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在中國的表現形式(二十一)——成長陷阱 筆者在前述很多文章中已經為投資者講述了關于投資成長股的光明前景,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彼得·林奇的那種調研已經正在變得容易,更多信息的獲得也正變得越來越容易,這似乎使得投資變得簡單,因為今天的人們發現成長股比過去似乎變得簡單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獲得的信息,對某一家企業未來的成長做出簡單的判斷,比如人們會對一些新興產業了解之后,就開始給予一個行業或者公司足夠高的估值,從而使得買入的人們最終的結果當然不是盈利豐厚,還有可能陷入虧損,這種對于成長股過高的預期并在過高的價格買入,就是筆者所講的成長陷阱。 漢王科技(002362)大家一定有深刻的認識吧,人們對于他的產品——電子書一度給予了過于樂觀的預期,才使得這家公司的股價一度也高達87.5元(前復權),而到今日,這家公司的股價只有僅僅9.5元,最低點,這家公司的股價跌去了90%。這就是當對一個成長股給予了過高的預期和過高的估值,而當這種過高的預期無法達到時,他的股價也就自然不斷的下跌,過高的估值會逐步的恢復正常,甚至更低,這對于成長股投資者而言,似乎是常常遇到的事情。 這種對于成長股預期過高的情形還經常存在于首次新股發行中(IPO),價值投資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先生在他的巨著《聰明的投資者》中專門提到——絕大多數新發行的股票都在比較合適的市場環境中交易,這意味著他們從來就不便宜。雖然筆者也無法明確的說明哪一家公司是便宜,哪一家是不便宜的,但是筆者認可這種說法,既然公司的更多股份的持有者們愿意以這個價格出售他們的股份或者增發新股,那么我們怎么能夠祈求他的價格還是合理甚至低估的呢? 因此筆者也告誡各位讀者,想從新股或者新發行不久的股票中去尋找我們夢寐以求的成長股,那種可能性本身一定不亞于去買到一張中了500萬的彩票。即使如此,作為反例,也仍有不少的新股獲得了不錯的回報,只是尋找起來比較難而已。 那么接下來讓筆者用數據來說明問題吧。 如果投資者以20倍的市盈率買入了未來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為25%的股票,那么恭喜你,你贏得了獲得較為豐厚的投資回報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不幸的,你用30倍的市盈率買入了未來每年增長只有25%的股票,那么你將可能損失慘重,這種結局的差異性來自于哪里?雖然是同樣的增長速度,但是由于你們買入的價格不同,你們的投資回報將有天壤之別。 因為以20倍市盈率買入的股票,也就是投資者預期這家企業未來的增長速度為20%,但是由于未來的發展速度超出了人們的預期,達到了25%,這就使得投資者有了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 而同樣的,以30倍市盈率買入的投資者,預期未來這家企業將以30%的速度增長,而實際上這家企業的增速只有25%,那么以30倍市盈率買入的投資者不但無法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反而有可能出現一定的損失。 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那就是股票投資的回報并不取決于公司的利潤增長速度,而是取決于實際的利潤增長速是否超過了投資者對他增長的預期。 |
|