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開、闔、樞學說的淵源及應用 梁華龍 河南中醫學院(450003) 摘要 開、闔、樞說最早見于《內經》、《靈樞》,《傷寒論》并未明言。后世醫家多以此說解釋六經病機和癥狀、闡發六經病變的傳變關系、預測六經病變的預后、指導六經病的治療, 體現了祖國醫學的整體觀念, 并且能夠利用六經之間的聯系進行論治, 指導臨床實踐。 主題詞 《傷寒論》 仲景學說 六經辨證 在《傷寒論》中, 并未明確提出開、闔、樞的說法, 唯言“傳變”則有之。歷來名家注《傷寒論》者, 以“開、闔、樞”之說作解釋者很多?!秱摗贰伴_、闔、樞”理論盛于明清之季, 柯琴、張志聰、陳修園等都極力倡論此說, 尤以盧之頤倡之最激, 漸至于成為研究張仲景學說的一大流派。 1 《傷寒論》開、闔、樞說的淵藪及爭議開、闔、樞說最早見于《素問?陰陽離合論》和《靈樞?根結篇》。《傷寒論》雖無開、闔、樞的記載,但由于仲景善于“勤求古訓”, 已把《內經》的學術思想融會在《傷寒雜病論》中。故后世醫家, 為了說明六經病的機能, 闡發了仲景的這一學術思想。以開、闔、樞為理論, 對《傷寒論》進行了注疏。有關《內經》的開、闔、樞理論, 后世解釋頗多, 陰陽盛衰轉化說、六經經氣逆變說、六經經氣盛衰動轉說等, 其開、闔、樞的意義, 不僅是說明由陽到陰, 由陰到陽, 由初到盛、由盛到衰, 由衰到轉的陰陽運轉遞變過程,而同時應該看到它是一個完整而辨證的整體, 有開則有闔, 有闔則有開, 開闔之間又離不開樞轉。所以開、闔、樞乃是說明同一事物的三個方面, 彼此各有所主而又不可分離, 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以開、闔、樞原理說明三陰、三陽經絡的生理、病理現象, 開、闔、樞作用的失調, 就必然導致六經疾病的發生。太陽為表, 太陰為里中之表, 俱屬于開。兩陽合明為陽明, 兩陰交盡為厥陰, 俱屬于闔; 開闔關鍵在于樞, 樞又有陽樞、陰樞之分, 少陽位于太陽、陽明之間, 為陽中之半表半里, 轉太陽則開, 轉陽明則闔, 故為陽中之樞; 少陰位于太陰、厥陰之間, 為陰中之半表半里, 轉太陰則開, 轉厥陰則闔, 故為陰中之樞。 2 《傷寒論》開、闔、樞說的意義 仲景《傷寒論》以六經為綱, 為治病應變之法,主要是以開、闔、樞體現三陰三陽及陽經與陰經之間的病理機轉。以開、闔、樞比喻六經的生理功能,對于掌握六經的病機及治法有一定的意義, 據此探討《傷寒論》的六經辨證論治, 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便于掌握六經病的特點和治則。以開、闔、樞的原理來理解《傷寒論》六經, 有助于我們對傷寒六經病的性質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有助于判定六經病變的動向, 因而在臨床實踐中具有指導作用。 3 《傷寒論》開、闔、樞學說的運用 運用開、闔、樞理論, 對《傷寒論》的理、法、方、藥進行研究和闡釋, 是后世研究《傷寒論》的結晶。筆者通過對開、闔、樞理論和《傷寒論》的對照研究,認為開、闔、樞理論與氣化理論、氣機升降理論一樣, 在《傷寒論》的學習和運用中, 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以下僅就研究心得作一簡述。 《傷寒論》六經是以《內經》理論為基礎的, 其中與臟腑經絡的關系最為密切, 三陰三陽的六經名稱與《內經》經絡理論完全相同, 六經病的癥狀, 亦多經絡及其所絡屬臟腑受病的表現, 而《內經》中的開、闔、樞原理主要用于闡明經絡的生理、病理變化。雖然《傷寒論》中沒有明確提出開、闔、樞的說法, 但就其論述病變的機理和傳變來看, 始終貫穿這種精神。開、闔、樞學說不僅可以解釋六經病的傳變, 而且對六經病的病機、癥狀及治療等方面, 均有一定指導意義。 3. 1 解釋六經病機和癥狀 傷寒六經的性質和特點, 可以以開、闔、樞為理論基礎, 來進行闡釋。六經病變的發生, 乃是其所屬經絡臟腑開、闔、樞作用失調的結果, 茲分述之。太陽為三陽之開, 主一身之表, 為病邪出入門戶, 外邪襲人, 始自太陽。太陽統營衛, 一方面主司汗孔的開合, 另一方面抗御外邪, 防止入侵, 其太陽經通行營衛, 其腑膀胱又主司氣化。因此太陽的作用為上行外達, 故稱太陽為開。當正氣不足, 外邪侵襲人體, 太陽首當其沖而發病, 導致“開”的機能紊亂; 或者當開而反閉, 見發熱惡寒、汗不出而喘; 或當“闔”而反開, 致汗出惡風, 脈浮緩; 或氣化不行而口渴, 小便不利。總之太陽之氣不能上行外達衛外而為固, 腠理開合紊亂不節, 以致于產生了太陽病。陽明位于三陽之里, 主腐化傳導, 陽氣蓄內而生精排濁, 其特點“內行下達”。故稱陽明為三陽之闔。邪侵陽明, 則其內行下達的機能遭到破壞, 不能夠腐化傳導, 生精排濁, 則其闔的功能紊亂, 故出現不能食、大便燥結或嘔逆、小便數、熱結旁流, 若其闔的作用進一步破壞, 陽氣不能內蓄, 反而外蒸上逆則見潮熱、譫語、大汗等癥。少陽位于半表半里, 具有宣通、升發、疏調的作用, 故稱之為“樞”。少陽病多為樞機不利, 升發條達不及而為病。例如正邪分爭于半表半里, 風熱壅盛,故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的癥狀, 少陽病, 既可外兼太陽, 也可內兼陽明, 因而在三陽中有著重要的樞轉作用。太陰居陰分之表, 主宣發、輸布, 凡氣血化生,血脈周流, 津液四布, 都是太陰經的作用。因此稱太陰經為三陰之“開”。太陰病, 是因其宣散、輸布、運化的作用, 也即“開”的機能紊亂所導致的結果。如水津不能布輸則見腹滿時痛、嘔吐下利不渴, 是太陰脾運失職, 當“開”不開; 而肺氣壅郁不開, 則喘滿、咳嗽, 是手太陰肺氣不開所致。少陰居于陰分之中, 為一陰初生, 所連臟腑心火腎水, 所藏物質心血腎精, 皆宣布通達全身而為用, 與全身各經脈臟器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三陰經中, 少陰樞機不利, 則心腎中水火不交, 各自為政,故可見心煩不眠的熱化證, 又可出現脈微下利的寒化證, 尚可見到單純樞機不利的四逆散證。厥陰居陰分之里, 為兩陰之交盡, 手厥陰心包代行君令, 使陰血斂而火不作; 足厥陰肝主藏血, 使血脈潛藏而精不泄, 故稱厥陰為三陰之闔。若厥陰闔的機能失常, 則出現寒熱不能交闔, 而見錯雜勝負之象, 陰血不能潛藏則見嘔吐或下利膿血等癥。 3. 2 闡發六經病變的傳變關系 《傷寒論》六經病變的轉化是復雜的, 但也有它一定的規律。在三陽經開、闔、樞之間, 太陽“開”的作用可以轉屬陽明“闔”, 也可轉屬少陽“樞”。少陽作為“陽樞”的作用,在于少陽邪氣多來自太陽“開”, 又最易入里轉屬陽明“闔”, 而陽明“闔”一般不傳向太陽“開”或少陽“樞”, 即所謂“無所復傳”。其出路或見自解, 或陽熱亢極以致危殆。在三陰開、闔、樞之間, 太陰為里虛寒證, 病情進一步發展, 很容易轉為全身性虛寒證的少陰病。少陰作為陰樞的作用在于病邪來自太陰“開”, 又可轉向太陰“開”或厥陰“闔”, 其出路或陽復而解, 或轉出陽經而愈。陰陽之間, 關系也甚密切, 一般是陽經的“開、闔、樞”, 皆可轉至三陰, 表示病情的進展。陰經的“開、闔、樞”, 又皆可以轉出三陽, 表示病情的好轉。其相互轉屬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太陽“開”與少陰“樞”, 陽明“闔”與太陰“開”, 少陽“樞”與厥陰“闔”。其轉化歸規律是“實則三陽, 虛則三陰”。三陽的“開、闔、樞”, 與三陰的“開、闔、樞”相應一對之間, 各有特點, 又互有相同之處。例如少陽“樞”以及少陰“樞”, 皆為半表半里, 頗有相似之處,少陽為陽樞, 側重于表, 少陰為陰樞, 側重于里; 少陽為病, 多寒熱往來, 少陰為病, 多寒化熱化; 少陽心煩喜嘔, 少陰心煩欲寐, 嘔主出為陽主于外, 寐主入為陰主于內, 都為樞機不利之象。少陽病的陽微結, 與少陰病的純陰結有疑似之處; 少陽病的柴胡證與少陰病的四逆散證, 病機又多類同。因此, 陰陽二“樞”, 其病變機理異中有同, 同中有異。 三陽之“開”與三陰之“開”間, 存在著內在聯系, 太陽之“開”的功能失調, 可影響及太陰之“開”,使其宣散失常而見咳喘, 而太陰之“開”失常, 熱在太陰肺, 開之太過, 則影響太陽主衛的功能, 而見汗出; 又太陽“開”之不及, 汗當出反而不出, 郁于內則礙及太陰之輸布而生濕發黃, 太陰不能輸布, 則太陽也失卻營衛化源而不能主司皮毛開合; 若太陽能開, 汗泄而小便利則太陰宣散、輸布如常, 咳喘、發黃自然痊愈。若太陰能夠宣散布輸, 則太陽之氣充足, 也能正常主司毛孔, 故其兩者之間聯系緊密。三陽之“闔”與三陰之“闔”關系也非常密切, 陽陰主土屬胃, 胃氣盛, 則邪不傳三陰, 胃氣虛則邪易傳三陰; 故三陰是否受邪, 一般不在太陽、少陽, 而在陽明, 故有陽明為三陰之外蔽的說法。此外, 陽明也是三陰病邪的出路, 它既是三陽之里, 有為三陰抗邪的作用, 又是三陰之表, 有為三陰透邪的功能,太陰大實痛、少陰三急下、厥陰實熱厥, 均需清泄陽明, 方可痊愈。 3. 3 預測六經病變的預后 用開、闔、樞說來觀察六經的吉兇有一定的意義。無論三陽病或三陰病,病在開時, 多為病輕易治; 病在闔時, 則稍重稍深不易治?!皹小痹诹洸☆A后中, 它既可外出轉至開, 又可內入轉至闔。但少陰為陰樞, 其病預后多不良, 而少陽為陽樞, 若病自太陽“開”來, 則病為進, 若由厥陰之“闔”轉來, 則病為好轉, 外出向愈。因為疾病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在觀察疾病的好轉與否, 判斷預后時, 不可靜止地看待某一個孤立的階段, 而必須前后聯系起來分析。開、闔、樞學說正是以發展和運動的觀點來觀察疾病動向的。 3. 4 指導六經病的治療 六經病乃是六經正?!伴_、闔、樞”作用發生障礙的結果, 因此六經證治大法和方藥, 都是針對恢復三陰、三陽“開、闔、樞”的正常作用這一目的而設的。三陽病是開、闔、樞的功能失調, 其立法旨在恢復開、闔、樞之功能。太陽病, 表閉不開, 或表疏開之太過, 以麻黃湯開腠發汗祛邪, 使閉者開。桂枝湯調和營衛, 使主衛司表的功能恢復, 都是針對太陽“開”的功能而立法遣方的。陽明病是向內下達的“闔”的功能失常, 故主以攻下, 祛其留邪, 恢復陽明 受納傳導之職。少陽病樞機不利, 邪在半表半里, 既不可汗, 又不可下, 則用小柴胡湯以和解表里, 恢復其樞機的作用。六經病最基本的治療原則, 是通過方藥和針灸的方法, 調整三陰三陽“開、闔、樞”的機能, 使之恢復其正常的作用, 疾病就可痊愈。用開、闔、樞理論來研究《傷寒論》六經, 也體現了祖國醫學的整體觀念, 并且能夠很巧妙的利用六經之間的聯系進行論治。如外感病在臨床上除了出現比較典型的六經病象之外, 也往往出現錯綜復雜的二經(或三經) 皆受病的癥狀, 即所謂合病之類,治療時除了兼顧的法則外, 還有開太陽即所以闔陽明、樞少陽即所以闔陽明, 以及闔陽明即所以樞少陽的法則, 這些都是以開、闔、樞理論指導臨床實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