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月經病驗方與補腎調周法

     詩仙之家 2013-07-01

    痛經
    痛經湯:一般功能性痛經專方,亦用于膜樣痛經、內異癥痛經較輕者,慢性盆腔炎腹痛較為明顯者,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病。
    青風藤15g 丹皮10g 丹參10g 赤芍10g 蒲黃10g 肉桂5g(后下) 廣木香6~9g  地龍12~15g 川斷10g 寄生10g 益母草15g 茯苓10g

    內異止痛湯:內異癥或子宮腺肌病痛經劇烈者。
    青風藤15g 紫石英10g(先煎)丹參10g 川芎10g 五靈脂10g 莪術10g 廣木香6~9g  延胡12g 肉桂3~5g(后下) 川斷12g 茯苓12g  全蝎粉1.5g(吞)

    逐瘀脫膜湯:膜樣性痛經、膜樣性血瘀出血(月經過多)、內異癥痛經、原發性痛經。
    丹參12g 赤白芍各12g  五靈脂12g 肉桂5g(后下) 烏藥12g 三棱10g 
    莪術10g 馬鞭草15~30g 廣郁金9g  川斷10g 杜仲10g(或加蒲黃6 三七粉6 炒枳殼6~9)

    疏肝理氣湯:氣滯型痛經,慢性盆腔炎之少腹脹痛及其所致不孕不育,經行胸脅痛。
    臺烏藥6~9g 制香附10g 廣木香6~9g 延胡索10~15g  醋柴胡6g 金鈴子10g  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黃柏10g 炙甘草5g

    加味止痙散:劇烈性痛經(子宮痙攣性收縮性痛經),經行頭痛。
    當歸12g 赤白芍各12g 甘草5g 全蝎6g  蜈蚣6g 制南星10~12g 絡石藤10g木瓜9~12g 青風藤12g

    安神定痛湯:痛經、經行頭痛、經行身痛、經行胸脅痛、經行失眠、產后腹痛等。
    葛根15g 青龍齒10g(先煎) 玫瑰花12g 丹參10g 赤芍10g 五靈脂10g 景天三七10g 廣郁金9g 肉桂5g(后下) 川芎10g 酸棗仁15g 琥珀粉1.5g(吞服) 

    出血性月經病

    加味四草湯:血瘀夾熱之經期出血、崩漏病癥,產后惡露不絕,盆腔炎之出血病癥。
    馬鞭草15~30g 蛇舌草30g 茜草15g 益母草15g 大小薊各12g  炒五靈脂10g 炒蒲黃10g 炒黃芩10g

    加味失笑散:血瘀性出血性月經病,產后惡露不絕。
    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制香附10g 五靈脂10g  炒蒲黃6~10g(包煎) 茜草15~30g 大小薊各12g 炒黃芩10g 蛇舌草30g 

    逐瘀排濁湯:瘀濁性出血性月經病,瘀濁性帶下病,產后惡露不絕。
    炒當歸10g 赤芍10g 制蒼術10g  制香附10g   五靈脂10g 蒲黃9g (包煎) 澤瀉12g  馬鞭草15~30g 馬齒莧15~30g 車前子12g(包煎)澤蘭葉12g 木瓜12g

    新加固經湯:血熱性出血性月經病,頑固性經間期出血,產后惡露不絕。
    烏賊骨9~15g(先煎) 炒黃柏6~10g 椿根皮12g 炒川斷10g 炒五靈脂10g 炒蒲黃6~9g(包煎) 炒黃芩6g 女貞子12g 棕櫚炭12g


    加減二至地黃湯:陰虛血熱夾瘀之出血性月經病,經間排卵期出血。
    女貞子10~15g 墨旱蓮10~15g 大生地12g 懷山藥9g 山萸肉9g 丹皮炭10g 澤瀉10g 炒五靈脂10g 炒蒲黃6g 炒黃芩10g

    加減補氣固經湯:脾氣虛的出血性月經病。
    黨參15~30g 黃芪10~15g 炒白術12g 茯苓10g  砂仁5g(后下) 炒黃芩10g 黃柏10g   炒五靈脂9g 蒲黃9g   血余炭10g 炙甘草5g

    閉止性月經病

    五味調經湯:活血調經輕劑,調經常用方。
    炒當歸10~15g 赤芍10~15g 川芎10~15g 艾葉6~10g 益母草15~30g

    新加五味調經湯:丹參10~15g 赤芍10~15g 川芎10~15g 艾葉6~10g 益母草15~30g 茯苓10~12g 澤蘭葉10g  川斷10g   延胡索10g  廣郁金10g

    加減通瘀煎:血瘀性閉止性月經病。
    炒當歸12g 赤芍10g 桃仁6~10g 丹皮6~9g 澤蘭葉10g 川牛膝10g 赤芍10g  香附9g  烏藥6g   廣陳皮9g  黃柏5g 

    新加促經湯:血瘀較甚之閉止性月經病。
    香附10g 生地10g 赤白芍各10g 烏藥9g 防風6~9g 當歸12g 丹參15g  紅花10g 桃仁10g 肉桂5g(后下)甘草3g  川牛膝12g 

    益腎通經湯:肝腎不足之閉止性月經病伴煩躁寐差,經間期促排卵,青春期月經失調。
    酸棗仁10g 丹參10g 生地10g    川斷10g 澤蘭葉10g 路路通10g 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馬鞭草15g 延胡索10g 炙龜板9g(先煎) 蒲黃10g

    進退溫經湯:寒瘀交阻之閉止性月經病、不孕癥、惡露不絕癥。
    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丹參15g 桂心9g 蒼術9g 路路通10g 黨參12g 甘草3g 山萸肉10g 益母草15g 杜仲10g

    新加血府逐瘀湯:婦人瘀血諸證,血瘀性閉經、痛經、不孕等。
    桃仁10g  紅花9g 炒當歸10g 赤芍9g 川芎6g 生地10g  炒枳殼9g 桔梗6g 柴胡5g 甘草3g 延胡索10g 馬鞭草15g

    增損少腹逐瘀湯:寒瘀性閉止性月經病、痛經、崩漏、慢性盆腔炎、術后盆腔及腸粘連。
    小茴香5g 炒干姜5g 延胡索10g 官桂5g  烏藥10g  生蒲黃9g 炒五靈脂10g 三七5g 當歸9g 黃芩10g 益母草15g

    其他常用調經驗方

    加減越鞠湯:肝郁氣滯之月經不調。
    制蒼術10g 制香附10g  山楂9g  炒丹皮10g 廣木香9g  玫瑰花6g 丹參10g 赤白芍各10g

    逍遙散新方:肝郁血虛之月經不調。
    炒當歸10~12g 赤白芍各10~12g 炒柴胡5g 炒白術10g 丹皮10g 甘草5g 廣郁金9g 玫瑰花5g 廣陳皮6g 川芎10g 黃芩10g

    七制香附湯:肝郁氣滯血瘀之月經病、乳癖、不孕不育、癥瘕。
    香附12g 烏藥9g 當歸10g 川芎5g 桃仁6~9g 三棱6~9g 紅花6g 益母草12g

    加減歸脾湯:心脾氣血兩虛之月經不調。
    黨參15~30g 黃芪10~20g 炒白術10g 茯苓神各12g 炒棗仁6~9g 廣木香6~9g 炒當歸10g  龍眼肉9g  炙甘草5g  仙鶴草30g  炒丹皮10g  炒黃芩10g

    健脾溫腎湯:脾腎陽虛之不孕癥、月經不調或膜樣痛經。
    黨參10~20g 炒白術12g 茯苓10g 懷山藥10g  川斷10g 菟絲子10g  赤石脂10g(先煎) 杜仲9g  炒黃芩6~9g 巴戟天10g     

    溫經湯:吳茱萸 三兩[9g]當歸 二兩[6g]芍藥 二兩[6g]川芎 二兩[6g]人參 二兩[6g]桂枝 二兩[6g]阿膠 二兩[6g]牡丹皮 二兩,去心[6g]生姜 二兩[6g]甘草 二兩[6g]半夏 半升[6g]麥冬 去心,一升[9g]功用: 溫經散寒,祛瘀養血。主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漏下不止,月經不調,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經停不至,而見入暮發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亦治婦人久不受孕。                                                                                            


     
    補腎調周法

    行經期:活血調經、重在祛瘀
    常法:一般調經法(活血調經法)——加減五味調經湯(五味調經湯加入利濕排濁之品澤蘭葉、茯苓、薏米仁,必要時加入馬鞭草、車前子、蠶沙等)
    丹參10g  赤白芍各10g 茯苓10g  寄生10g  懷牛膝10g  五靈脂12g 澤瀉12g  艾葉6~9g  益母草15g

    變法:溫經止痛法——痛經湯(貫徹溫經、化瘀、止痛三原則)青風藤15g 丹皮10g 丹參10g 赤芍10g 五靈脂10g 肉桂5g(后下) 廣木香6~9g 川楝子12~15g 川斷10g 杜仲10g 益母草15g 土茯苓10g

    化瘀止血法——加味失笑散(活血化瘀、固經止血,治療因瘀出血病證)生炒五靈脂12g 生炒蒲黃6g 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炒川斷10g 大小薊各12g  血余炭9g  防風6g   益母草15g

    活血化瘀法——加減通瘀煎(常用于經行后期,經量少,疼痛不暢等月經病證)丹參10g 赤芍10g 桃仁10g 三七6g  制香附12g 蒲黃12g 艾葉6g  茯苓12g 廣木香9g 川牛膝10g

    逐瘀通經法——新加促經湯(常用于瘀結較甚,經行很不暢者)香附10g 熟地10g 白芍12g 白術12g  蘇木9g 當歸10g 川芎5g 紅花10g 肉桂5g(后下) 桃仁9g  紫蘇葉12g 川牛膝10g 車前子10g

    逐瘀脫膜法——逐瘀脫膜湯(對于膜樣性痛經、子宮內膜異位性痛經)丹參12g 赤白芍各12g  五靈脂12g 肉桂5g(后下) 延胡12g 三棱10g 莪術10g 益母草15~30g 廣木香9g  乳香10g 杜仲10g

    利濕排濁、逐瘀調經法——逐瘀排濁湯(排經失常,排除黏液較多,或有痰濁樣血塊,小腹脹墜,舌苔根部或中下部厚膩,經子宮內膜病檢為腺囊型病患,或為內膜等炎性病變,屬于濕濁性瘀阻者)
    炒當歸10g 赤芍10g 制蒼術10g 制香附10g 五靈脂10g 蒲黃9g (包煎) 茯苓12g  土茯苓15~30g 馬齒莧15~30g 晚蠶沙12g(包煎)澤蘭葉12g 川斷12g

    消癥通絡法——消癥湯(癥瘕病癥):石打穿10~12g 五靈脂10~12g 丹參10~12g 乳香6~9g 
    延胡索12g 炒當歸12g 赤白芍各12g 茵陳6g

    通管湯(輸卵管阻塞,屬于炎癥粘連病癥者):山甲片10g 絡石藤15g 蘇木9g   炒當歸12g 赤白芍各12g 通草6g  絲瓜絡6g  仙鶴草15g 川斷12g  炒柴胡5g

    清肝調經法——荊芩四物湯加減、越鞠丸加減、丹梔逍遙散合五味調經散以火為主:荊芥 防風 黑當歸 赤白芍 生地 黑山梔 炒丹皮 鉤藤 地榆等 以郁為主:制蒼術 制香附 黑山梔 六曲 川芎 澤蘭葉 廣郁金等 火郁參半:梔子 丹皮 當歸 赤白芍 白術 茯苓 柴胡 廣郁金 制香附 丹參 五靈脂 益母草

    健脾調經法——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加減
    黃芪 黨參 白術 陳皮 煨木香 砂仁 炒川斷 炒荊芥 五靈脂 炒蒲黃 茜草炭等

    行經期診治注意點 運用調經方藥,須據行經期特點進行加減化裁:
    順氣降逆,引血下行:欲引血下行,需選用牛膝、山楂、丹參、澤蘭、茜草等品,同時結合香附、烏藥、枳殼等理氣藥1~2味為佳。
    利濕排濁,除舊滌污:臨床運用活血化瘀、攻消癥瘕時,務必加入土茯苓、薏苡仁、澤蘭、馬齒莧等1~2味,有時尚需加石韋、滑石、晚蠶沙等1~2味,行經期服此,更有必要。
    補腎助陽,溫經調血:轉化順利,須保證重陽,在行經期排經方藥中加入川斷、肉桂,甚至附片,鹿角片等1~2味,不僅有利于排經祛濁,而且更有利于重陽必陰的轉化,推動陰陽運動的發展。
    疏肝理氣,氣行血行:臨床常擇制香附、廣郁金、青皮、枳殼、玫瑰花、蘇梗、橘葉核、絡石藤、大小茴等1~2味,甚則3~4味,則更有利于活血化瘀之排經順利。
    寧心安神,氣降血調:具體藥物有柏子仁、合歡皮、琥珀、丹參、炙遠志,必要時可加青龍齒、燈心等1~2味調之,特別是對經量偏少者,更應考慮斟酌用之。
    必須按初、中、末三個時期的特點選用方藥:行經初期,相似經前期,以理氣為主,應重用香附、川楝子、枳殼、青皮、木香等,經血未動理氣為先;經行中期,排經的高峰時期,一般所謂調經方藥均在此期運用;經行末期,要著意于滋陰養血,臨床上至經行末期常需加入炒當歸、赤白芍、懷山藥、熟地、炙龜板等2~4味,為新周期陰長運動奠基。

    經后初期:滋陰養血、以陰扶陰(注意點:滋陰中貫穿降火法;滋陰養血法須注意脾胃虛弱的問題)
    常法:滋陰養血法
    (1)輕劑——加減歸芍地黃湯(最為常用,經后期無明顯癥狀者均可用此)炒當歸10g(或易丹參10g) 赤白芍各10g 懷山藥10g  山萸肉6g 熟地12g 炒丹皮9g  澤瀉10g 沙苑子10g  寄生10g
    (2)中劑——加味二甲地黃湯(有一定的肝腎不足的臨床癥狀,角化細胞指數提示雌激素水平偏低)炙鱉甲6~9g(先煎) 炙龜板15g(先煎) 熟地10g 懷山藥10g 山萸肉6~9g 
    丹參10g 茯苓10g 白芍10g 懷牛膝10g
    (3)重劑——滋陰奠基湯(肝腎陰虛臨床癥狀明顯,生殖道內包括陰道內有干澀反應,影響性生活,角化細胞指數提示雌激素水平低下,呈衰弱現象)龜甲10~15g(先煎) 炙鱉甲9~15g(先煎)  車前子15~30g(包) 懷山藥12g 熟地12g 山萸肉6~9g 丹參10g 茯苓10g 懷牛膝10g 制香附10g 烏元參9g 北沙參12g   必須注意脾胃運化,適當加入煨木香、山楂、陳皮、谷麥芽等一兩味。

    變法:
    降火滋陰法

    (1)降火滋陰——加減知柏地黃湯(腎火)炙知母6g  炒黃柏10g  生熟地各12g  懷山藥9g  沙苑子6g  炒丹皮9g 茯苓9g 澤瀉9g 懷牛膝10g 玄參10g   寄生12g
    (2)清心降火——加減清心飲(心火)鉤藤12g  蓮子芯5g   茯苓12g  黃芩6g  合歡皮9g 丹皮10g  赤白芍各10g  生地10g  麥冬6g  黛燈心1米
    (3)清肝降火——加減滋水清肝飲(肝火)當歸10g  赤白芍10g 大生地12g 炒丹皮9g 茯苓9g 懷山藥9g 澤瀉9g 山萸肉6g 黃芩12g  炒山梔10g 麥冬10g 柴胡5g 甘草5g

    健脾滋陰法——健脾滋陰湯(臨床出現腹脹矢氣,或大便偏軟便溏,午后入夜腹脹尤著)
    黨參12g 炒白術10g 茯苓10g 懷山藥10g 蓮子肉6g 煨木香6g 砂仁5g(后下) 赤白芍各10g 荊芥5g  芡實9g  廣陳皮6g

    經后中期:滋陰養血、佐以助陽(經后中期的主要標志是帶下的出現)

    常法:陰長運動有所遲緩的治療
    (1)一般性陰虛——滋陰養血、佐以助陽——歸芍地黃湯合菟蓉散加減(常規處理方法)或加減歸芍地黃湯、或加味二甲地黃湯、或加減滋陰奠基湯加入助陽藥,一般川斷、菟絲子即可,稍重則再加入肉蓯蓉、鎖陽,較重則更添加紫河車、杜仲、巴戟之屬,但必須注意助陽藥物只能處于從屬地位。
    丹參10g 赤白芍各10g 沙苑子10g 巴戟天10g 熟地12g  炒丹皮9g 澤瀉10g 懷牛膝10g  杜仲10g  川斷10g  菟絲子10g  肉蓯蓉6g
    (2)陰虛火旺——滋陰降火、佐以助陽——加減知柏地黃湯炙知母6g 炒黃柏10g 生熟地各12g 懷山藥9g 沙苑子6g 炒丹皮10g 茯苓10g 澤瀉10g  懷牛膝10g 麥冬10g   寄生12g  杜仲9g  菟絲子9g  仙靈脾6g
    (3)脾弱陰虛——健脾滋陰、必佐助陽——健脾滋陰湯黃芪12g 炒白術12g  茯苓10g 懷牛膝10g 蓮子肉6g 煨木香9g 砂仁5g(后下) 赤白芍各9g   荊芥5g 制蒼術12g   廣陳皮6g 杜仲10g  菟絲子10g(或再加五味子、覆盆子等)

    變法:
    (1)間或運動倒退者,相間使用助陽藥:有帶下出現時滋陰養血佐以助陽藥;帶下全無時屬于經后初期,滋陰養血調治)
    (2)超前倒退運動不協調,不僅滋陰佐以助陽,并需調理肝脾——以滋腎為主,佐以調肝脾,必加助陽之品——加減滋腎生肝湯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懷牛膝10g 熟地10g  蓮子肉6g 炒丹皮12g 澤瀉12g 川斷12g 菟絲子12g  制香附5g  金櫻子6g 甘草3g  炒白術10g

     經后末期:滋陰助陽、陰陽并調
    常法:陰長運動稍弱者,滋陰助陽,陰陽并調——加減補天五子種玉湯(主要治法)當歸10g 赤白芍各12g 懷牛膝12g 熟地12g 炒丹皮9g 澤瀉9g  杞子9g 蓮子肉5g 金櫻子5g  菟絲子9g 覆盆子9g  鹿角霜9g  川續斷12g 蒲黃10g 廣木香9g
    變法:
    1.陰長較遲緩,或倒退者,滋陰助陽,著重助陽——加減無比山藥丸 山藥10g 菟絲子12g 鎖陽6g 肉蓯蓉10g 杜仲10g 牛膝10g 熟地10g 沙苑子9g  紫石英9g 川斷10g  澤瀉10g
    若脾弱陰虛或夾濕濁內阻者——健固湯加減黃芪12g  蒼白術各12g 澤瀉12g 薏米仁20g 巴戟天9g  煨木香9g 砂仁5g(后下) 藿香10g 杜仲10g (有時可加烏梅9g、山萸肉9g;必要時加入炮姜5g)
    2.陰長運動或前或后不協調者,補腎調肝脾,或清肝滋陰解郁等法
    (1)或前或后,波動甚大,極不協調,臨床表現出帶下或多或少,經后末期有所延長——滋腎生肝飲,佐以助陽之品  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懷牛膝10g 熟地10g 炒丹皮9g 澤瀉9g 枳殼12g
    炒柴胡5g    川斷12g 菟絲子12g 杜仲9g  五味子6g 白芍12g
    (2)若系高雌激素所致,臨床出現帶下過多,有超前運動現象,同時伴有煩熱寐差,口渴口苦,面部痤瘡,脈弦,舌紅苔黃膩——滋陰降火、清肝寧心——加味清經散    地骨皮12g 桑白皮9g 青蒿9g 炒黃芩9g 白芍10g 茯苓10g 熟地10g  川斷9g  寄生9g 沙苑子9g 青龍齒9g(先煎) 炒白術9g 

    經后期診治注意點
    (一)經后期陰長運動中動靜失常的調治:
    1.陰動較甚者,常易出現月經先期、量多、崩漏等,或者火旺病癥,治療須在滋陰養水法中加入鎮靜與斂藏方藥,可選加減二至地黃湯,藥用女貞子、墨旱蓮、黃精、山萸肉、干地黃、煅龍骨、炒丹皮、茯苓、防風、金櫻子、烏梅等;進入經后中期應根據陰長要求加入補腎助陽藥之較為平和、動中有靜者,如菟絲子、沙苑子、韭菜子等;進入經后末期,由于這一時期動態反應較明顯,選用補陽藥不必拘于動中有靜的特點,相反要加入如仙茅、巴戟天,甚則仙靈脾等動性助陽藥。
    2.陰靜較甚者,常可出現月經后期、量少,甚則閉經、不孕等病癥,治療須在滋陰養水法中加入促動的方藥。①陰中選動:加減歸芍地黃湯,藥用當歸、白芍、山藥、大生地、懷牛膝、麥冬、柏子仁、炙龜板、丹參、茯苓等,經后初期服用為佳。②陽中求陰:加減歸芍地黃湯加入杜仲、菟絲子、山萸肉、巴戟天一類藥物,必要時可加入仙靈脾、仙茅等少量陽藥。③陰中活血:活血生精湯,藥用當歸、赤白芍、山藥、山萸肉、熟地、炙龜板、紅花、蒲黃、川斷、丹皮、澤瀉等,其中紅花一般用量宜小,一般用6g,或者以藏紅花代之,有時需要加入蜈蚣3~5g,五靈脂10g,經后初中期服用為宜。
    (二)經后期微觀辨病調治:
    1.雌激素水平低:①偏低者,臨床無任何不適,一般應用滋陰法,選用歸芍地黃湯;②低者,臨床可能會出現帶下偏少,輕度頭昏腰酸,治宜滋陰養血,佐以助陽,歸芍地黃湯加入川斷、菟絲子或再加肉蓯蓉等,或選用定經湯;③過低者,臨床可出現頭昏腰酸,帶下少,甚則全無,治宜滋陰助陽、陰陽并調,一般可用歸芍地黃湯合菟蓉散,藥用丹參、赤白芍、山藥、山萸肉、熟地、丹參、澤瀉、杜仲、菟絲子、肉蓯蓉、沙苑子等。同時結合辨證。
    2.雌激素水平高:一般可表現出火旺陰虛的癥狀,治宜瀉火滋陰,可用知柏地黃湯、清經散,藥用黃柏、知母、青蒿、地骨皮、桑白皮、山藥、山萸肉、丹參、茯苓、澤瀉等;如出現錦絲狀帶下過多,舌紅苔膩者,當以清利為主,可用四妙丸、導赤散、四苓散等,藥如蒼術、黃柏、川牛膝、薏苡仁、鬼箭羽、澤瀉、碧玉散等;如出現舌質邊紅,小腹隱痛者,清化為主,可用知柏地黃湯加入丹參、延胡索、五靈脂、三七、山楂等。
    3.雄激素水平高:一般可表現出痰熱證候,可見多毛多脂、痤瘡等,治宜清熱化痰,甚則清熱瀉痰,輕則用越鞠二陳湯,重則用龍膽瀉肝湯從小便以清瀉之,或者用防風通圣丸從大便以瀉之。
    4.催乳素水平高:一般表現為腎虛肝郁或肝郁化火證候,可出現月經后期量少、乳房腫痛,時或溢乳,治宜清肝解郁,化肝煎、一貫煎加減,藥用當歸、白芍、大貝母、延胡索、炒麥芽、青皮、廣陳皮等,必要時加入斂肝柔肝法,藥用白芍、烏梅、山萸肉、炒丹皮、枸杞子、沙苑子等,同時結合辨證加減。

    經間期排卵期:補腎活血、重在促新
    1.氣血活動欠佳,氤氳狀不足者——重在活血通絡,以促轉順利,排出精卵
    常法:一般的活血通絡,促發排卵——加減排卵湯(凡是局部血氣活動欠利,氤氳狀有所不足,而又具備錦絲狀帶下者均可應用)丹參10g 延胡索各10g 三七6g 五靈脂6g 澤蘭葉6g 山楂6g  川斷6g 制香附6g 紅花6g 防風6g

    變法:
    (1)血瘀——促排卵湯(少腹沖任處有血瘀內阻,或者卵巢、輸卵管處有癥瘕;若錦絲狀帶下特多,BBT遲遲不能上升,西醫學所謂高雌激素血癥,或者所謂卵泡膜厚者,均可應用)丹參10g 延胡索10g 五靈脂10g 川斷10g  香附10g 山楂10g 川芎6g 紅花6g 防風6g 蘇木8g  路路通6g
    (2)濕熱——加味紅藤敗醬散(大多指急慢性盆腔炎,或較重的宮頸、陰道的炎癥,特別是少腹部卵巢、輸卵管炎癥。臨床表現少腹作痛,帶下量多,色黃白,質黏膩,或夾有赤帶)紅藤15~30g 馬齒莧15~30g 丹皮10g  赤白芍各10g 薏米仁30g 云茯苓15g  廣木香9g 馬鞭草12g 瞿麥12g  藿香10g 白術10g   川斷10g    五靈脂10g
    (3)痰濕——溫陽化痰促排卵湯(PCOS具有錦絲狀帶下者)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懷牛膝10g 制首烏10g 川黃連5g 川斷12g 赤石脂12g 紅花6g 川芎5g 澤瀉12g 香附9g 白術10g

    2.陰陽失衡,重陰或陽有所不足者——重在調復陰陽,或扶陰或扶陽,稍佐活血,以促轉化而排卵
    常法:陰虛陽弱,陰陽失衡者——滋陰助陽、稍佐活血——補腎促排卵湯(最為常用,一般表現為錦絲狀帶下略少,頭昏腰酸等)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懷山藥10g 黃芪10g 丹皮10g 茯苓10g 川斷10g 巴戟天10g 鹿角片10g(先煎) 沙苑子6g  五靈脂12g 紅花5g(此類病人常多兼心肝郁火,或兼脾胃不和,當歸、鹿角片常以丹參、赤石脂各12g先煎代)

    變法:
    (1)腎陰虧虛者——滋陰養血、交濟心腎,稍佐活血通經——益腎通經湯(一般表現月經后期,量少,但經治療后已出現錦絲狀帶下,并半頭昏腰酸,煩熱口渴等。此方心腎子宮合治,亦可調治繼發性緊張性閉經,且有促發排卵的作用)酸棗仁10g 丹參10g 熟地10g 川斷10g 澤蘭葉10g 
    川牛膝10g 炒白術10g 赤白芍各10g 五味子15g 生山楂15g

    針對心理性因素所致不孕癥、月經不調病癥的經間排卵期而使用的治法有兩種:①心氣郁結,心腎失于交濟,胞脈閉塞,治宜寧心益腎、活血通絡,選用益腎通經湯;②興奮過度,心神不寧,氣火偏旺,但又郁阻不暢,治宜寧心安神、降火通絡,選用遠志菖蒲飲
    炙遠志6g  石菖蒲6g 丹皮10g 赤白芍各10g 酸棗仁10g 五靈脂10g 川續斷10g 廣木香9g 合歡皮9g 煅牡蠣12g(先煎) 蓮子心5g  或可加入川芎5g

    (2)腎虛偏陽,脾腎不足者——健脾補腎、活血通絡,以促排卵——健脾補腎促排卵湯(表現脾腎不足的癥狀,同時又具有一定量的錦絲狀帶下者)黃芪15g 制蒼白術各10g 懷牛膝10g  丹皮10g  茯苓10g 川斷10g 巴戟天10g 赤石脂10g(先煎) 煨木香9g 藿香8g 五靈脂12g

    經間排卵期診治注意點
    調氣活血促排卵,須據經間排卵期特點進行加減化裁:
    1.活血通絡,重在生新:在活血通絡法中,必須加入補腎之品,以利于排出的精卵的生新活動。對于腎虛癥狀明顯者,或者卵泡發育欠佳者,尚可加入紫河車8~10g、炙龜板8~12g、生山楂10g等補養之品。
    2.活血化瘀,促之上行:在經間排卵期的活血化瘀藥物中,要順應這一時期氣血活動上行性的生理特點,應加入桃仁、紅花、五靈脂等,尤以紅花為主。
    3.活血化瘀,疏肝通絡:經間排卵期氣血活動位于兩少腹卵巢輸卵管處,屬肝經部位,故活血化瘀須與疏肝通絡相結合,選用赤芍、蒲黃、香附等藥,尤以赤芍化瘀疏肝,更為合適。如需加強活血通絡作用時,則地鱉蟲、蜈蚣、地龍、虻蟲等亦可加入1~2味。
    4.利濕化濁,促發排卵:適當配伍利濕排濁藥物,亦有助于順利排卵,如化濁的廣藿香、佩蘭,利濕的碧玉散、車前子、澤瀉之屬。臨床上較為常用的省頭草,即佩蘭之草,亦有一定的促排卵作用,可參考運用。
    5.氣血氤氳,時間短暫:治療上必須掌握快速奏效的活血促排卵方法,可肌注復方當歸注射液針劑。

    經前期(陽長至重):補腎助陽、扶助陽長
    常法:陽有所不足,以致陽長不及者——補腎助陽,維持陽長
    (1)陰中陽虛者——當予陰中求陽,水中補火——加減右歸飲(即滋陰助陽湯,最為常用,凡在經前期雖無明顯癥狀,但BBT高溫相呈緩慢上升,高溫相欠穩定,高溫相偏低者,或有明顯的腎虛癥狀者,均可使用。脾胃功能較佳,大便正常者用此為合。)丹參10g  赤白芍各10g 懷牛膝10g 熟地黃10g 炒丹皮10g 茯苓10g 沙苑子6g 川斷12g 巴戟天12g 赤石脂12g 佛手片10g 玫瑰花5g
    (2)血中陽虛者——予以血中補陽——毓麟珠加減(凡經前期出現頭昏腰酸,胸悶煩躁,神疲乏力,或有腹脹,BBT高溫相上升緩慢,或高溫相偏低,或高溫相欠穩定,伴有輕度脾胃失和現象用此)丹參10g  赤白芍各10g 懷牛膝10g 炒丹皮10g 茯苓10g 北沙參9g 炒白術9g  杜仲9g   巴戟天9g  赤石脂12g(先煎) 
    (3)脾腎不足、氣中陽虛者——當予氣中補陽、脾腎雙補——健脾溫腎湯(經前期出現程度不同的脾腎不足癥狀,BBT高溫相偏低、偏短或欠穩定)黨參15g 炒白術12g 懷牛膝10g 炒丹皮10g 茯苓10g 杜仲10g 巴戟天10g 赤石脂10g(先煎)煨木香9g  廣郁金10g 廣陳皮6g(脾腎不足常夾肝郁,須加理氣解郁之品,如香附、廣郁金、玫瑰花等。)
    (4)陰虛及陽,主在陰虛——治當滋陰養血,扶陰以助陽——加味歸芍地黃湯(不常用,臨床出現一系列陰虛火旺癥狀者)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懷牛膝10g 熟地黃10g 丹皮9g 茯苓9g 澤瀉9g  川斷8g 寄生8g 黃芪12g 五味子10g(考慮經前期的特點,仍加入川斷、菟絲子、杜仲、鎖陽等一兩味)

    變法:
    1.陽長過盛,或稱陽長有余者——予以清熱泄陽,或滋腎清火法
    (1)陽盛有余者——清熱泄陽,適當加入益腎之品——加減三和飲(不常見,除煩熱火盛外,BBT所示高溫相偏高偏長是其主要標志)薄荷5g(后下) 炒黃芩9g 黃連5g  連翹9g 大黃6g   廣郁金9g 桔梗9g 甘草6g 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川牛膝10g 生地9g
    (2)腎虛火旺者——滋腎清火——滋水清肝飲加減(一方面可見煩熱口渴,頭昏頭疼,目赤尿黃,胸悶乳脹,另一方面又可見腰俞酸甚,勞則更著,BBT所示高溫相偏高偏長)山梔10g 丹皮10g   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川芎9g 茯苓9g 龜板12g 懷牛膝12g 生熟地各9g 炒柴胡5g  炒黃芩9g  黃連3g 川斷8g 巴戟天8g
    2.陽長不足與陽長過盛交替發作者——治當燮理陰陽與協調肝脾氣血相結合
    (1)凡是陽長過盛與陽長不及交相發作與一個月經周期中的經前期者,不論是陽長過盛見于經前前半期或經前后半期者——寒溫并用、補理兼施——毓麟珠合丹梔逍遙散
    (2)如果是間隔一月,或間隔二月三月陽長過盛者,其他是陽長不及——可見證治證,陽盛者予清熱泄陽;陽不及者,予補腎助陽;重點放在經后期論治,以滋腎生肝飲加減

    經前期診治注意點
    (一)整個經前期,以補腎助陽為主,但要注意適當結合①寧神②理氣③利濕,以提高助陽之療效。
    (二)經前期陽長運動中動靜失常的調治:
    1.補腎助陽藥存在著偏于動或偏于動中有靜的區別,如肉桂、制附片、川斷、鹿角片等偏于動,有溫陽流通作用;菟絲子、龜板膠、鹿角膠等偏于溫澀,有溫陽固澀作用,動中有靜。在陽動過甚和不足者的調治時,須根據這一特點合理選藥。
    2.陽動不足可與痰濕、脂濁、血瘀等病理物質的蘊阻有關,從而影響陽長運動:①化痰利濕,結合助陽,越鞠二陳湯為主加入杜仲、菟絲子、赤石脂等;②消脂化濁,結合助陽,輕則越鞠二陳湯,重則防風通圣丸等,加入杜仲、菟絲子、肉蓯蓉、白蒺藜、赤石脂等,同時還應加入瓜蔞皮、防風等;③活血化瘀,結合助陽,常用助陽消癥湯,藥用炒當歸、赤白芍、山藥、丹皮、茯苓、杜仲、菟絲子、赤石脂、川芎、蚤休、石打穿等。
    (三)經前期微觀辨病調治:
    1.孕激素水平有所低下者,血中補陽,可用助孕湯,藥用炒當歸、赤白芍、山藥、熟地、炒丹皮、澤瀉、杜仲、菟絲子、赤石脂、鹿角膠、炒麥芽等,其中赤石脂一般可用至12~15g,超出常規劑量。
    2.催乳素水平偏高者,需加入疏肝理氣之柴胡、香附、青皮等,如臨床出現乳房乳頭脹痛、煩躁口苦、頭痛頭昏者,應加入柴胡、玫瑰花、甘草、生地、白蒺藜等。
    3.雌激素水平亦偏低者,應改用右歸飲加減,即歸芍地黃湯加入菟絲子、沙苑子、紫河車、赤石脂、五靈脂等。
    4.血查鋅銅比倒置,可用助孕湯治之;如鋅銅稀少者,在一般補腎助陽方中加入山楂即可。
    經前后半期(重陽維持):助陽理氣、補理兼施
    常法:助陽與理氣并重(多伴心肝氣火偏旺,出現胸悶煩躁、乳房脹痛、夜寐較差等反應)
    (1)陽有所不足者,常伴有一定的血虛——血中補陽合理氣疏肝法治之——毓麟珠合越鞠丸進退(BBT高溫相欠穩定,或緩慢下降,或偏低偏短)丹參10g 赤白芍各10g 懷山藥10g 熟地10g 南北沙參各10g 炒丹皮10g 茯苓10g  川斷10g 赤石脂10g(先煎) 制蒼白術各9g 制黃精9g  山萸肉9g  玫瑰花5g  川芎12g
    (2)脾腎不足,氣中陽虛者——助陽補氣、健脾補腎合理氣疏肝法用之——健脾溫腎湯,加入理氣藥(可見脾胃虛弱的癥狀,BBT高溫相緩慢下降,或欠穩定,或偏低偏短)黃芪10g 炒蒼白術10g 懷牛膝10g 炒丹皮10g 澤瀉10g 川斷10g 赤石脂10g 煨木香9g 生山楂10g 玫瑰花5g 澤蘭葉10g

    變法:
    (1)陽長有余,陽過盛者——清熱泄陽與調經相結合——先期飲加減(BBT高溫相偏長偏高,臨床伴見煩熱現象,西醫學中有黃素化病變者多屬此)炙知母6g 炒黃柏9g 黃連5g  黃芩9g  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桃仁10g  紅花10g  醋柴胡9g 澤蘭葉9g 桑葉10g
    (2)腎虛火旺,本虛標實者——清熱泄陽,補腎助陽相結合——右歸飲合丹梔逍遙散(BBT高溫相偏高,或呈犬齒狀,大多伴有月經過多,在近圍絕經期的患者中常有所見)炒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 地骨皮10g 丹皮10g 茯苓10g 枸杞子10g 赤石脂10g(先煎) 炒山梔9g 黃芩9g 白薇12g 炒柴胡5g

    經前后半期診治注意點
           經前后半期的治療首先在于助陽,以維護重陽為主;其次在于理氣,在重陽功能正常,BBT高溫相穩定的情況下,理氣為先的治療占有重要地位。①疏肝理氣:方用逍遙散、越鞠丸加減。四制香附丸加減,藥用制香附、當歸、赤白芍、陳皮、茯苓、廣木香、牛膝、焦山楂等,理氣調經,養血補腎,在BBT高溫相基本正常情況下,可作為經前后半期常規處方。②理氣化瘀:常用于血瘀性月經病癥,以及癥瘕類病癥,方用加減七制香附湯、消癥湯。③助陽疏肝:毓麟珠合越鞠丸進退最為常用。    
     
    月經不調徐氏三步療法
    向性激素湯:月經干凈后第一天服用,連服五劑,每天一劑。能調節內分泌和性腺功能,促進卵巢和卵泡成熟。  黨參 當歸  熟地  紫河車  山藥  女貞子  各12克  絲子  大云 各9克

    排卵湯:月經干凈后第12天服用,連4劑,每天1劑。可疏通血液循環,使成熟的卵泡破裂達到排卵作用。  當歸  丹參  茺蔚子  各12克   絲子 牛膝  赤芍  桃仁 各10克

    溫經活血湯: 月經第22天服用,連4劑,每天1劑。能促進子宮內膜的脫落。黨參12  茯苓 赤芍 丹皮  麥冬 各10克  白術 川芎 吳茱萸 桂枝各9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动态无遮挡动态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 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 |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视频|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成人网站WWW污污污网站|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 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二区| 女上男下激烈啪啪无遮挡| 成人爽A毛片免费视频| 四虎亚洲精品无码|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 成 人影片免费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午夜福利试看120秒体验区| 国产成人不卡一区二区|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一| 草裙社区精品视频播放|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