征性的徽章之類的花紋來隱藏。 法國大革命后,城堡遭受了多次搶劫,無數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被洗劫,城堡先是淪為養馬場,后又成為火藥工廠,最后變成了關押犯人的牢獄。共和國建立以后,這里被重新修復。 尚博爾城堡作為古堡建筑由實用性向建筑審美性轉變的活生生的例證,具有極高的建筑價值與歷史意義。時至今日,它歷盡滄桑卻仍保存完好,以自己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們。1981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成為法國城堡的象征,雄踞在盧瓦爾河邊,訴說著古遠的故事與風情。 |
菲特烈堡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北部,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堡——菲特烈堡(Frederiksborg Slot)。這座宮殿式的城堡,建筑在被澄碧如鏡的湖水圍繞著的三座島嶼上。巍峨的城堡與粼粼閃爍的湖波相輝映,富麗晶瑩。古堡已有400多年歷史,曾幾易其主,現已成為專門珍藏皇家用品、藝術珍品和展示丹麥歷史的名貴油畫的國家歷史博物館,供游人觀賞。 古堡原本是丹麥貴族海洛夫·特羅勒的私人莊園。1560年,被國王菲特烈二世看中,并用西蘭島南部的奈斯特維士的一座森林寺院同特羅勒交換。從此,這座莊園易名為菲特烈堡。但當時的城堡只不過是一座建在最南部小島上的兩層樓,規模極小。國王克里斯欽四世登基后,在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建造王宮、行宮、教堂,同時也大大擴建了菲特烈堡,使其初具規模,成為國王及王室的行宮。 菲特烈堡坐落在三島之上,北部小島上建有國王廳、王后廳、王子廳和王家教堂,是國王的主要活動場所。中間小島上有兩排東西對稱的建筑,國王住在菲特烈堡時,這兩座建筑供王室成員及侍從和內閣大臣們享用。國王有時在城堡內與大臣們商議國事、處理國務,為行走方便,在三島之間建造了“S”形的石橋,供人們自由過往。城堡內的廳室殿堂均用紅磚砌就,白沙石裝飾,所有建筑間的山墻連接,使三島的建筑渾然一體,氣勢磅礴。建筑群中最醒目的是高92米的王家教堂,它的尖形塔頂匯同其他建筑的尖形塔頂,構成了當時特有的建筑風格。 城堡中央院內有座十分著名的噴泉。噴泉中央是用白沙石砌成的四邊形的多層塔柱。頂部是一座手握三叉戟神采奕奕的尼普頓海神銅像,底部有一組銅鑄的各種神像。每個神像都噴涌水柱,交叉成對稱、規則的圖案。噴泉底座用大理石和花崗石砌成,四周有細孔圍繞,塔柱噴射水柱,整座噴泉光耀奪目,斑讕晶瑩,使人賞心悅目。這些噴泉銅像是由當時德國皇帝的雕刻師阿德林·戴弗里斯在布拉格澆鑄而成,后遠抵丹麥。1659年,丹麥同瑞典發生戰爭,丹麥戰敗。瑞典人一度占領了菲特烈堡,將其劫掠一空,噴泉銅像則是1888年重新鑄造的。
作為丹麥國王的行宮,菲特烈堡在丹麥眾多古堡中占有顯赫的地位。每位國王均在這里舉行登基加冕和進行重要的宗教儀式活動。丹麥歷史上幾次重大事件也都發生在堡內。1721年,北歐大戰(1700~1721年)結束后,丹瑞兩國在此簽署了著名的《菲特烈堡和約》,從而結束了幾個世紀以來丹麥和瑞典之間的敵對狀態。 《菲特烈堡和約》簽署之后不久,丹麥國王克里斯欽六世在距菲特烈堡幾英里外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新的行宮——和平宮。而將菲特烈堡辟為博物館。1812年,當時的國王菲特烈六世從收藏家那里得到了一大批油畫,并把它們存放在宮內的藝術畫廊內。以后,油畫逐年增加??上У氖?859年一個嚴冬之夜,城堡突然失火,大火幾乎焚毀了內宮所有建筑,三分之二的油畫被付之一炬。如今,館內重新收藏大量珍貴文物和表現丹麥歷史重大事件的油畫、著名人物肖像以及丹麥最古老的管風琴等藝術珍品;其中的一架考姆伯鈕斯管風琴,制于1610年,1617年被安裝在宮堡教堂內。它有一千零一根木質風管,迄今仍可彈奏。大部分展品是在征集文物、重建菲特烈堡運動中收集的。其中相當部分為當今聞名世界的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創始人——J.C.雅各布森捐獻。 菲特烈堡博物館最初作為王家博物館,禁衛森嚴,任何參觀者均須得到王室許可方許入內。直至1878年,丹麥國王才正式發布命令,宣布將其改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882年,菲特烈堡始向公眾開放。大量珍貴的展品形象地向人們展示出丹麥王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每年均吸引大批慕名而至的觀眾和外國游客來參觀游覽。 |
班博城堡
班博城堡(Bamburgh Castle)建于公元五四七年,在十一世紀原是諾桑柏蘭伯爵羅伯特所有,威廉二世攻下城堡后,產權收歸皇家,從此開始擴建這座城堡,亨利二世時將城墻建筑完畢。這里氣候宜人,氣溫常年在0-25攝氏度之間。這座屹立在英格蘭東北岸臨北海邊的大城堡,完整得令人印象深刻,最后一任堡主阿姆斯特朗勛爵(Lord Armstrong)的后代到現在都還住在城堡內。

| 德國霍亨索倫城堡(Burg Hohehzollern)
德國南部森林中的霍亨索倫城堡(Burg Hohehzollern),又名霍恩措仁城堡,它也被稱為老天鵝堡,是德國南部最著名的兩大城堡之一,與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堡齊名于世。在德國之外,霍亨索倫城堡也位居歐洲五大和世界十大城堡之列。 霍亨索倫城堡是霍亨索倫家族的發源地(霍亨索倫家族是勃蘭登堡─普魯士1415~1918年及德意志帝國的主要統治家族)?;艉嗨鱾惐そㄓ?1世紀,但是老城堡后來被毀壞。在1819年,當時的王子威廉(Friedrich Wilhelm)決定重建這座祖居城堡。1844年,繼承了皇位的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在信中提到在他19歲時在這座城堡里留下的美好回憶,尤其是每當日落的時候向外觀望,因此重建這座城堡就成為了他年輕時的一個夢想?,F今的霍亨索倫堡是在1850年至1867年,由普魯士建筑家Von Prittwitz和Stuler共同改建的,與新天鵝堡的興建大約是同一時期,但是與新天鵝堡宛如童話般的外貌相比,霍亨索倫堡就似充滿英雄主義的陽剛之氣,這也正代表普魯士王朝的輝煌歷史。
英國Alnwick古堡(哈利波特的城堡)
蘇格蘭愛丁堡的Alnwick古堡是電影《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主要取景場地。 Alnwick城堡坐落于英格蘭東北部悠然恬靜的Alnwick小鎮上,是Northunberland公爵家世襲的古堡,其規模僅次于倫敦溫莎城堡。這座城堡自1309年后曾先后是Percys伯爵與Northumberland公爵的家,占地廣大的城堡為一中世紀風格建筑物,出自18世紀建筑設計師Capability Brown之手,美麗中帶著歷史歲月,即使是經過了七百多年的歲月洗禮,Alnwick城堡依舊散發著古典華貴的氣息。 Alnwick城堡后是占地3000公頃的Alnwick花園。城堡依山傍水,四周景致有湖,有綠地,有樹林,許多著名的電影及電視節目都曾以城堡作為拍攝場景,如伊麗莎白,俠盜羅賓漢等,相信即使沒有看過哈利波特的人來到這里,也一樣會感到熟悉。
西班牙塞哥維亞城堡(Alcazar de Segovia)
塞哥維亞城堡位于塞哥維亞城西端,城堡所處的位置正好是當時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爾(Castile)的要沖上,臨崖而建的塞哥維亞城堡(Alcazar de Segovia),因戰略考慮,擁有絕佳的視野,入口還有10多公尺深的護城河,以防范敵人攻入城中。整個城堡狹長,城堡山看上去猶如一條航行的船,而高聳的塔樓便是船帆。這座城堡始建于12世紀,13至14世紀又進行了一次擴建,東側的塔樓和城墻被加高加固。而城堡北部的系列塔樓稱為效忠塔,其他大多數建筑為方形格局,是經典的西班牙古堡的類型。城堡的中心地帶,筑有加強防御工事的主堡,也是居住在這里的貴族家族成員的主要活動場所。1587年完成的城堡塔樓是城堡最后完成的部分。不過,這里曾在1862年發生火災,因此目前所見大部分為19世紀的重建結果。 藍色的屋頂是城堡的特色之一,采用下方河流里一種片巖為材料,這種巖石會在光線底下產生金屬般的光澤。只是,看見這座城堡的人不知是否覺得眼熟?據說當年迪士尼就是以它為藍圖,設計出白雪公主的城堡。無論如何,城堡居高臨下的地勢,提供游客飽覽塞哥維亞城內和附近平原風光最佳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